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部分即“《资本论》及准备稿”部分于20128月编辑出版最后一个分卷,本文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了MEGA^22部分把马克思恩格斯同《资本论》相关的全部手稿发表为人们带来的对《资本论》的新认识。文章“背景介绍”部分谈到MEGA^2发表的新文献正在改变人们对马克思和《资本论》的看法;第2部分以《资本论》各卷为单位介绍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的数量和规模;第3部分阐述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在13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指出《资本论》是未完成的体系,《资本论》创作史是艰难曲折的过程,MEGA^2已经成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真实可靠的文本依据。

  • 标签: 《资本论》 MEGA^2 新认识
  • 简介:我读了您刊登在《真理报》上的《胜利冲昏头脑》一文后,认为这篇文章也适用于您,因为您首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其例子是边疆区委、州委和专区党委纷纷宣布本地区全盘集体化,而您领导的中央委员会不考虑是否可能,就批准了决定。拿赫尔松专区为例。192912月13日决定:全:每区在19313月1日前全盘集体化。然后又撤销了这个决定,在19301月作出了新的决定:在19303月l口前实行集体化,给各区下发指令.派出工人和大学生工作队,派党员去开展工作.在每个区有几百人.而全专区人数达几千。可以设想,国家为此付出多大代价。在两个月内一个个专区要实行全盘集体化。这是十足的异想天开。

  • 标签: 斯大林 文章 尼古拉 批评 《真理报》 中央委员会
  • 简介:本文从总体上阐明了MEGA^22部分(《资本论》及准备稿)对研究《资本论》的重大意义。首先说明马克思在实施“资本一般”计划过程中遭遇到“抽象”与“具体”的矛盾,因而原本限于研究抽象领域的“资本一般”计划逐渐被研究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资本论”计划取代,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也藉此具有两个不同的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其次,作者借助MEGA^22部分的文本对马克思审订的《资本论》第1卷不同版本做了比较说明,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强调德文第2版的修订手稿对于研究“价值形成”的意义。作者还以“危机理论”和“信用理论”为例,说明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在某些地方与马克思的意图不相符合。最后作者借助马克思的手稿和一些书信证明《资本论》无论在研究还是写作方面都远未结束。

  • 标签: 资本一般抽象领域 单个资本 社会总资本 价值理论 危机理论 信用理论
  • 简介:几十来,1921喀琅施塔得事变一直被视为自卫分子、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和无政府主义者在某些国外势力的积极支持下策划的暴动。认为喀琅施塔得人行动的目的是以武力推翻苏维埃政权,起义的主要政治口号是要求建立“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至于党和国家的领导者.他们似乎曾竭力避免流血,只是在其对要塞水兵和士兵的礼遇没有得到回应之后,才决定使用暴力。

  • 标签: 苏维埃政权 无政府主义者 革命党人 孟什维克 共产党 领导者
  • 简介:五生平研究中的一些其它问题1.关于第一次赴京的回程问题毛泽东为了筹组新良学会会员和湖南进步学生去法国勤工俭学事宜,于1918夏第一次赴京,次年春回到长沙。对毛泽东赴京的情况,规在说法已趋于一致,就是19188月15日离开长沙,19日抵京。但对回程的

  • 标签: 学会会员 共产主义小组 少年中国学会 革命活动 《西行漫记》 卷第
  • 简介:“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实践意义与当代价值冯灵芝、周显信在《红旗文稿》2018第10期撰文认为,40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其中蕴含的实践第一、实事求是、反教条主义、人民至上、为真理献身等精神,至今仍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显示出超越历史时空的价值。

  • 标签: 真理标准大讨论 文章 当代价值 实践第一 历史时空 反教条主义
  • 简介:1916爱尔兰复活节起义是20世纪首次反殖民大起义,是席卷殖民世界的起义的预兆。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托洛茨基和拉迪克都把这次起义贬斥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但列宁却视之为能够作为工人阶级反抗垄断资本的盟友的世界舞台上的新生力量,是一场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 标签: 1916年复活节 列宁 反帝国主义 民族解放
  • 简介:1900之前,社会主义思潮已开始在中国有了零星的译介,但真正形成第一次传播热潮,是在1900—1911间。甲午之后,日本成为中国知识界取法西学的主要通道,社会主义思潮也主要通过日本传入中国。在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孙中山、梁启超等人有关社会变革的思想逐渐成熟,他们之间的不同随后体现在一场论战中,即以孙中山为中心的《民报》与以粱启超为中心的《新民丛报》之间的论战。1907后,无政府主义的介绍也渐成热潮,这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部分。

