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有一种独特的研究向度,即基于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向度,如一缕清新的气息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最近读到的由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胜强教授撰写的《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版)一书留给笔者的深刻印象。

  • 标签: 逻辑教育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向度 当代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任何文艺理论都与社会政治有着不解之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是以其强烈的政治性和社会功利性为显著特征。邓小平文艺思想是在20世纪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大变革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社会政治斗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思想遗产,同时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下发展了他们的思想。

  • 标签: 邓小平 文艺思想 社会生活 政治斗争 价值向度 精神生活
  • 简介:和谐社会的理性政治治理是任何国家社会发展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与技术路线。在政治学视阈下进行分析,中国和谐社会政治治理必须追求和确立以下基本价值向度:民主的理性塑造;社会秩序的法治治理;领导公信力的组织运作;意识形态的有效主导;社会福利制度的公正关怀。唯有如此,和谐社会才能顺利实现。

  • 标签: 和谐社会 政治治理 价值向度 中国
  • 简介:毫无异义,历史概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然而,对它的理解却并非毫无疑义,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很少直接由其历史概念本身的逻辑切入,多是由物质生产、交往形式等概念切入,这就导致了对历史概念本身的逻辑某种程度上的忽视。本文从马克思研究历史概念的逻辑向度切入,认为在《形态》中,马克思研究历史概念的思路是在三重逻辑向度中蜿蜒前行的,一是客体向度,二是主体向度,三是批判向度。这三种向度是相互缠绕的,在批判中厘清历史与自然、历史与社会等客体的关系,在批判中廓清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现实关系,在批判中划清与所谓人本主义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的界限。这种逻辑向度上的全面覆盖,保证马克思凝练出了科学的历史概念。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概念 客体向度 主体向度 批判向度
  • 简介: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对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作出高度概括,进而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紧密结合等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和不同向度揭示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根本遵循。我认为,对新时代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既可以是多维度的,也可以是多向度的。因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2期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多维思考》一文已经从民族复兴之维、社会主义之维、现代化之维三个基本维度,对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解读,因此,今天主要从新时代的基本向度来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 标签: 向度 代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
  • 简介: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价值实质,对科学发展观的公平正义实质应从多层面去把握:从经济层面上透视,它所追求的是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目标;在政治层面上透视,它所追求的是以权利平等为前提的人民民主和自由;在文化层面上透视,它所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公平正义精神价值,对于我们加深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一脉相承的理解,实现科学发展观理论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 价值向度
  • 简介: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从解构视域揭露发达工业社会在政治、文化、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异化,讨伐技术理性控制所导致的单向度性与社会的全面解构,并阐释超越单向度性的构想。虽然这种意识形态分析和科技批判缺乏经济基础的切近考察,容易陷于感伤的乌托邦,但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性问题和相关哲学思想不无启示,对于当代人的生存亦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尔库塞 单向度 单向度性 批判与解构
  • 简介: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刻阐述了关于认识主体的科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主体的学说。当前,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现代技术革命和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工作,是我们面对的两种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技术革命进一步发展了人的能力,改革实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促进了主体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毛泽东关于认识主体的科学思想,具有更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认识主体 毛泽东选集 认识客体 主体能力 个体认识 马恩
  • 简介:齐泽克认为罗尔斯的正义主体只是虚构和抽象的主体,而罗尔斯的分配正义也只不过是物品的分配,对于主体理论来说,这些都是不足的。齐泽克提出,只有在驱力支配下才能生成真正的主体,而驱力主体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正义行为。皮平以意识主体批评了齐泽克的驱力主体,经过我们的考察,由于以认识论层次上的主体来对抗本体论层次上的主体,所以皮平对于齐泽克主体的批评无法成立。

  • 标签: 齐泽克 皮平 拉康 驱力主体 意识主体
  • 简介:陈云的民生主体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精神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陈云的民生主体思想主要包括其主题内容、哲学思想和工作方法以及实现路径。

