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托尼·本尼特的文化研究对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传统既有呼应又有超越,他的文化研究更加注重工人阶级的经验性、文化的治理性以及实效性,其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超越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传统,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性。托尼·本尼特的文化研究对文学的意识形态、文学的历史性、文化研究的政府性与治理性等具有不俗的理论见识,对威廉斯、伊格尔顿、阿尔都塞等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批判与超越的尝试也非常明显,他的文化理论与实践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观念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

  • 标签: 托尼·本尼特 文化研究 文化治理 文化霸权
  • 简介:雷蒙·威廉斯、E.P.汤普森、理查德·霍加特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重视工人阶级与大众文化经验,在"文化与社会"的经验视角上建构了"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在理论形式上则表征了一种理论与现实交互影响的经验性特性。"文化与社会"的传统、文化研究的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分别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经验性的文化、美学与理论的内容,在文化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张力形式中充分体现了其理论价值和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

  • 标签: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化与社会 经验 文化马克思主义
  • 简介:战后英国成人教育与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研究的威廉斯、霍伽特和汤普森都曾长期任教于英国成人教育,并在从事成人教育期间相继推出了公认的文化研究奠基作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根据现实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深入研究流形的文化现象,这种方法后来成为了文化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这些都为后来的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成人教育 文化研究 跨学科 政治
  • 简介:在横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面,一座迷人的金融城市正在崛起。它就是浦东!从前,浦东只是一片泥土地,是一个虚幻的美梦。但是,中国的建设者会把它打造成新千年的第一个大都会,最终,它将使香港黯然失色。——罗恩·格鲁克曼写于上海浦东

  • 标签: 21世纪 上海 浦东地区 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
  • 简介: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面鲜红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世纪以来国外毛泽东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局限性,提出启示及建议,以期为提升国内毛泽东研究的科学性、掌握毛泽东研究的国际话语权有所裨益。

  • 标签: 新世纪 国外 毛泽东研究 述评
  • 简介:在20世纪的描述中,寓言不是作为一种叙事的文体,而被视为一种写作风格。寓言的整个叙事,通过一系列多义的形象限定和阐发了这些意义;寓言的叙事结构和形象试图在行动中建立一个不同价值的等级秩序,揭示特殊和一般,赋予经验的表达以意义与目的。寓言主要把解释看作是一种策略,寓言的形象同时包含了叙事的字面意义层面和有待解释的寓意层面。也就是说,现代寓言的意义是暗示性的,而不是由文字叙事隐含的复杂性清楚地表达的。因为叙事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可以引发多种解释的意义模式的基础上,由于绝对事物的缺席,现代寓言叙事不能终止解释的过程,而是以无法做出定论而告终。本文主要对20世纪影响巨大的现代寓言理论作一较全面的研究

  • 标签: 寓言 叙事 写作风格 解释策略
  • 简介:马克思主义传入英国首先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享誉世界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底层历史观下将英国近代历史与革命诠释为英国自由时代的开始,把宗教纳入英国人对自由追求的范畴来讨论。于是,宗教斗争成了近代英国人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最生动表现。这种认识前提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研究提供了广袤的领地。在对宗教的重新检审下,英国马克思主义将宗教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个体的宗教意识及其社会意义上,既给予宗教意识相对独立性,又将其与社会现实连接起来。英国马克思主义这种开放式的宗教研究角度不仅让他们在宗教研究领域硕果累累,而且将新教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融合,树立了一种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的成功典范。

  • 标签: 英国马克思主义 新教主义 平等理念 社会意义 底层历史观
  • 简介:本文考察了19世纪末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激发了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杜尚、克利、康丁斯基、瓦萨雷里等许多人与原型这个概念的密切啮合关系。很少有人关注到原型在多大程度上兼具有实物模型和概念策略的双重特征,以及它以何种方式横贯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艺术景观。本文通过考察20世纪早期艺术对原型的有意识的运用,拟对原型这一概念作出仔细思考。由原型所产生的美宣告了这一概念不再至关重要。

  • 标签: 艺术 收藏 设计 原型性 科学
  • 简介: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展现出一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波澜壮阔又复杂曲折的历史图景。现今,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已走过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基本历史经验,可以为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深刻的历史启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启示
  • 简介:基于明确界定的“城市可持续性”概念,本文在对英国部分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其做了三种具体类型的分类:可持续性城市、传统工商业城市和向可持续性转型城市,并进一步阐述了欧洲国家城市的这种可持续性与未来生态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观点是,欧洲城市整体形象中“灰色的建筑”、“懒散的工作心态”、“接近零增长的经济”、“静滞的社会”和“稳态的政治”等侧面,的确包含着某些绿色文明的元素,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国家已经是或必定会走向激进生态主义者所设想或认可意义上的“生态文明”。

