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新博物馆学不是将博物馆以及它的内涵看成固定不变的和有界限的,而是情境性的和依条件而定的。正是在"身份政治学"当下的情境中,博物馆经受了新的批判性关注。向博物馆表达方式发出的挑战不仅来自理论界和学院,而且植根于更广阔的社会一政治的变化以及在博物馆公共空间内被承认的各种少数群体的推动之中。新博物馆学倾向于将公众理解为相异的、复数的、能动的而不是同质的和被动的群体。延伸至社会分析诸学科的拓展本身是对博物馆的社会内涵和某些社会复杂性的认识,此种复杂性作为向既定的博物馆发出的挑战的组成部分已经变得愈来愈明显。

  • 标签: 新博物馆学 表达问题批判 身份政治学 博物馆现象 复数的公众
  • 简介:有效的政治实践有赖于文化理论的突破,城市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也需在如此互动中有所推进。本文意在提示当前形势下中国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认为不能再把"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作为比照性的文化形态进行画地为牢式的区分,而要将城市作为文化发展的公共平台,有意识地整合历史和现实社会实践中极具标志性,却也极易被忽略的各种经验、资源及其文化政治要素等,借此突破狭义的"城市文化"概念,重建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由此拓展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城市文化"的大观念、大格局。

  • 标签: 中国经验 文化自觉 城市文化 中国文化 大众文艺
  • 简介:晚年马克思从未放弃完成《资本论》体系的最初构想,即“六册结构计划”。晚年马克思所作的《历史学笔记》,并非一部没有主线可循的纯粹史学摘录和读书笔记,也不仅仅是对社会形态演进的探索.而是《资本论》的继续、深化和拓展。马克思摘录的大量历史资料背后,对社会形态演进的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的探究。《历史学笔记》正是为完成《资本论》体系构想的后半部分而做的准备工作,它为“国际贸易篇”、“世界市场篇”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依据和理论观点,阐发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许多世界历史观点及研究方法,是唯物史观的升华和新贡献,是世界史观的深化和具体化。

  • 标签: 晚年马克思 《历史学笔记》 《资本论》 世界历史
  • 简介: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用毕生时间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目标而奋斗。为了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增强毛泽东研究中出现“遇冷”或是“式微”的忧患意识,推进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深入与实化,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毛泽东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于2017年11月1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青年学者论坛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南京工业大学 毛泽东思想研究
  • 简介:晚年马克思从未放弃完成《资本论》体系的最初构想,即"六册结构计划"。晚年马克思所作的《历史学笔记》,并非一部没有主线可循的纯粹史学摘录和读书笔记,也不仅仅是对社会形态演进的探索,而是《资本论》的继续、深化和拓展。马克思摘录的大量历史资料背后,对社会形态演进的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的探究。《历史学笔记》正是为完成《资本论》体系构想的后半部分而做的准备工作,它为"国际贸易篇"、"世界市场篇"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依据和理论观点,阐发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许多世界历史观点及研究方法,是唯物史观的升华和新贡献,是世界史观的深化和具体化。

  • 标签: 晚年马克思《历史学笔记》 《资本论》 世界历史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产生以来,研究者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混乱及内含的逻辑缺陷,影响了研究进程的深入和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的传播。本文通过剖析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种通常解释,就如何进一步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并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忽视经济学的原因及后果,认为强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概念解析 内涵拓展
  • 简介:<正>地球以其昔日之宏大而变成当今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村",这不单单是甚至主要不是某种诗意表达的结果,而是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客观上和心理上的现实。就目前来看,这样一种现实如果说预示着人类生存必将获得更大的福祉,毋宁说显现了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地球的疆域有限、空间有限、资源有限,而人类的欲望、期求和获取却似乎是无限的。这样一种挑战源自经济全球化态势与"地球村"持存吁求的尖锐矛盾,从而在理论上成其为需要同时在存在论上和实践论上予以考虑的问题。因此,将海德格尔的存在