  • 标签: 社会主义思潮 日本 孙中山 梁启超 无政府主义
  • 简介:3.关于确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在毛泽东的著作和书信中,曾多处直接提到'主义',但他这时正处于由多种主义'兼收并蓄',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时期,尽管同是'主义',却有不同内涵。这就有个何时确认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从一些研究文字来看,也确实存在着不同看法。研究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不可不弄清这个问题。(1)关于问题研究会章程。毛泽东发起组织的'问题研究会',于19199月1日成立。是日订定'问题研究会章程',且发布。(《北京大学日刊》第467

  • 标签: 研究会章程 罗章龙 湘江评论 暴力革命 马恩 亢慕义斋
  • 简介:1852前,马克思已经证明:(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1852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阶级斗争理论。列宁依据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第一的实践经验,阐明了'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又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阶级立场,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阶级分析,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只要宪法和党章关于我国国体和党的性质的规定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没有过时。

  • 标签: 生产 阶级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收入的是马克思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是根据《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2版(1872—1873)翻译的。它“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马克思对全书的篇章结构做了新的划分,对篇、章、节的名称也做了不少改动,在正文的论述中还做了许多有重要理论意义的修改和补充。马克思在修订《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以后,每当再出版《资本论》其他版本,他总是要求人们认真参考法文版中的修改,甚至亲自写出按照法文版修改的具体意见。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在法文版之后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的几个主要版本都与法文版有关。《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译本在1983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过单行本。这次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时,又根据以原文发表这一卷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7卷对译文重新作了修订。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文 《资本论》 前言 科学价值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收入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的中文译本。《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包含《序言》、6章正文、《第1册注释的增补》以及《第1章第1节附录价值形式》。它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资本论》第1卷以后各版的结构打下了基础。其特有的科学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第1版中的某些论述在以后的版本中没有保留下来,但这些论述无论从理论内容来说还是从方法论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也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想深入了解《资本论》以后各版本中的理论结构和理论内容方面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也必须以这个最初版本为基础。《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中译本曾在1987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作为单行本出版。这次将其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时,我们根据1867德国迈斯纳出版社出版的德文第1版的原文,同时参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5卷内容,对译文进行了修订。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译本 经济科学出版社 《资本论》 前言 价值形式
  • 简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711月25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各学科期刊的总被引次数、2004~2006三他引影响因子及其加权值数据,对拟入选CSSCI来源期刊进行了定性评价。

  • 标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来源期刊 评价中心 南京大学 中国
  • 简介:十九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是新时代举旗定向的科学论断,其深层意蕴须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视域中加以探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一个丰富与发展的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 社会科学 转化 天津 科学论
  • 简介:王中保、程恩富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第9期《多层面丰富和发展2l世纪马克思主义》一文中指出,丰富和发展2l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发出的重要号召,也是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心声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继续加以多层面综合推进:第一,在创新和发展主体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并由后继者日益完善的理论体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多层面 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工作者 邓小平理论 善的理论
  • 简介:在经过"大跃进"的严重挫折、中国经济陷入最困难境地之时,毛泽东在19611月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此后,毛泽东不仅身体力行,带头实践,而且还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和领导全党进行调查研究,使得1961真正成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 标签: 毛泽东 1961年 中国共产党 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 农业生产
  • 简介:列宁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过程从时间看,历经四个阶段,即早期、新民主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30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从内容看,则经历了从翻译片段到翻译全文、从自发翻译到自觉传播、从秘密出版到公开发行、从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从译为汉语到译为多种民族语文、从纸质文献到电视片和网络版等的过程;可谓艰难曲折、成就巨大。列宁著作及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列宁著作 翻译出版 中国现代文化
  • 简介:20世纪80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媒体流传:1958“大跃进”期间,李这因湖北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等问题同毛泽东有意见分歧,面见毛泽东时言辞激烈,发生争论。这场所谓的“争论”源出梅白的“回忆”.但梅白却没有交待它发生在哪一天。事实上,这场“争论”是梅白捏造的。梅白的文章遭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王任重的全面驳斥。王任重说明:1958“大跃进”时代,毛泽东在东湖客舍同李达谈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没有参加,更不会让梅白参加。澄清梅白杜撰的谎言,使其不再谬种流传,甚为重要。

  • 标签: 李达 毛泽东 争论
  • 简介:身居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1956就提出新中国出现的官僚主义病根,是由于对民主集中制“用得不那么准确”,“集权容易”、“集权集得多”、“集中太多”,“缺乏民主”;认为只有提倡民主,扩大民主,才能消除官僚主义滋生的病根。这个思想,前人没有。周恩来这个重要思想被邓小平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作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伟大战略决策。

  • 标签: 周恩来 官僚主义 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