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美好生活的提出是对人全面发展的观照,美好生活内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重新确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强调人民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地位是对党的初心和宗旨的回归与重申。同时,也矫正了以"增长"为发展本质的发展观,将以发展作为"目的"代替了以发展作为"手段",实现了对发展本质的回归,重构了21世纪的发展价值观,实现了发展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彰显。而美好生活的提出,也实现了将生活方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重新回归于社会发展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生活方式的重建。

  • 标签: 美好生活 人的全面发展 21世纪发展价值观
  • 简介: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艰辛探索:揭露和批判王明"左"倾路线错误,统一全党认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处理党内斗争;展开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纯洁党的思想;发起学习运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批判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促进党内团结;发展党的民主,严肃党的纪律,既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又规制党员的随意性。这些探索对当前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延安时期 毛泽东 党内政治生活
  • 简介: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四个时期具有开创性意义,分别是:中共创建时期初步地确立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形成了中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红色基因”;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得到飞跃性发展,以其理论上的中国化、系统化和实践上的普遍化、常规化特点,标志着党内政治生活走向成熟;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了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系统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党内政治生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时代性的创新。

  • 标签: 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 形成 发展 创新
  • 简介: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四个属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发端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特殊使命,标注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本质属性”;时代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指明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活力源泉”;原则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组织性和严肃纪律性,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战斗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自身与改造世界的实践观点,契合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指向”。

  • 标签: 党内政治生活 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生态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 标签: 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 党内政治生活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化是其大众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更深层次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下中国,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逻辑转化成现实生活生活逻辑,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传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生活化 实践
  • 简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成熟之作,提出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论断。这一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及原则方法,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语境"下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迁,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启示。

  • 标签: 建设语境 人民内部矛盾 国家政治生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