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1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1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BSC移植+局部大剂量化疗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术中无1例死亡,随访6~12个月无一例死亡,10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结论PBCS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症状缓解率,延长生存期,为晚期肝癌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深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移植中心深静脉导管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结果84例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深静脉导管对于血液科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意义重大,应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率,利于治疗。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深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细胞联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健康者和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血清中的IFN-γ、IL-2、IL-4、IL-6及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6及IL-10表达均升高(P<0.05),治疗后仅IFN-γ升高(P<0.05),IL-6及IL-10表达均降低(P<0.05),IL-2、IL-4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监测疾病发展、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主动免疫 干扰素-&gamma 白介素 肝细胞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肿瘤血管新生与肾癌干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提取分离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肾癌干细胞(RCSCs),随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微血管密度(MVD)肾癌组织来源的肾癌干细胞标志物CD105、Sox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肿瘤血管新生标志物与肿瘤干细胞调控基因相关性。结果高MVD肾癌组织来源的RCSCs中干细胞标志物CD105和Sox2基因分别升高(2.34±1.77)倍和(3.92±1.41)倍(PCD105<0.01,PSox2<0.05),蛋白水平升高(5.12±3.31)倍和(4.90±3.30)倍(PCD105<0.05,PSox2<0.01)。高达30%的干细胞促“干性”调控基因与血管新生基因CD31/PECAM1、KDR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有64个基因同时与CD31/PECAM1和KDR基因存在强正相关关系(r>0.6,P<0.05)。结论肾癌高微血管密度与肾癌干细胞存在强相关性。

  • 标签: 肾肿瘤 癌,肾细胞 血管新生 微血管密度 肾癌干细胞
  • 简介:摘要总结30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要点,移植前护士应做好充足的解释宣教和准备工作,移植过程中各项工作应衔接紧密并关注患者需求,移植后应重视预防感染和做好穿刺处护理,以保证移植顺利、安全、有效。

  • 标签: 自体骨髓干细胞 移植 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烧伤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眼部烧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与实验组(30例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明显低于对照组(19.98%),P<0.05。结论眼部烧伤患者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

  • 标签: 羊膜移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眼部烧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与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获得WJ-MSC及AD-MSC,分别收集其培养上清并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细胞中促进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和抑制血管新生基因的表达;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检测其对内皮细胞管网状结构形成的作用。结果WJ-MSC和AD-MSC培养上清分别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内皮细胞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抑制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WJ-MSC组及AD-MSC组内皮细胞体外管网状结构的形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2 mm±9.2 mm和94.3 mm±13.2 mm,86.1 mm±7.2 mm,P<0.01)。结论WJ-MSC与AD-MSC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二者的促进作用相当。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共培养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断阴茎血液回流对干细胞治疗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细胞滞留、勃起功能改善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ED模型组(6只)、治疗组A(9只,阻断阴茎根部血液回流)及治疗组B(9只,不阻断阴茎根部血液回流)。模型建立24 h后,治疗组A及治疗组B经海绵体注射总细胞数量为1×106的脂肪干细胞(ADSCs)。干细胞注射前,治疗组A暂时性阻断阴茎血液回流,并于注射后5 min放开。注射后,检测阴茎局部生物发光信号动态变化及肺内信号。注射28 d后,检测最大海绵体内压/平均动脉压(ICPmax/MAP),评估阴茎勃起功能,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A与治疗组B相比,各时间点(0、10、60 min)大鼠阴茎内生物发光信号强度(×106·p·s-1·sr·c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76±1.17比8.16±1.12,6.45±1.47比6.72±0.69,3.77±0.30比3.36±1.06,均P>0.05)。注射60 min后,治疗组A与治疗组B均能在肺脏观察到大量ADSCs聚集;不论是否阻断阴茎血液回流,ADSCs对阴茎勃起功能(ICPmax/MAP为0.44±0.11比0.43±0.07)及组织病理变化(平滑肌/胶原比值为0.08±0.02比0.08±0.03)改善情况不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暂时性阻断阴茎血液回流对提高干细胞在大鼠阴茎内滞留及改善ED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势。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脂肪干细胞 经海绵体注射
  • 简介:摘要缺血性心脏病引发的心肌梗死和继而发生发展的心力衰竭,是疾病致死的重要病因。干细胞疗法、免疫调节疗法作为心肌梗死防治的新策略展现了应用前景。抗体、干细胞等可作为免疫调节剂调节心梗后的炎症反应,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细胞疗法虽然可以调节心梗后免疫反应,但会激发宿主获得性免疫反应,所以细胞疗法的展开一般也需要配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本文介绍了免疫调节疗法与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针对梗死心肌的修复提出免疫调节与干细胞治疗结合的共同疗法,探讨缺血性心脏病防治的新思路。

