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同代谢人群中评估唾液1,5-脱水葡萄醇(1,5-AG)不同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175名正常代谢(NGT)的健康志愿者(21~65岁,男58名,女117名)和80例糖尿病患者(18~70岁,男44例,女36例),使用唾液采集管收集唾液,采用酶法及质谱法同时检测唾液1,5-AG水平,采用酶法测定血清1,5-AG水平。结果在NGT人群中,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呈正相关(r=0.247、0.523,均P<0.05),但酶法检测的唾液及血清1,5-AG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74,P=0.333)。在糖尿病患者中,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呈正相关(r=0.284、0.423,均P<0.05),但酶法检测的唾液及血清1,5-AG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79,P=0.487)。结论酶法检测的血清及唾液1,5-AG水平均与质谱法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有良好的一致性。由于酶法检测唾液与血清1,5-AG水平相关性欠佳,唾液1,5-AG酶法检测的临床推广尚需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糖尿病 唾液 1 5-脱水葡萄糖醇 质谱法 酶法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持续葡萄监测(CGM)技术的发展,CGM的相关指标逐步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中,其中葡萄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重要指标尤其引起学界关注,可与糖化血红蛋白互为补充。根据2019年TIR国际共识,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TIR的推荐目标值为>70%。但TIR在许多方面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仍需对TIR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及其在反映血糖控制方面的意义等开展进一步研究,方能奠定其在血糖控制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持续葡萄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葡萄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适宜切点。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2 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1 183例),年龄(60.4±11.9)岁,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眼底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接受连续3 d的持续葡萄监测(CGM),计算TIR(3.9~10.0 mmol/L)以及葡萄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和葡萄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根据各TIR切点进行分组后,分析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异常增厚(≥1.0 mm)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检出率情况。结果根据TIR水平分为TIR≤40%、41%~70%、71%~85%及>85%共4组。4组间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TAR、平均葡萄(MG)呈现出随TIR减小而增加的趋势(所有趋势P<0.05),但TIR与TBR(<3.9 mmol/L)仅存在弱相关性(r=0.087,P<0.001),TBR(<3 mmol/L)未呈现出随TIR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趋势P=0.378)。共有262例(12.1%)患者CIMT异常增厚,515例(23.8%)患者患有DR。异常CIMT在上述4组中患病率分别为16.9%(59/349)、12.9%(96/746)、11.2%(57/510)和9.0%(50/556)(趋势P<0.001);DR患病率分别为30.7%(107/349),29.4%(219/746),20.8%(106/510)和14.9%(83/556)(趋势P<0.001)。在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了协变量后,与TIR≤40%组相比,其余3组异常CIMT风险依次降低33.8%(OR=0.662,95%CI:0.456~0.963,P=0.031)、40.8%(OR=0.592,95%CI:0.390~0.899,P=0.014)和45.0%(OR=0.550,95%CI:0.358~0.846,P=0.006);DR风险依次降低2.9%(OR=0.971,95%CI:0.725~1.301,P=0.844)、33.4%(OR=0.666,95%CI:0.479~0.924,P=0.015)及53.3%(OR=0.467,95%CI:0.331~0.657,P<0.001)。结论采用40%、70%、85%作为TIR切点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进行有效区分,建议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TIR≤40%)、未达标(TIR≤70%)、达标(TIR>70%)以及优(TIR>85%)的评价切点。

  • 标签: 糖尿病,2型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血糖控制 糖尿病并发症
  •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环保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家及其环境保护机构为保证国家可持续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环保部门环境检测的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而实验室所需的试剂和耗材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原因,随之也受到了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其质量的验收也更加严格。本文通过对环境检测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和耗材的验收流程进行阐述,举例说明了苯系物测定用二氧化碳、铅采集滤膜、硫酸采集滤膜筒三种试剂的质量验收方法,以此来帮助环保部门的工作开展,也为其工作过程中各项问题解决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环境检测 实验室 试剂和耗材的质量验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也推动着医疗行业的迅速进步,体外诊断试剂方面逐渐成为了一个比较炙手可热的行业,随着医疗健康水平的不断进步,体外诊断方面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正如当今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闯入,就会带动和产生更多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研究和开发的建立。体外诊断试剂大部分为液体形式存在,并且在其运输的过程当中应当全称保持冷冻,进行低温的运存。由于试剂中大部分为水分子,其中的成分活跃,如果试剂中的分子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下会导致其失去活性,所以这里就要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来进行对试剂的冷冻和保存,有效的解决了对试剂在运输过程中的保存问题,所以冷冻干燥技术在医疗诊断试剂方面行业广泛发展。