  • 标签: 城市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 英国 欧洲
  • 简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中国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意义深远。文章从西方现代历史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深层关系简要描述和探讨了中国当代改革,特别是从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20世纪 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 简介:在17世纪的西方文化中,为了某种功用的艺术的古老艺术系统逐渐向现代纯艺术系统过渡,但古老系统的价值和实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历史情境仍然缺乏现代作者、艺术家观念的自主特征。艺术家的形象的关键要素如天才和灵感渐渐受到重视,但并没有凌驾于理性和判断力之上,而是与后者相协调。艺术家和身份和形象得到提高,但离现代艺术家的后浪漫主义的理念非常遥远。17世纪并没有固定下来的纯艺术范畴,但在个别艺术门类中迈出一些重要的过渡性步伐,为纯艺术范畴的出现打通了道路。在这个过渡期,艺术主要依据目的和功用来看待,但趣味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17世纪艺术观 古老艺术系统 现代艺术系统 纯艺术 趣味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行政改革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需要从行政改革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选择、系统研究、实证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特别要加大行政改革理论体系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行政改革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研究行政改革与社会管理改革的互动关系。

  • 标签: 行政改革 研究现状 法治政府 服务型政府 行政伦理
  • 简介:<正>21世纪即将到来。在世纪末的最后时光,回顾与展望成为热点话题。回顾是为了展望。中国文学在21世纪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主观愿望的问题,也不是瞎猜可以解决的。我们不能凭一己之爱好去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 文学评论 下个世纪 中国作家 回顾与展望
  • 简介:本文指出,世纪之交在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处理好社会利益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执政的实践中,已初步摸索出了正确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一系列原则:必须正确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最广大人民'范畴的演进,同时代表好最广大人民内部各个阶层或群体的利益;必须协调和处理好最广大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特别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利益.

  • 标签: 21世纪 中国共产党 利益关系 基本原则 社会阶层 “根本利益”
  • 简介:从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我国各界学者在所有制问题的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所有制改革尚未到位,许多问题并未解决。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各界学者继续对所有制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 标签: 所有制理论 所有制问题 综述 所有制改革 改革开放 学者
  • 简介:本文旨在讨论20世纪先锋运动中的艺术、行为、运动及思想观念等内容。重在展现先锋派不仅反映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的自我要求。笔者认为,在20世纪存在着一种艺术,其特点鲜明,足以被归为一派,它们是'审美的'先锋艺术,在地域上由欧洲和美国逐步扩展到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南非等地区。全文涉及三大主题:审美先锋派;美学革命;后社会主义先锋派(或称第三代先锋派),并分别做出了细致的探索,深化了20世纪美学研究。

  • 标签: 先锋派 美学的革命 艺术 先锋运动
  • 简介:本次研讨会,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其发展的经验和对中国文论发展的贡献,研讨了目前存在的困境和危机,从而对如何建设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了详细探讨。与会者提出要面向当代中国问题发展,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借鉴国外文论资源,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从而走出国门,与国外学者进行平等的对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化 对话
  • 简介:作为英国CCCS的第二任主任,斯图亚特·霍尔不仅对早期文化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且开辟出新的领域,领导CCCS走向了一个高峰时期。从文化研究的发展来看,CCCS与霍尔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系列"转向",从早期的文化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葛兰西转向",继而是在拉克劳和墨菲影响之下的"话语转向"与"接合"理论,是一种由多种理论构成的,以某些问题为联结点,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于实践,看似无中心、实则有线索和脉络的理论集合。

  • 标签: 文化 文化主义 结构主义 “葛兰西转向” “话语转向” 接合
  • 简介:世纪持续勃发的"毛主义"运动打碎了千禧之年新自由主义全球狂欢的幻境。无论是透视西方"毛主义"运动微弱的呐喊,还是审视第三世界"毛主义"运动激烈的抗争以及经验教训,都折射出毛泽东思想在勾划消解时代难题的基本图式、指导新世纪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方面的当代价值。

  • 标签: “毛主义”运动 历史际遇 双重转向 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