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肾炎片治疗过敏紫癜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过敏紫癜肾炎的患儿5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口服复方肾炎片,对照组予以双嘧达莫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尿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结论复方肾炎片治疗过敏紫癜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复方肾炎片 过敏性紫癜肾炎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紫癜肾炎是儿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过敏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肾脏的损害程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严重及预后。HSPN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在20%~80%不等。儿童HSPN远期转归观察发现1.0%~15.7%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所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治疗HSPN,尤其是如何早期预防并减轻HSPN肾脏损害,减少HSPN发生率,以改善HSPN的预后及其重要。故在激素治疗时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分型、病理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病理诊断 激素应用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过敏紫癜胰腺受累的发生率及其早期诊断。方法选择过敏紫癜患儿125例,按有无消化道症状,分腹型紫癜组72例(简称腹型组)和普通紫癜组53例(简称普通组)。观察空腹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及胰腺超声等临床指标;根据病情需要,CT检查胰腺。结果①腹型组6例血和/或尿淀粉酶增高,其中2例淀粉酶、脂肪酶均高;普通组2例血淀粉酶升高,另1例尿淀粉酶升高,无脂肪酶升高。②腹型组4例血尿淀粉酶均高者有异常的胰腺超声征象;2例伴脂肪酶高者胰腺CT有异常征象;普通组3例酶学升高者胰腺影像学无异常。结论本研究中,儿童过敏紫癜胰腺受累发生率3.2%;过敏紫癜检查相关临床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胰腺受累。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紫癜 胰腺 淀粉酶 脂肪酶
  • 简介:摘要过敏紫癜(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小血管炎,以非血小板减少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及肾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成人较少发生。成人HSP累及肾脏时更容易出现肾病综合征,并发展成终末期肾病。本文报告1例以大疱紫癜样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成人HSP,以提高对成人HSP诊治的认识。

  • 标签: 紫癜,过敏性 成人 紫癜性肾炎 大疱性皮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过敏紫癜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4例过敏紫癜患儿与44例未发生过敏紫癜的正常儿童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过敏紫癜患儿与正常儿童免疫动能的差异。结果过敏紫癜患儿CD3+、CD4+/CD8+等数值均低于对照组,过敏紫癜患儿IgG、IgA、IgE、C3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过敏紫癜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数值均异于正常水平,医师结合儿童免疫检查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过敏紫癜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免疫功能 变化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凉血化斑汤治疗过敏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过敏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治疗组口服凉血化斑汤,对照组以激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3.9%,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自拟凉血化斑汤治疗过敏紫癜,能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凉血化斑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过敏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过敏紫癜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MA和α1-M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α1-MG水平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预防过敏紫癜患儿肾损害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低分子肝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狼疮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5例狼疮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5例患儿给予以上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好转出院23例,中途放弃1例,转院治疗1例,好转率为92.0%;住院时间为12-35d,平均18.7d。结论小儿狼疮肾炎是系统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临床给予激素等治疗及配合精心护理可以缓解病情,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小儿 护理
  • 简介:摘要风邪致病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在此论之“风邪”,包括外风及内风。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征的外邪为外风,风气内动既是内风,有肝风、脾风之说,均因脏腑经络及精液气血的功能失调所致。哮喘的发作快、病情变化大,与过敏原如花粉、螨虫等的接触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风邪与过敏哮喘的密切关系,开拓对该疾病的见解。

  • 标签: 风邪 哮喘 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季节变应鼻炎(AR)患者适宜的调药方案,以促进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方法2020年1至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门诊招募124例柏树花粉过敏AR患者,其中男43例,女81例,年龄(41±9)岁,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2组。第1组患者每隔2日,根据前2日的平均鼻结膜炎日症状评分调整用药级别(短期症状评分组);第2组患者每隔1周,根据既往1周的AR控制测试(ARCT)评分调整用药(长期ARCT组)。在柏树花粉浓度上升及高峰持平期两组均上调药物,为加药期;在花粉浓度下降期两组均下调药物,为减药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日症状、用药及ARCT评分。结果整个花粉季期间,短期症状评分组日均鼻结膜炎症状评分低于长期ARCT组[(2.4±1.0)分比(2.7±1.0)分,P<0.01];而两组每日用药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花粉浓度上升期,短期症状评分组的ARCT评分优于长期ARCT组[21(19, 22)分比20(17, 21)分,P=0.049];而在花粉浓度高峰期和下降期,两组的AR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ARCT组违背调药医嘱次数的比例高于短期症状评分组(30.1%比6.7%,P<0.001)。结论花粉过敏的季节AR患者应当根据花粉暴露量的变化规律灵活选择调药方案,以体现个体化医疗的理念。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季节性 药物治疗 个体化医疗 变应性鼻炎控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