  • 标签: 实践论 对象性 类本质 存在论意义 自然存在物 诗意表达
  • 简介:技术创新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本身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技术专家体制的社会背景、组织和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东方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似乎完全不同,但其基本目标和价值又很相像。苏联模式是国家主义,其基本弱点在于过分集中且服务于官僚统治精英的利益。南斯拉夫模式是国家主义和自治的结合,其特征是工人和经理在企业层次上起一定作用,但官僚在更高层次上起更大作用。技术专家体制的哲学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的哲学。一种批判的社会哲学既要为技术进步提供各种可能,又要铭记技术考量最终必须服从于人道主义考量。

  • 标签: 当代社会 技术专家体制 技术创新
  • 简介:在毛泽东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理论体系中,对“技术革命”的倡导和论述是核心内容却又容易被忽视。笔者试通过对毛泽东。技术革命“理论与实践主要内涵与特征的考察分析,探讨它的科学价值、深刻意义及其于今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技术革命 毛泽东 理论与实践 自然哲学 自然科学 科学价值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列宁也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毛主席曾指出,评价一个政党作用的大小及好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

  • 标签: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工作 马克思主义 直接生产力 人类社会发展 生产发展
  •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人的问题”,即人不但丧失了自由个性,而且由于片面发展而成为机器附属物和简单的生产工具,因而导致了人失去了社会生活所应该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异化了的分工”。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彻底消灭“异化了的分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综合技术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的“多元”本质能够促进劳动者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进而恢复其自由个性;它的技术(工艺)内容则能够让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进而为恢复人的意义提供社会基础。

  • 标签: 人的问题 分工 综合技术教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国有企业和技术创新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在改革中却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并加以运作。本文依据近现代市场规则以及国企性质和特征,阐述了国企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与作为竞争性经济组织的矛盾,分析了国企作为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存在是否具有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合理前提与条件。认为,国企虽然具有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存在的必要,但在实践中维护国企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在逻辑上仍然要求国家或社会直接承担创新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这不仅不利于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形成以民间资本为投资和收益主体的技术创新的格局,而且有悖于改制的初衷,进而指出了国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风险和出路。

  • 标签: 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市场规则 资源配置 民间资本 投资
  • 简介: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思想、霍克海默科学技术的“合理性等同于政治统治的合理性”,以及马尔库塞“社会生产过程也是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等思想。哈贝马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政府干预的视角,认为科学技术掩盖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成为新的合法性基础与社会意识形态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问题。这对于我们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互动共进具有重要启示。同时,哈贝马斯夸大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混淆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区别值得警惕。

  • 标签: 哈贝马斯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互动关系
  • 简介: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着创新驱动与科技支撑不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转化和扩散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必须从战略层面整体谋划技术创新政策,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推进大学技术创新扩散,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网络。

  • 标签: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政策 创新驱动 创新型国家
  • 简介:在以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社会,人类普遍面临着审美经验贫乏的现实。本雅明认为这根源于艺术品光韵的退隐。机械复制带来艺术作品光韵的消逝,而技术却可以将其再现。本文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蓝本,分析艺术品在膜拜与展示两种价值之间运动的原理,以求得艺术品光韵再现的契机,进而重获审美经验的可能性。

  • 标签: 摹仿 光韵 技术 机械复制 艺术自律
  • 简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1〕———邓小平这一铿锵有力的论断,为我们指出了怎么样依靠科技进步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

  • 标签: 科学技术事业 三代领导人 邓小平 技术关键 毛泽东 社会主义工业化
  • 简介:为了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上海市科协和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双科'讨论会,此届会议的主题是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的问题。参加此届会议的有北京、上海等地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共五十来人。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 标签: 上海市科协 自然科学研究 哲学研究所 现代科学 哲学原理 社会主义原则
  • 简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由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4月14日至15日在重庆召开。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