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思想的重要典籍,其译介与西传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给欧美各国的文化与文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在概述《论语》及其英译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典籍英译的当代,指出《论语》英译研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典籍英译以及教育的全球化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助于助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球化.

  • 标签: 《论语》英译 典籍 全球化
  • 简介:忠是伴随封建社会而产生的伦理道德,其初意是指利民、利公、利国,属于政治伦理的范畴,是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原则。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忠的涵义,增加了利他的内涵,将忠扩大到社会伦理的范畴和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范围。“忠”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大价值。现代社会的弊端最主要的是缺少了利民、利公、利国、利他的公德之心,而忠正是纠正这些弊端的良药。

  • 标签: 意义 当代价值
  • 简介:全真道内丹修炼得以进行,需要满足法、财、侣、地四个方面的条件,其中"地"即是指修道场所,而全真道的人居理念主要体现在其对修道场所的选择上。其在选择修道场所时所体现出来的崇阳、择静、取便和尚简的理念,对于当代社会合理而科学的择居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 标签: 全真道 人居理念 当代价值
  • 简介: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洋溢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人道思想的哲学基石,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人道思想的价值目标.马克思的人道思想超越了历史上一切人道主义学说,为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理念,以人道价值推导经济逻辑,完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 标签: 马克思 人道思想 实践 以人为本
  • 简介:周恩来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在我目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目标和要求、途径与方式、动力与保证等问题,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 标签: 周恩来 科技思想 时代价值
  • 简介:启蒙运动处于现代世纪的开端。启蒙精神及其所开辟的现代性,在其后的几百年间,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当代人继承着启蒙的丰富遗产,也置身于启蒙问题的阴影之中。启蒙背后的议题及其问题架构,因其特有的丰富与复杂,涵盖了一系列至今仍然纷纭不断的价值争端。

  • 标签: 现代价值 传统 德性 幸福 启蒙运动 启蒙精神
  • 简介:自由、主体、实践理性、善良意志、意志自律以至“绝对命令”,在康德那里是相通的概念。正是独立于客体的主体概念奠定了道德的基础。在康德纯粹理性所划分的学科体系中,道德形而上学是作为伦理学的纯粹部分而存在的,它关注的是人的终极目的,涉及的是人的全部使命,体现的是人的高贵和尊严。所以它是优越于人类理性的任何其他追求的,而其他学科都是要为这个最高目的服务的。这是整个康德伦理思想的起点。康德伦理思想注意到了人生、人的理性的双层追求,力图将它们统一于整个先验哲学之中。

  • 标签: 康德 形而上学 道德哲学 现代价值
  • 简介:齐国兵学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齐兵学战争观中的慎战争思想对今天的军事理论与实践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慎战思想形成的前提是对战争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的原因是对战争危害性的正确把握、目的是为了求得'全胜'、'战'的条件是'非危不战'.慎战思想对今天的军事活动仍有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 标签: 齐兵学 慎战思想 价值
  • 简介:该书是著者在1992年写成并获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在著成《中国社会思想史》(1997)、《郑板桥的诗与画》(1998)、《中国人的自由观》(2001)等相关论著之后,历经十年沉潜锻锋,充实改就,而今作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付梓问世。

  • 标签: 博士学位论文 丛书 中国现代 答辩 著者 历程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起源于先秦时期,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以民为本、和而不同、慎战、亲仁善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不仅为历朝历代安内攘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国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

  • 标签: 先秦 国家安全思想 以民为本 和而不同
  • 简介:冯友兰遗言说“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在近些年大陆儒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义如何登场,成为学术界热切关注的一个问题。陈来教授的新著《仁学本体论》是对两千多年来仁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以儒家式的、中国式的哲学建构,回应了当代儒学以及中国哲学理论建构的时代问题。本书是当代儒学复兴的奠基之作。

  • 标签: 当代理论 儒学价值 仁学思想 本体论 教授 陈来
  • 简介:1月12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宗教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联合举办,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了讨论:(1)如何理解信仰概念。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提出,信仰是人类根据以往有限的历史经验与实践理性,对超出这一有限范围的整体世界及其意义进行把握的一种独特倾向,具有超越性与未来性的总体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段钢研究员认为,应该着重区分“信念”与“信仰”,中国传统社会不是宗教社会,而是靠“信念”来运转的,现在中国社会需要的是“信念”,而“信仰”属于个人问题。

  • 标签: 社会信仰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学会
  • 简介: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实践催生了各种哲学探求与研究思路。时代呼唤着哲学的自觉与创新。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对研究路径思考的主要差异可以概括为“向后看”与“向前看”两个方面,前者力主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来还原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后者则重点关注当下时代和现实生活。然而这两者其实是殊途同归。我们尤其不能把哲学研究变成纯书斋的学问。

  • 标签: “中国问题” 当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文本 改革开放
  • 简介:在以梅洛-庞蒂为代表的当代身体哲学与中国古代中医的身体思想之间,我们发现了根本理念上的诸多相契之处。如梅洛一庞蒂的“走向世界之身”与中医的“大身子”相契;他所说的“流动的身体”与中医的“气”相契;其“可见的-不可见的”身体与中医“藏象”相契;梅洛-庞蒂提到的身体的“双叶”与中医的“阴阳”相契;其“生命化的时间”说与中医“五行”说相契;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与中医“经络”相契;其“用身体知道”与中医“身诊”相契。这一切,不仅使梅洛-庞蒂身体哲学的兴起代表了对西方传统身体观的一场根本叛逆,也为中医身体观走向现代及中医身体观与当代身体观的会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契机。

  • 标签: 梅洛-庞蒂 身体哲学 中医身体观 中西身体观的会通
  • 简介:本文所要讨论的选举问题,是民主政治核心内涵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民主政治一个主要的实现形式,具有积极的现实启发意义。本文围绕选举的要义、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等问题,将阐发一些分析、思考与建议。

  • 标签: 民主政治 选举改革 个案 当代 中国
  • 简介: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逻辑 《资本论》 再生产过程 反思 批判
  • 简介:9月2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共同举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相关编辑参与论坛。

  • 标签: 发展论坛 当代哲学 信息文明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近年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某些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上的基本主张和发展精神实际上在肯定儒家观念。许多美国思想家象儒家那样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的重要性。东方所推崇的和谐的观念由于生态哲学的走时而在美国大行其道。构成儒学框架的阴阳、夫妇,父子等范畴所规定的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如今在美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被置于个人的独立性之上,这种主次关系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奥秘所在。文章指出,向不同方向开拓的东西方思想是互补的,当一种思想方式走向极端、产生祸害以后,就要借助另一种思想方式纠偏,这是当代美国社会思潮与儒家观念接近的根本原因。

  • 标签: 社会思潮 环境伦理学 儒家 思想方式 家观念 西方思想
  • 简介: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而对其法哲学思想则鲜有论及。事实上,贺麟的法哲学思想也是颇为精湛的。他的法治观是他的法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贺麟对法治何以存在、什么是真正的法治、法治的类型、诸种法治类型演进的规律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对认为“儒家重德治反对法治”的错误观念进行了批判,还对其所处时代的法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这些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诸多借鉴价值

  • 标签: 贺麟 法哲学 法治观 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