  • 标签: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体外诊断试剂 应用
  • 简介:【摘要】 冷芯工艺是一种节能、低污染、高效的造型及制芯工艺。 随着我国铸造业的快速发展,冷芯树脂砂工艺已经日益成熟, 有逐步取代热芯 成为铸造行业首选的趋势 。本文旨在 分析探讨 生产中使用 酚醛尿烷树脂砂 冷芯 工艺 制芯 对铸 钢 件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强调 铸钢件制芯 过程中的 过程控制 要点。

  • 标签: 冷芯 酚醛尿烷树脂砂 铸 钢 件质量 制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沉默同源异型基因2(Prrx2)表达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稳定沉默Prrx2表达的细胞株。采用MTT法分析癌细胞的增殖情况;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沉默Prrx2表达对肿瘤生长的影响;Western印迹分析沉默Prrx2表达后β-连环链蛋白(catenin)在细胞内的分布变化。结果转染干扰载体后MDA-MB-231细胞Prrx2表达下降91.2%;MCF-7细胞表达下降8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实验显示沉默Prrx2表达后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移植瘤实验发现沉默组的移植瘤体重量明显小于空白载体组(160.2±26.3)mg与(365.4±19.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沉默Prrx2表达可抑制β-catenin在乳腺癌细胞核中的表达,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结论沉默Prrx2表达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增殖和肿瘤生长能力,针对Prrx2的治疗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同源异型盒基因2 增殖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节病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节病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胸部CT等。结果共纳入9例(18眼)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结节病葡萄膜炎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52.6±9.0)岁。结节病临床分期:Ⅱ期7例,Ⅰ期2例。6例患者因眼部症状就诊,从发病到确诊为结节病葡萄膜炎时间为9.0(2.6,20.3)个月。3例既往有结节病病史。2例有发热,3例有乏力,3例有体重减轻,5例有呼吸系统症状。均为双眼发病。其中,全葡萄膜炎10眼,后葡萄膜炎4眼,前葡萄膜炎4眼。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KP)10眼,颗粒状或无明显KP 8眼。虹膜后粘连9眼,白内障8眼,玻璃体炎性混浊8眼,黄斑水肿7眼,黄斑前膜6眼,视网膜血管炎2眼,青光眼2眼、视盘肉芽肿2眼。可查到周边眼底的13眼中,5眼可见周边多发脉络膜视网膜炎性病灶。结论老年、女性、双眼发病及伴有发热、体重减轻和呼吸系统症状的葡萄膜炎患者应及时检查胸部CT,以排除结节病葡萄膜炎。结节病葡萄膜炎可表现为颗粒状KP或无明显KP,眼后节是其主要受累部位。

  • 标签: 结节病 葡萄膜炎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 木醇是一种低热量的戊糖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蔬菜、水果、蘑菇等中都有发现。同时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每天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木醇。近年来,由于其高甜度、低热量和防龋齿的特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木醇的规模化生产主要是在镍的催化下木加氢还原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生产安全性差,而微生物生产木醇成本低、工艺条件温和,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由于缺乏高效率生物 转化木糖生成木醇的优良菌株,制约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木醇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因此,获得优良菌株、优化发酵工艺控制仍是生物转化木醇生产研究的重点。

  • 标签: 高产木糖醇酵母菌 筛选鉴定 两级法发酵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免疫治疗相关(irAE)结肠炎模型,探讨鼠李乳杆菌(LGG)对irAE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葡聚糖硫酸钠(DSS)组3只、DSS+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组4只,DSS+抗PD-1+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组4只、DSS+抗PD-1+抗CTLA-4+LGG组4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和菌群干预。通过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组化染色CD4+、CD8+和FoxP3+调节T细胞。结果与DSS组比较,DSS+抗PD-1+抗CTLA-4组小鼠第9天体重[(87.40±1.79)%比(94.57±0.53)%]和结肠长度[(5.33±0.27)cm比(6.63±0.12)cm]较低(P<0.05),DAI评分(2.66±0.24比0.89±0.48)、结肠组织病理评分(12.50±1.04比5.67±0.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73±1.68比0.91±0.40)较高(P<0.05);CD8+T细胞(156.80±8.84比89.00±6.66)和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103.80±2.66比48.33±3.18)较多(P<0.05)。与DSS+抗PD-1+抗CTLA-4组比较,DSS+抗PD-1+抗CTLA-4+LGG组小鼠DAI评分(1.83±0.17比2.66±0.24)、结肠组织病理评分(8.75±0.63比12.50±1.04)、炎性因子TNF-α(1.32±0.18比6.73±1.68)均较低(P<0.05);CD8+T细胞较少(97.75±3.75比156.80±8.84, P<0.01),FoxP3+Treg细胞较多(126.00±8.33比103.80±2.66, P=0.046)。结论DSS联合抗PD-1和抗CTLA-4成功构建小鼠irAE结肠炎模型,补充LGG通过调节Treg细胞减轻irAE结肠炎。

  • 标签: 结肠炎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鼠李糖乳杆菌 T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