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哲学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从事古希腊哲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2014年,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上,隶属于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学会成立。伴随着这一过程,国内学者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新的论文、专著、译著不断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云南大学哲学系曹青云副教授的《流变持存:亚里士多德质料学说研究》一书自2014年11月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古希腊哲学界的关注,并引发了相关学术讨论。笔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对当代中国学者进行古希腊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在此和大家分享和讨论。

  • 标签: 古希腊哲学 哲学研究 亚里士多德 当代中国 方法论 学说
  • 简介:卢梭的同时代人对追求幸福的解释往往把幸福界定为减轻不幸或者通过娱乐回避不幸。数学家莫佩尔蒂试图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人类生活的幸福痛苦,从而主张追求幸福只会增加欲望满足之间的间隔,进而用斯多葛式节制欲望的方法来追求幸福;霍布斯认为没有完全满足的欲望,幸福是从欲望到欲望的权力欲求。卢梭则主张用当下的享受来代替追求幸福,用新的关注我们自身的方式来代替娱乐并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他认为,延迟满足而不是追求满足才能经常增加幸福,从而为追求幸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 标签: 追求幸福 消遣 卢梭
  • 简介:"大数据"一词在演变过程中逐渐派生出了两种内涵:一种是小写的大数据,另一种是大写的大数据。小写的"大数据"指的是数据科学相关的活动和方法,而当这些活动和方法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并迅速发展时,便产生了大写的大数据。因此,大写的大数据可以看成是小写的大数据的经济和文化转向,它会对社会组织的知识结构产生历史性的变革。为了探讨两种大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认识论后果,我们将引入三个核心概念——数据域、深调制以及不透明表征——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大数据在经济和文化维度上——一个是地方性和生成性的,另一个是全球性和涌现性的——如何交互以及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后果、问题和机遇。基于信念和可靠性的知识观所建立的"后调制的认识论",对于深入理解和探索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认识论问题将提供有益思路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大数据 深调制 不透明表征 认识论
  • 简介:目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是自主的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论证都是基于行动自主的,这并不能解决人工智能承担责任的问题.人工智能的自主性问题实质上是在决定论世界里讨论能动者能否自主的问题.在理性回应论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有可能是完全自主的,并且能够承担义务责任.人工智能所承担的义务责任是一种联合义务责任,根据与人类关联的形式,分为多种责任承担形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者需要注意忽视的责任,而非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要承担不使用人工智能的责任.

  • 标签: 人工智能 自主性 决定论 责任
  • 简介: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陈波教授发起并组织、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资助的“真理、逻辑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60余人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七个国家和地区.陈波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他强调:“真”和“真理”是意义重大且意蕴深长的概念,已经被赋予形而上学、认识论、语义学、甚至是伦理学等多重意涵,需要对它们做全方位的深入探讨.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外国哲学 “真理” 研讨会综述 逻辑 北京大学
  • 简介: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的著作中谈“是”“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真”为名出版过专著.为什么您这次不再专注于这两个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转而开始谈“事实”“世界”这样的东西?

  • 标签: “世界” 逻辑学 清华大学 语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授
  • 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科技高等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哲学科技高层学术论坛于2017年12月1日-3日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尚智丛,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书记蒋斌,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等出席了12月2日举行的论坛开幕式.他们纷纷对哲学科技高等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共同为高等研究所揭牌.哲学科技高研所所长吴国林教授主持开幕式.

  • 标签: 华南理工大学 大学哲学 学术论坛 成立大会 研究所 科技
  • 简介: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的亲亲仁道,却不一定会陷入以时间性来替换亲亲源头的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的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的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的时间观在《周易》的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的家庭化的特征,以至于时间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及秦朝的权力传承现象;儒家驯服权力的方法有阳阴的两面;权力现象学看到现代民主制的优劣之处;儒家也能够找到吸取教训来改进自身的途径。

  • 标签: 亲时不二 民主制的优劣 家基选举制
  • 简介:"无情有性"说,是由隋代的吉藏首先明确提出的。道教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动摇才确立了"无情有道性"的立场。麦谷邦夫对于"道之遍在性"的强调实际上混淆了"道之性"意义上的"道性""道性清净之心"意义上的"道性"概念。仔细考察,即便是相似的两个命题——"一切无情皆有佛性""一切无情皆有道性",由于其中的关键范畴"佛性""道性"的内在含义在许多场合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尽管可以大致承认潘师正所言的"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命题为道教"无情有性"说滥觞,同时也应该指出,其逻辑基础仍然是"道之性",而绝非"道心"。孟安排熟练运用佛教中观学方法,借鉴吉藏"草木有佛性"之说,提出"道性"是"不色不心""而色而心"的,而这一结论是"无情有道性"说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 标签: 无情有性 无情有道性 吉藏 孟安排 道教义枢
  • 简介:存在主义是对个体存在状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的哲学流派,个体存在状态的异化是导致个体产生不合理信念心理障碍的根源.要想解决心理障碍高发这一严重社会问题,需从修正个体的信念系统出发.时代状况影响个体的存在状态,个体存在状态是塑造个体信念系统的主要素材,为厘清个体信念系统的构成要素,需要对个体存在状态进行分解.基于对厌倦现象的梳理挖掘,可以发现时代状况个体存在状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揭示出存在状态对个体信念系统的型塑机理,以及信念系统心理障碍发生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厌倦现象的分析,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利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可以揭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个体信念系统进行修正与重塑的路径方法.

