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海外毛泽东研究最先兴起于美国,美国学者对毛泽东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2010年至2014年美国毛泽东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近年来美国毛泽东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毛泽东生平及其早期革命生涯的研究;二是关于毛泽东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三是关于毛泽东经济、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四是关于毛泽东遗产的当代价值及其国际影响的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近年来美国毛泽东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内容多元化、态度理性化、方法多样化的特点。

  • 标签: 美国毛泽东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特点
  • 简介:作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图谱中相对特定的板块,美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造与思想开拓,大致是在政治哲学的路向上实现的。而近些年的理论活动更是表明,美国马克思主义趋向政治哲学的姿态表现得越来越强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从具体理论流派来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无不在政治哲学的界面上开创出了学术研究的新景观。

  • 标签: 美国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 简介: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全球正义的契机。在全球贸易和金融、气候变化等诸领域,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尽管可能经历了一些挫折,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局面,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美国主导世界体系下的全球非正义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道义上负责任的做法应当是谋求平稳的战略收缩。着眼未来,来自权力中心之外的道德呼吁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真正合作将有助于解决中美之间和平共处和权力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 标签: 中国崛起 正义 跨国责任 战略收缩
  • 简介:2017年7月6日至9日,美国社会主义大会在芝加哥举行,这是在特朗普执政以后,继纽约左翼论坛之后召开的又一次犬规模的左翼学术论坛;是左翼学者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探寻社会主义替代方案的学术盛会,凝聚了北美左翼力量,唤醒了工人阶级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北美左翼学者的学术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会设置了100多场专题讨论,主要有三方面观点,一是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危机的关键;二是特朗普时代的美国面临多重危机;三是社会主义者应当在美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

  • 标签: 美国社会主义大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特朗普时代
  • 简介:作者首先指出了现代性的两个主要特征,即经济增长万能论和现代完全自主的个人概念,接着探讨了生态后现代主义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 标签: 现代性 生态后现代主义 生态社会
  • 简介:张明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含有现代性因子,其究竟是否是一位现代主义者,构成了不断拷问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命题。现有研究大致可界划为“四大解读模式”,即承认毛泽东现代主义者理论谱系学定位的“肯定契合型”解读模式、从对西方现代性价值反拨或超越维度上展开的“另类现代性”解读模式、新“左”派基于理论资源与象征情结意义上进行的“扩张式”解读模式,以及从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立场出发的“后式”解读模式。

  • 标签: 现代性价值 毛泽东 中国政治思想史 解读模式 吉首大学学报 现代主义
  • 简介:现代审美范式经历了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型,又面临着新的美学挑战。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后现代主义语境的转换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美学已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向政治、经济、文化、消费领域、日常生活领域扩张。审美动因与经济动因的重合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前景,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显得极为迫切。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提出了新的解答模式:悲剧性现代性与进步论现代性。他认为,尽管现代社会中很多艺术形态面临着被政治同化的危险,悲剧作为苦难和痛苦的表述,与整个社会的统一幻象保持着一种游离并与社会总体性分裂的力量,拒绝同质化和同构化。考察伊格尔顿对悲剧性现代性与进步论现代性两种现代性的重要命题,对于当前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伊格尔顿关于对悲剧性现代性与进步论现代性两种现代性的思考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集体性智慧的概括总结;其次,伊格尔顿对悲剧性现代性与进步论现代性两种现代性的提出,可以为我们审视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及艺术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 标签: 悲剧 悲剧性现代性 现代审美范式 转型
  • 简介: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最新的发展中,注重对席卷美国、欧洲的金融危机以及"占领华尔街"运动进行深度思考;注重对社会主义在西方实现之可能性的几种理解;注重对马克思理论之时代意义进行召唤与传扬;注重对与马克思理论相关的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政治哲学进行重新解释。这些内容相互之间并没有完全隔离,毋宁说它们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学者在面对大致相同的对象——如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时形成的几种政治哲学的理路,彼此之间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和问题的交集。与此同时,这些内容既有对直接的现实问题的论析,也有对理论问题的阐述,但理论与现实其实也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基础之上,现实的研究又提升到理论省思的层面之上,这也就使得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始终保持着一种理论与现实的张力,始终因为其强烈的"实践性"指向而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 标签: 美国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 简介:<正>一、从解构主义角度看现代性的异延"现代性",按杰姆逊的说法,它"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叙事范畴"(《现代性的神话》),现代性"既不是哲学的概念,也不是别的概念,它是一种叙事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放弃对现代性进行概念陈述的徒劳努力"(《对现代性的重新思考》)。虽然他并未言及"现代性"与解构主义的关系,但"现代性"一词的对于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政权的、文化的、学说的、事件的依附性,从而表征众多不同含义的特点,使它自身充分地享有了德里达式的差异性和延缓性,成为一个无中心意

