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主张对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必须废止注入式教学,倡导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劳动中接受教育的方法;在教学对象上,他坚决反对学生划分等级、划分性别,认为享有优先教育权的对象是工农及其子女;在学习方式上,他推崇自学并强调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考试方式上,他抨击搞突然袭击、出偏题怪题的考试,倡导灵活的考试方式;在教材、课程与学制上,他主张增加教材的地方性色彩,要求减少课程数量,主张缩短学制。

  • 标签: 毛泽东 教学改革 教育思想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与探讨的热点。虽然人们已经从教师、学生、教材与教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只有在实践中从整体上推进马克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即不仅要教学生学习马克主义哲学,而且要与学生一起"做"马克主义哲学,才能真正走出马克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困境。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直面问题、回到本真与走向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马克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确立起马克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临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紧紧围绕提高课程实效性的目标,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在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拓展到大学生的生活细节中,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四个转变',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 标签: 新媒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 简介:马克主义理论学科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推进。首先,学科地位作用日益明确,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科规模拓展提升,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至8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增至273个。二是学科体系建立健全,已在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主义理论的学科范围内形成了所属的七个二级学科。三是引领作用得到凸显,体现在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大学生群体及社会各群体思想的引领上。其次,学科研究范式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科研究的立场坚定鲜明,研究立场除了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学科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前者是就学科的主体性而言的,后者则是就学科的合理性而言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改革开放 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研究范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群体
  • 简介:马克主义理论教育是指理论工作者依据马克主义理论影响、教育、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主义理论教育的演进实质上就是环境、内容、对象、目标和实践形式等多要素协同变迁的历史。教育环境的变迁集中体现为社会结构、技术政策、思想观念的变化;教育内容始终坚持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丰富和发展;教育对象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而逐渐丰富,学生、农民工成为重点对象;教育目标经历了“又红又专的青年”到“社会主义新人”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目标愈加具体,有针对性;教育实践形式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日趋丰富。可见,马克主义理论教育的变迁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既坚持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多要素协同变迁 历史变迁
  • 简介:<正>迄今为止,不少美学著述中异口同声说,美学首先要研究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美",即"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其次才是"艺术美",因为艺术美仅仅是现实美的"反映",等等(这类著作大都为高等院校的美学教材)。如果按照上述原则,这些著作中的主要篇幅本应探讨"现实美",但事实却相反,他们仍主要探讨艺术美,有的甚至根本不去研究现实美。

  • 标签: 现实美 美学理论 审美意识 “物质” 改革刍议 客观存在
  • 简介:在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党开辟了马克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取得了马克主义中国化两大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能够取得马克主义中国化两大重要成果,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在40年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对马克主义基本原理的信仰,对社会主义最终能取得胜利保持坚定信念;始终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主义;坚持把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中不断出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用新思想、新理念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简介:朱德一生高度重视党和军队的党风廉政建设,尤其重视思想上建党强军,重视对党和军队进行党风廉政教育。朱德对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丰富的党风廉政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朱德 党风廉政教育 贡献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马克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十分活跃,在文本编译、版本研究、方法创新、文本解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经典著作文本研究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紧密相连,历经从"介绍性"研究向"原创性"研究的发展,逐渐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主义文本研究路径。今后一段时间,MEGA2陆续编辑出版和马克主义经典著作中文版的编译工作的新进展将继续推进文本研究,经典著作编译出版的信息化发展将带来数字化研究趋势,文本研究还将进一步体现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跨学科研究将得到加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文本研究 版本研究 文本解读 发展趋势
  • 简介:马克主义理论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马克主义理论学科得到快速发展,根本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党和国家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同时,也是马克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者艰辛开拓的结果。改革开放再出发中的马克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提升对马克主义理论学科内涵的认识,要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来抓紧师资队伍建设,要抓紧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 创建 发展
  • 简介:马克在《导言》中阐发了'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该命题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是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以生产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此科学内涵为基础,可从两个方面加深对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着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符合马克关于生产与消费矛盾本质的主要观点;其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也同样契合马克所总结的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生产 消费 同一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简介:“马克学”一词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法国学者吕贝尔主编的《马克学研究》杂志传播开来的,但苏联的梁赞诺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由于苏联的日丹诺夫搞“一刀切”的极“左”意识形态政策,使马克学成了“反马克主义”的代名词,把所有西方对马克主义的研究都划归马克学,这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简单做法。面对21世纪的马克学研究工作的展开,我们应当与国际接轨,因此重建马克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吕贝尔 马克思学 马克思主义 重建马克思学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极大地推进了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学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对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当代中国马克主义、21世纪马克主义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 简介:精神,是一个人的生活信念、理论风骨和实践态度,呈现着一个人独特的气质、人格和境界。人类解放的理想、彻底的理论批判、改变世界的革命实践,是马克的核心精神。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始终不渝的最高理想,不仅贯穿于他的生活实践,也深刻体现于他的学说之中,成为他的思想体系的鲜明价值主题和价值立场。马克的解放理想奠基于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及其规律基础之上,它既是价值信念,又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标签: 核心精神 马克思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最高理想 剩余价值理论 人类解放
  • 简介:2018年5月5日是马克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说——马克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就马克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脉来说,已进入到了中国化马克主义理论的新时代。本文就谈谈从马克主义到中国化马克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对中国化马克主义的理论定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诞辰200周年
  • 简介:<正>我们能够——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30年和《资本论》发表110年之后——为人们所说的"马克主义"勾勒一份类似于资产负债表的东西吗?当然可以,因为我们不仅就马克主义有了历史的眼光,而且有了关于它的胜利、失败和悲剧的长期经验。也许,这也是因为我们从今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长期经验 哲学手稿 马克思学说 法兰西内战 理性主义传统
  • 简介: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是上一世纪后半叶西方马克主义文本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文本形成的特定历史语境,即苏共“二十大”以后出现的非斯大林运动中的严重思想混乱,特别是阿尔都塞此时着重批判的在这一历史时期凸现出来的西方马克主义的人本学思潮,以及他用以“保卫马克”的科学方法论辩识。

  • 标签: 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非斯大林运动 人本学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