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正>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有效的手段。今天,我们党领导十亿人民正在全面改革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当在更广的角度上、更大的深度上和更高的精度上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并解决改革中的各种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对立统一学说,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可以认为:要系统地运用矛盾分析法,“五定”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五定分析”,就是定性分析、定位分析、定点分析、定量分析、定势分析。为了使“五定”分析成为矛盾分析法的组成部分,必须把对立统一的精神实质贯穿到“五定”分析中去,

  • 标签: 矛盾分析法 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企业 商品经济
  • 简介: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的过程中,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从语言哲学高度,以语言的指称和意义的关系为中心,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语言体系转变的学理内涵。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是在西方社会历史实践中约定俗成地指称外部对象,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大众转变势必指涉指称的转变问题;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意义也是在主体以语言把握其所指的对象的过程中获得的,而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大众转变势必指涉意义的变迁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语言体系 语言哲学
  • 简介:在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这一战略目标过程中,语言艺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语言艺术,在坚持价值定位的同时,应与传统和现实紧密相连,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媒介传播的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只有在廓清传播语言所具备的要素和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的深入人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语言艺术 特征
  • 简介: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文哲学家。葛兰西文化哲学的特色在于对语言问题的关注。从青年求学时期到被困法西斯监狱的艰难岁月,他一直对语言研究抱有兴趣,并且写下了关于语言问题的研究笔记。他的语言研究继承了意大利的修辞学和人文主义传统。把语言与文化创造、社会历史和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出鲜明的文化哲学特征.通过语言研究,葛兰西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和工具的转向,提出了西方革命的另一条道路,创造了自成一家的文化哲学。

  • 标签: 葛兰西 语言 文化哲学
  • 简介:陈天林、刘培卿在《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处于中国历史变革时期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风云纵横的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文章写作横跨近半个世纪,其语言融人了隽永的史诗之气概、灵秀的哲理之火花,在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成为人民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亦为文章写作树立了语言艺术的光辉典范。

  • 标签: 语言艺术 文章写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民 变革时期
  • 简介:意象壮美、意境阔大、具有恢宏美是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特点之一。恢宏美的成因在于进入毛泽东诗词的意象多为恢宏巨大壮美之物;在选词上,作者善用喜用数量显赫的数词、境界大的形容词、动作力度大的动词、程度高和范围大的副词;善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壮大恢宏的境界;作者的豪迈胸襟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是诗词语言艺术恢宏美的根本成因。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语言艺术 恢宏美 成因
  • 简介:葛兰西的政治哲学对语言问题非常关注。这既植根于意大利的现实状况,也来源于葛兰西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并贯穿于其毕生的理论思考之中。葛兰西通过对语言问题的研究,揭示了资产阶级从整体上控制无产阶级的秘密,提出要培养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并夺取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革命策略,开创出一种新的现代政治哲学形态。

  • 标签: 葛兰西 政治哲学 语言
  • 简介:<正>一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开展的多方面的批判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他们主要着力于从反面批判意识形态的消极方面,即对观念体系或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欺骗性与对人的奴役性的揭露与抨击。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基本沿袭了这一立场。

  • 标签: 哈贝马斯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批判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 发达工业社会
  • 简介:习近平反腐倡廉语言艺术包括内容和形式两部分:艺术内容回答了“反腐倡廉的现状”、“为什么要反腐倡廉”、“怎样反腐倡廉”等基本问题,强调当前反腐倡廉的现实迫切性、极端重要性和反腐倡廉方针科学性;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的表现方式,习近平结合个人阅历,在讲话中善用大白话、大实话,善用形象比喻、诗文典故和俚语,善用生动事例并身体力行,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技巧。习近平反腐倡廉语言艺术在增强干部廉洁教育感染力,丰富干部廉洁教育内容素材,提升干部廉洁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做合格干部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习近平 反腐倡廉 语言艺术 干部廉洁教育
  • 简介: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目标体系的建立,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基本原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目标体系是一个大的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是其体系中的重要要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有了科学的轨迹。从建国之初到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目标体系的建立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科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目标体系 系统科学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上来以后,邓小平开始思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整体战略。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目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的设想,并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为框架,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布局的思想。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 总体设计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诞生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史,并在1989/1990年世界性的变革之后终于有效地确立了自己的编辑原则并真正成为历史考证性的版本。作者介绍了MEGA四个部分的内容以及各个部分的编辑和出版情况,并以此证明它所采用的新的编辑方式为人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提供了文本基础。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历史考证版 国际马恩基金会 去意识形态化 学术化
  • 简介:为使有关矛盾学说与系统论的比较研究选一步深入,我们曾发表了有关矛盾层次的综述资料,本期又发表关于矛盾系统研究情况综述资料,以期引起读者对这方面问题的兴趣。目前矛盾学说与系统论的比较研究还刚起步,还有许多有意义的问题(例如:矛盾学说与系统论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此较研究的具体途径、人类社会矛盾系统与自然界矛盾系统之间的关系等等)有待我们的研究者作进一步探讨。我们热诚希望读者能就这方面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 标签: 系统论观点 社会发展道路 历史过程 方法论原则 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本文通过对哲学家与政治学家关于民主讨论的几种设计方案的分析,指出他们试图用理想的讨论来取代现实的讨论的努力是失败的。尽管现实的讨论难以达成理想的共识,但作为民主参与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政治过程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主 民主讨论 民主决策 民主参与
  • 简介:孙兰英教授的《全球网络语境下政治文化嬗变》一书A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研究》结项成果之一,也是在原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又经数年研究积淀、充实修改后出版的。

  • 标签: 文化嬗变 网络化 全球化 政治 语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的历史定位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伟大事业的历史独特性以及邓小平在这一伟大历史事业中的独特作用。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是党内公认的“辩证法大师”,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作过长期思考和探索,对一些重要问题有独到见解。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步骤;作出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科教兴国战略的现代发展战略重点设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设计,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设计;等等。这些基本且基础性的设计,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总设计师 基本设计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 简介:本文以希尔写的约翰·康福德的诗为例分析了《公民权力摘要或备忘录》一诗中的施行语言、政治与诗歌的暗示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诗歌不能达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但通过诗歌施行语言的暗示,诗歌却可以对公民权力和政治事务产生行动的效果。

  • 标签: 吉奥弗瑞·希尔 施行语言 诗歌 公民权力
  • 简介:本文就如何应对全球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国际合作;跨国国家或“相容主权”;按资分配;教育政策的新导向;跨国企业家是非民主的还是反民主的;公民劳动联盟;德国新的文化、政治、经济目标定位;经验文化、短缺市场和社会自我更新;开放的企业家和自主的劳动者;反排斥社会契约。

  • 标签: 全球化 国际合作 跨国国家 民族国家
  • 简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整体性研究,是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国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以世界变化为依据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的世界意义;大众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使理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这“三”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规律。从方法论角度说,把“三”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研究的基本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整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