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陈嘉映《说理》(2011)一书的出版,使我们可以隐约一窥其念兹在兹的“theBook”的大致轮廓。此书与其《哲学科学常识》(2007)一起,摊开了一种哲学。陈氏哲学的要义可概括如下:消极地说,哲学不是实证科学(广义的物理学),也不是语言学;积极地说。哲学致力于经验反省和概念考察,是一门通过穷理而达乎道的学问。这种哲学的形成,得力于他对西方思想史上两个重大关节的深入研究,它们是: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为了推进思想、促进对话.我们在该哲学所展开的义理脉络中,对整体性概念和形而上学的地位问题作了生发性的讨论。

  • 标签: 哲学观 科学革命 语言转向
  • 简介:《掌中论》和《取因假设论》是陈那前因明时期的理论探索阶段的两部重要著作,体现了陈那有关认知对象的思想的早期发展。陈那在《掌中论》中引入了“假设”的概念,并在《取因假设论》中详尽剖析了“假设”的本性。在后一著作中,“假设”被认为只有在它与其他假设的关联中才可言说。这已蕴含了陈那晚期“他者之排除”的反建构的意义理论。但由于阿毗达磨佛教的影响,此时的陈那尚未走出假实之辨的理论模式,尚未提出自相、共相的截然两分。此外,陈那的《总相论颂》首次以“不相离性”来概括语词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可将它的写作确定为《正理门论》和《集量论》之间。通过梳理陈那前因明时期的著作和思想发展,就能说明陈那后来建立的因明一量论体系采取了一种反建构的立场。正是这一思想立场,使佛教因明一量论有别于以往的佛教哲学,成为一个独立、全新的传统,并促成了中晚期佛教哲学的“知识论转向”。

  • 标签: 取因假设 陈那 他者之排除 阿毗达磨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