  • 标签: 陈云 民生主体思想 人民
  • 简介:古典政治经济学从生产领域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提出了现代意义的资本概念,阐发了资本的形成、实质、职能和社会性质,揭示了现代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这一概念的政治哲学向度集中体现于洛克所代表的近代自由主义思想中。洛克的财产权理论是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环节,他不仅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并确认所有权的观点,而且为私有财产不平等进行了辩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是对洛克思想中关于自然状态的假设、劳动理论和为私有财产不平等辩护的功利主义思路的补充和发展。

  • 标签: 资本 劳动 所有权 自由 平等
  • 简介:欧阳康(《江汉论坛》1986年第7期)主体能力大致可分为个体能力、集团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基本层次。个体能力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所具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力量。从内部的要素结构看,主体能力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1、'人本身的自然力';2、为主体所掌握

  • 标签: 主体能力 个体能力 对象性活动 江汉论坛 要素结构 中从事
  • 简介:论弘扬民族主体性王锐生一、民族主体性:当代的潮流在所谓后冷战时代,与民族生存与发展有关的事务,愈益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现象。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民族主体性的强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的革新使世界日益一体化,从而各民族交往空前频繁起来;冷...

  • 标签: 民族主体性 亚洲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 个体主义 民族精神 民族主义
  • 简介:传统时代的生产空间主要在耕地上,而现代社会则集中在诸如工厂一类的职业化场所。这一空间上的变化使得职业空间与生活空间分离开来,同时,使得人们具有丰富意义的生产活动转变成为一种功能化、非人格化的"职业操作"。市场经济不仅创造了高度职业化、操作化的职位,而且还创造了能够满足职位操作要求的劳动者。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力的商品化,即出售自己的职业操作,获得生存所需要的工资。生存此时不再具有耕地所保证的空间,而是成为一种与庞大的社会服务系统、市场体系之间的交换过程。

  • 标签: 职位 空间 操作 主体性
  • 简介:"历史无主体"是阿尔都塞在批判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主体辩证法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所作出的结构主义式解读。在他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时间上连续发生的同质过程,而是社会结构合规律地转变的历史。共时性在方法论上应该被赋予高于历时性的优先地位。由此,阿尔都塞把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解读成在社会结构中通过人与结构的双向作用而推动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表面看,"历史无主体"使人淹没在结构之中,人的主体能动性荡然无存,但事实上,结构没有人就无法运动,结构需要人。阿尔都塞正是在结构与人的张力下来解读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并且仍然致力于给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以恰当的地位。

  • 标签: “历史无主体” 阿尔都塞 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 结构主义
  • 简介:<正>主体的需要和利益是主体实践的内在动因,是激活主体能力、驱使主体实践的力量源泉,是当代实践的主体性条件。主体需要和利益的当代发展,促进了当代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当代实践的负效应。因此,要有效地解决当代实践所面临的种种全球性问题,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和合理地发展人的主体性需要和利益。

  • 标签: 共同利益 当代人 主体需要 人类实践 当代发展 人与自然
  • 简介:价值观的生成、发展与完善,离不开人们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主体尺度。这种主体尺度侧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本性需要,成为价值观生成的主体动因;二是取向正确,成为价值观发展的主体诉求;三是能动性发挥,成为价值观现实化的主体条件。

  • 标签: 价值观 主体尺度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战略意义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伟大事业的推进、伟大梦想的实现,也事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基本内涵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在培养路径上?要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 标签: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战略意义 基本内涵 培养路径
  • 简介:<正>无论是对客体的观念把握.还是对客体的实际把握,主体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中介系统才能实现。主体性中介是人类智力的外化和物化,是主体与客体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主体性中介的质和量,现实地制约着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方式、性质和水平。在主体和客体既定的前提下.主体性中介不同,主体的能力就不同,

  • 标签: 主体性 客体 思维工具 中介系统 主体认识 语言符号
  • 简介:社会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民生观、"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的社会治理观共同构成了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主体内容。人民观是贯穿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一根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价值取向。分析、研究和总结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发掘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重大意义,对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习近平 社会建设思想 主体构成 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