  • 标签: 存在主义 心理治疗 厌倦 信念 存在状态
  • 简介:通过批判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柏拉图形而上学传统,尼采把颓废和虚无的缘由归结为"反自然",又将"反自然"的缘由归结为"真实世界""虚假世界"二分。尼采称自己为"自由精神"和"积极的虚无主义者"。"自由精神"的任务是价值重估,而"积极的虚无主义者"的任务则是促成"虚无主义的自我克服"。尼采通过提倡价值重估和积极的虚无主义给未来哲学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尼采 敌基督者 反自然 虚无主义 颓废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的“介入伦理”突出强调由力量能力导致的主体性向他者施加影响的品质。“存在者之间”的本体论对“介入”能力的强调告别了之前中世纪流行的对道德品质的固定看法,转而重视主体自身在具体改变他者世界走向方面的动态功能。以费奇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爱的伦理学”提倡最大幅度地向外“介入”,同时注重保留维护他者主体性生成的必要自由空间。文艺复兴主体反对在任何时候将他者完全作为“亟待被施救的”非主体对象看待,而是要在尊重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完成相对平等的向外介入。

  • 标签: 文艺复兴 介入 自由 至善
  • 简介:2018年4月27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承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思想解放社会发展:新时代哲学的使命担当”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十九届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大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张英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俊莲代表地方社科院学者在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天津社会科学院院长史瑞杰主持.

  • 标签: 地方社科院 系统哲学 社会发展 思想解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简介:通过对康德自由理论的“拆解”,海德格尔在《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这一1930年的讲稿中呈现了作为人类本质的原初自由概念.在对康德实践自由概念的彻底化和深入化中,海德格尔把人类的自由理解为自身约束,这同时意味着进入规范的空间,并让存在者以诸多样式显现.由此,海德格尔也得以确立起人类存在的“伟大的”有限性样式,并在不完满者和绝对主体之间为人类寻得其位置.

  • 标签: 海德格尔 自由 有限性 康德 自身约束
  • 简介:晚期狄尔泰的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的《诠释学的诞生》和1910年的《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的建构》之中.在《诠释学的诞生》的导论和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学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种哲学规划的尝试,亦即探讨对生活表达之理解的结构特征,但诠释学在此仍然是对持久固定的文本的解释和阐释.这一诠释学奠基方案在1910年达到了高峰.在《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的建构》中,狄尔泰详尽阐释了自然科学精神科学的区别,阐发了精神科学的独特结构,亦即生活、表达理解之关联,最终落脚于客观精神和效果关联.客观精神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超个体的文化世界,使人们对他人的理解得以可能,保证了理解的客观性;效果关联则刻画出精神世界的根本特征,它塑造了客观精神,使其成为精神科学的对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才是可能的.

  • 标签: 诠释学 精神科学 体验 客观精神 效果关联 狄尔泰
  • 简介:一、个人经验访者(以下简称为“访”):莫兰教授,很荣幸能与您做这次访谈.正如我们所知,您在都柏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获得资助在耶鲁大学进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您能和我们分享您的学术经验吗?尤其是您在耶鲁大学的学习和研究经验?

  • 标签: 个人经验 世界哲学大会 哲学问题 教授 研究生学习 耶鲁大学
  • 简介:价值相对主义否认普遍价值和价值一般,只讲价值的相对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其实质是价值虚无主义。从西方哲学史来看,探讨普遍定义的方法,始于苏格拉底,也是柏拉图“相”论的来源。苏格拉底的探索并非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的,而是由怀疑开始而终于确定。

  • 标签: 正义 定义 价值相对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 苏格拉底
  • 简介:传统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被刻画为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理念论的反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理念论解释为从纯粹哲学的角度论证了思想之本源性的学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解释为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论证了物质生活对特定历史—社会中的众多思想进行选择的机制,则两者就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康德-黑格尔 思想的本源性 思想选择机制
  • 简介:张祥龙以现象学方法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已构成当代儒学的一种新形态——现象学儒学。这一现象学儒学的核心是“亲亲现象学”,即对于亲子关系的现象学研究。“亲亲现象学”之首要特色是从时间性出发来阐明亲亲之爱的深层人性根据。时间性的思想是现象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亲子关系或亲亲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根本,因此,当张祥龙以现象学的时间性构成思想为视野重新阐发亲亲之爱时,他就从根本上核心处实现了现象学儒学的会通。由此,张祥龙的现象学儒学就具有双重的思想史意义:一方面,它为现象学的中国化或汉语现象学的建立开辟了一条可能之路;另一方面,它也为传统儒学的当代转换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但同时,究竟是“亲亲为大”还是“时间为大”,也将构成现象学儒学或亲亲现象学内部的可能张力。

  • 标签: 亲亲 亲亲现象学 时间 意义源头
  • 简介:知觉内容如何是概念的?这是当代认识论中所关注的关键问题.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认为,只有概念性的东西参与进辩护活动中,因此知觉内容必然是包含概念的.他的概念论可以总结为两点:C1,知觉内容是概念的;C2,概念来自后天语言学习.特拉维斯对麦克道威尔的观点展开了批判,指出了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是一种存在问题的表征理论,同时指出作为概念论基础的“似真之看”是不可能的,从而使C1被证明是不成立的.麦克道威尔承认特拉维斯的批判并进行修改,他分别提出M1(直观能力是一种概念能力)和M2(知觉内容中仍然存在某些概念)两个措施进行修改.但是本文将指出这两个修改非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使修改后的C1C2相冲突.从而证明概念论的主张是不一致的,麦克道威尔依旧无法说明知觉内容如何具有概念.

  • 标签: 知觉内容 概念性 直观 特拉维斯与麦克道威尔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