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王宗峰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撰文认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所倡导的文艺的服务对象问题通常被整合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并被尊为当代中国文艺“二为”方针的缘起;然而,这种长期以来的共识却忽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第三“为”观念,即“为世界上最大多数人服务”。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服务对象 最大多数人 社会科学
  • 简介:马克思以商品为出发点,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全面叙述了这个时代抽象统治的社会现实,进而揭示了人的存在的秘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资本的运动中获得理解和叙述。在这样的理解中,马克思旨在开辟一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直到今天,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依然显现出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资本
  • 简介:王振民在《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l期撰文认为,如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克尔是毛泽东话语中的显性存在的话,那么60年代以前海克尔只是毛泽东话语体系中的隐I生逻辑或影子。从现有文本来看,海克尔及其著作在60年代之前毛泽东的文本中确实无迹可寻,好像消失了。但是,海克尔在60年代以前毛泽东话语体系是以不在场的形式在场的,而不是绝对的阙如。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构建遭遇海克尔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海克尔对进化论的发展和普及作出重大贡献。第二,新文化运动的许多领袖人物,如鲁迅、陈独秀、刘文典等人,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话语空间 海克尔 《中共党史研究》 60年代 话语体系
  • 简介:长期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解放政治的最终归属的共产主义,被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回避,他们试图创造一种“没有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开始,他们试图用纯粹否定性的批判理论和否定辩证法来改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政治,从而悬置了作为人类解放最终目的的共产主义。从他们的否定辩证法入手,我们发现,阿多诺等人倡导的否定,实际上是以杂多为名义来摒弃一切同一性逻辑,制造一个纯粹杂多,没有任何同一性的星丛。相反,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巴迪欧坚持用肯定辩证法,肯定了共产主义及其事件的合理性,只有对作为未来真理的共产主义的肯定,才能帮助人们走出当下资本主义的迷宫,实现未来解放的可能性。

  • 标签: 巴迪欧 共产主义 肯定辩证法
  • 简介:全球化在西方从古到今有三次大的浪潮:一是古代人的主观静观中的天宇世界,即形而上学的全球化时代;二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工业生产中,地球只不过是被支配的现实对象物——可价值功用化的土地,这也是资产阶级的大地全球化时代;三是今天由电子媒介和网络信息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这也是所谓电子全球化的时代。斯洛特戴克认为,所谓“全球化”概念,其实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伪境,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中性概念,而是一个饱含资本主义近代以来血腥侵略和掠夺的复杂历史进程的映射。

  • 标签: 斯洛特戴克 《资本的内部空间》 电子全球化 资本主义掠夺
  • 简介: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和德国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10多位专家学

  • 标签: 价值哲学 中国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