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博物馆的变革主要突出地表现为两个原则:第一,要求博物馆应该对所有人平等开放和易于接近的公众权利原则;第二,要求博物馆应该充分地表现不同的公众区域的文化与价值的充分表征原则。这种变革的要求永远无法满足,这主要是由于下边的二者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方面是观念的民主修辞支配着作为大众教育的工具的公众博物馆;另一方面是作为有利于公众行为方式转变的工具的实际运转。所以博物馆的政治问题必然不可避免,我要指出更有成效地研究博物馆的政治问题的途径,以寻求铸造有能力组织一种反霸权的新的表述。

  • 标签: 博物馆 政治 合理性
  • 简介:确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扬弃传统的实践观念,赋予实践活动以新的价值观念和合理标准。在科学发展观规范、指导、引领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活动,必将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更优的效果,对减少实践的负效益、使发展少走弯路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实践 实践的合理性
  • 简介:<正>迄今为止,关于现代性的三次论争都直接同法兰克福学派有关。但国内目前对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探讨并不充分,即使有所研究,也只是注重于对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探讨,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丰富性。本文将试图从合理与合法性两个方面揭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批判 合法性 阿多诺 哈贝马斯 工具合理性
  • 简介:现代性本身是一个二律背反的矛盾体,它从产生起便预示着自身的两难结局。面对现代性的两难困境,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从包容理性的角度重构理性,反思现代性的困境;以尼采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从非理性的角度进行激进的理性批判,并借助“理性的他者”解构现代性,克服现代性困境。但他们始终都是在意识哲学范式内兜圈子,不可能为从根本上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提供路径。意识哲学范式是现代性难题的症候。转换思维范式,重构理性是解决现代性难题的根本和基础。

  • 标签: 现代性 主体理性 意识哲学 理性批判
  • 简介:<正>理性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哈贝马斯对理性的关注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思路。分析批判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之处.但并不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力图以语言和生活世界互动的交往来重建理性,以此拯救理性。由此,交往理性成为哈贝马斯理性观的中心范畴,对交往理性的构建成为他一生的心愿。

  • 标签: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交往理性 理性观 交往行为 传统理性
  • 简介:<正>理性问题历来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突出理性问题及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对实证的理性、实证性思维方式、科学与实证的思维方式、肯定的理性、肯定文化、同一性思维方式、单向度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尖锐的批判;对否定的理性、否定性思维、辩证的理性、否定的哲学、否定的辩证法,进行了大力的、反复的张扬。其中.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黑格尔辩证法 合理性 马尔库塞 形式逻辑
  • 简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马克思主义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特征的共同要求,吸收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全体公民的共同愿望,是一种先进的荣辱现。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荣辱观的人性基础、实践主体和评价路径,以构建当代人性关怀、人格养成的实践理性精神是本文研究的兴趣所在和理论主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荣辱观 理性 评价
  • 简介:<正>人们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去认识和评价对象.从而通过实践改造对象。实际上.人的需要本身也有一个合理与否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合理需要问题是价值哲学的核心问题。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合理需要概念并无一个统一的界定。厘清合理需要概念的基本规定,是进一步深化价值哲学研究的迫切需要。本文拟从分析合理需要的实质内涵与基本特征两个方面去探讨合理需要概念的基本规定,以供商榷。

  • 标签: 基本规定 生存状态 基本特征 不合理 马克思恩格斯 客观必然性
  • 简介:马克思十分强调非理性因素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也很重视非理性因素对创新的作用。而这正是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传统教育所忽视的。传统教育以对象性尺度为目标,舍本逐末,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教学从实践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受教育主体的主动学习,使教育过程真正实现人的内在尺度和对象尺度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情感、意志、志趣、直觉、灵感等正向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极高的审美体验,这充分展示了教育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 标签: 非理性因素 发现教学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简介:哈贝马斯的伦理学是商谈伦理学,通过理性的商谈,使得所有参与者获得对伦理道德规范的一致同意,从而建立起有效的规范体系。公共领域的建立和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是商谈伦理得以实行的基本条件。程序正义是哈贝马斯思想的核心。合理生活方式得以实现的关键是合理的商谈环境的建立和合乎程序的商谈规则的建立。个人必须将自己的需要和好恶同现存的规范体系协调起来,并在实现自己的利益时,充分考虑到其他参与者的利益,才能获得合理的生活方式。

  • 标签: 哈贝马斯 伦理 理性 生活方式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开始重视研究政治权力问题。人类社会系统四大类型体制结构是树结构,树—果结构,果—树结构以及果结构。在对这四大类型体制结构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阐发加快政治权力结构改革和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管见。

  • 标签: 权力结构合理化 树结构 果结构
  • 简介: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实行“社会公仆”的原则、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包括铲除特权、人民管理、人民民主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总结实践经验,防止公仆变为主人的思想很丰富、很深刻,也弥足珍贵: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反对特权,对党员的惩处严于非党员;坚持体制改革,健全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加强法制,从严执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标签: 列宁 公仆原则 巴黎公社
  • 简介:在邓小平的重大决策活动和有关重要论述中,蕴涵着深刻的决策方法论原则思想,其主要原则有服务人民,人民为本;集中讨论,民主集中;依据实际,力求实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把握时机,注重时效;及时总结,不断完善。

  • 标签: 邓小平 决策方法论 民主集中制
  • 简介:和谐社会的理性政治治理是任何国家社会发展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与技术路线。在政治学视阈下进行分析,中国和谐社会政治治理必须追求和确立以下基本价值向度:民主的理性塑造;社会秩序的法治治理;领导公信力的组织运作;意识形态的有效主导;社会福利制度的公正关怀。唯有如此,和谐社会才能顺利实现。

  • 标签: 和谐社会 政治治理 价值向度 中国
  • 简介:在趋向多元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政治哲学所要讨论与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解释了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的一些重要问题,但在实践上仍留有困境。本文从罗尔斯的相关理论出发,联系中国的情形,讨论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在政治生活与社会和谐中的形式、内容与意义。

  • 标签: 重叠共识 公共理性 社会稳定与和谐
  • 简介:人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把马克思之前(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近代唯物主义称之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的,但并不十分精确。因为这只是结果,而不是起点。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起来,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从客体的角度,还是从主体的角度;从直观的角度,还是从实践、人的感性活动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 标签: 唯物主义哲学 近代唯物主义 感性活动 立体性 费尔 “物质”
  • 简介:毛泽东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形成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真实性、群众性、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风等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坚持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 标签: 毛泽东 新闻舆论 意识形态 原则 方法
  • 简介: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面对如何发展中国的问题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从此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伟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小平同志提出的正确的原则作为指导和保证。今天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要确保今后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和保持正确的方向,就必须坚持和深化贯彻改革的基本原则。因此,今天重温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原则观是有重要意义的。

  • 标签: 经济改革 邓小平 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