  • 标签: 现代性问题 文化现代性 异延 叙事类型 杰姆逊 解构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发展的梳理,结合国际货币体系下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状况,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转嫁的过程和机理,并进一步揭示出世界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是金融危机转移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最后,总结了美国金融危机及其转嫁的本质和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 标签: 金融危机 转嫁 通货膨胀 政治经济学
  • 简介:艺术是一个现代概念,艺术研究与艺术界、市场、社会分化、政治和美学五个领域有着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现代工业敌对,是一种后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艺术与日常生活并非冷漠,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界产生了区隔,新的文化模式也培养了新的受众。通俗文化的流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现代主义诞生于艺术界中,有其自身的文化动力。因此,审美的艺术不仅关涉个体"情感",而且提供了一种关于世界的特殊知识。这些有利于理解文化政策的合理性。

  • 标签: 艺术 工业 现代性 美学
  • 简介:中国的现代化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专家称之为“现代化的弊端”。如何克服现代化的弊端,屏弃对美国现代化模式的一味摹仿,使中国走一条追求“共同福祉”的可持续的后现代化之路?这是许多中外思想家和有识之士一直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现代化发展 后现代化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国际学术 现代思维
  • 简介:毛泽东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是实现人自身发展的途径,是国家统一和富强的前提。发挥民主的积极价值,必须依靠人民,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用代议制和民主协商来落实人民民主。美国对华输出民主尽管披着普世性民主形式外衣,但实则是颠覆中国人民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的民主道路与结成的价值共识。应依据毛泽东的民主价值观,坚定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道路自信与价值自信,应对美国的输出民主与和平演变,维护中国的国家价值安全。

  • 标签: 民主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输出民主 价值安全
  • 简介: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并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绝对界线,廓清现代性的局限比单单划定界线更为复杂。后现代性不可能是对现代性的简单拒绝,它要对现代性主题及其范畴做出各种各样的调整,也需要现代性语言游戏的扩散增殖。而这一结论给我们分析后马克思主义的谱系学提供了一个框架。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抽象的、非解构式的拒绝决不意味着已超越了这一传统。后马克思主义不过是要颠覆内在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本质主义和基础逻辑,也只有如此,马克思主义的激进解放政治的价值内蕴才能在后现代境遇下获得它的历史有效性和建构性意义。

  • 标签: 政治学 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逻辑结构 文化思想 资本主义
  • 简介:文章认为文化滞后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历史性难题。列宁经过“战时共产主义”的挫折后,开始从俄国现代化独特的初始条件出发,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一是认为形形色色的前资本主义经济的残余在农村中保持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并占据着充分优势,因而作为现代化后起国的俄国必须通过实现电气化、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改造大量的传统经济,创造社会主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走上现代化道路。二是充分估计到人的素质对现代化的制约,特别是文盲众多、文化水平太低既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又阻碍了通过合作化改造小农经济从而引导千千万万个小农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 标签: 列宁 文化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本文认为,按照人的本性而生活的这种观念带来两个版本的现代认同观。第一个版本强调人的自主性、本性的实现及其效率,强调理性的控制;而第二个版本则肯定日常生活尤其是私人生活的意义。它们已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建制与实践中,在其支配下,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发展成为消费社会。但是,消费主义的实践不仅永远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反而危害了塑造现代认同的伦理观念,造成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合法性危机。

  • 标签: 合法性 现代认同 消费社会
  • 简介:周恩来在领导新中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教育思想。本文阐述了周恩来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构架及其对我国新世纪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 标签: 现代教育 均衡发展 终身教育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