  • 标签: 心肌梗死 免疫调节疗法 细胞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调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RNA(HOTAIR)靶向微小RNA761(miR-761)对肝癌细胞HCCLM3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OTAIR在肝癌细胞HuH-7、SNU-449、HCCLM3和正常肝细胞L-02中的表达差异。HCCLM3细胞分成空白对照、Sh-NC(转染shRNA阴性对照)、Sh-HOTAIR(转染HOTAIR shRNA)、RAD+Sh-NC(转染shRNA阴性对照并经8Gy剂量照射)、RAD+Sh-HOTAIR(转染HOTAIR shRNA并经8Gy剂量照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Bcl-2相关X蛋白(Bax)、C-Caspase-3蛋白表达。Sh-NC、Sh-HOTAIR细胞经过0、2、4、6、8 Gy照射处理,平板克隆实验测定放射敏感性。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761可能为HOTAIR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向关系。将miR-761抑制物、HOTAIR shRNA以及抑制物阴性对照、HOTAIR shRNA分别共转染到HCCLM3细胞中,同样使用上述方法测定细胞凋亡和Bax、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表达和细胞存活分数。结果肝癌细胞HuH-7、SNU-449、HCCLM3中HOTAIR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细胞L-02(1.85±0.12、2.27±0.23、2.68±0.15比1.00±0.09,均P<0.05)。与Sh-NC比较,Sh-HOTAIR、RAD+Sh-NC细胞凋亡率和Bax、C-Caspase-3蛋白水平较高[凋亡率:(13.47±1.32)%、(12.84±1.19)%比(2.98±0.27)%;Bax蛋白:0.74±0.08、0.72±0.06比0.42±0.06;C-Caspase-3蛋白:0.56±0.06、0.54±0.08比0.25±0.04;均P<0.05]。与Sh-HOTAIR、RAD+Sh-NC比较,RAD+Sh-HOTAIR细胞凋亡率和Bax、C-Caspase-3蛋白水平较高[凋亡率:(22.57±2.36)%比(13.47±1.32)%、(12.84±1.19)%;Bax蛋白:0.99±0.11比0.74±0.08、0.72±0.06;C-Caspase-3蛋白:1.03±0.12比0.56±0.06、0.54±0.08;均P<0.05]。与Sh-NC比较,Sh-HOTAIR细胞存活分数较低,细胞放射敏感性较高(P<0.05)。HOTAIR靶向负调控miR-761表达。与共转染抑制物阴性对照、HOTAIR shRNA的细胞比较,共转染miR-761抑制物、HOTAIR shRNA的细胞经过放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较低[(10.24±1.32)%比(21.84±2.01)%],细胞中Bax(0.50±0.06比1.01±0.10)、C-Caspase-3蛋白(0.56±0.07比1.05±0.14)表达较低,细胞存活分数较高(均P<0.05)。结论下调lncRNA HOTAIR靶向miR-761增加肝癌细胞HCCLM3放射敏感性。

  • 标签: HOX转录反义RNA 肝细胞癌 放射敏感性 微小RNA76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钠钾ATP酶抑制剂哇巴因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哇巴因作用HepG2细胞24 h,以HepG2细胞为对照组,通过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哇巴因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ICC法)检测细胞染色体分离状态,Western印迹检测极光激酶A(AURKA)、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0.1、1、10 μmol/L哇巴因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3.50±4.57)%、(49.80±5.32)%和(72.10±5.6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效果呈现浓度依赖性(F=32.8,均P<0.05);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1 μmol/L哇巴因作用细胞24 h后,染色体分离发生障碍。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细胞纺锤体直径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1 μmol/L哇巴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AURKA、p-mTOR、p-ERK表达较低(F=16.26,8.32,33.59;P<0.05),哇巴因可阻抑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F=370.20,P<0.05)。结论哇巴因通过阻遏激光激酶信号途径,诱发肝癌HepG2细胞染色体分裂障碍、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 标签: 癌,肝细胞 哇巴因 细胞增殖 细胞分裂 极光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肝癌细胞体外增值与凋亡的机理,探讨抗癌功效。方法在体外培植人肝癌细胞,将EGCG作用在培植好的肝癌细胞,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用MTT法观察;对肝癌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结果肝癌细胞的增值力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下显著降低,而肝癌细胞凋亡的显著增高结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一定抗癌的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EGCG 肝细胞 体外增殖 凋亡影响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2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开腹组患者采用开放式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以及2年生存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门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以及2年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肝细胞癌 腹腔镜 开腹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钙化防御病罕见且死亡率高,因皮肤缺血坏死和感染导致剧痛,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常发生在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又称钙化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UA),组织学特征是真皮微血管钙化、内膜纤维增生和微血栓形成。本文创新性运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多学科再生治疗1例34岁尿毒症女性患者,其臀部、双下肢广泛进行性溃疡,伴剧痛和恶臭分泌物,皮肤病理符合钙化防御病。患者因常规治疗无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行hAMSCs抢救性治疗,包括静脉和局部肌内注射、创面外敷hAMSCs培养上清液。患者的皮肤和软组织再生,血生化、炎症、矿物质和骨代谢指标、免疫功能紊乱好转。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治疗前为10分、治疗15个月为0分;Bates-Jensen伤口评价量表治疗前为65分、治疗15个月为13分;伤口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治疗前为68分、治疗15个月为0分。hAMSCs治疗CU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钙化、促进新生血管和皮肤软组织再生修复、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有关。

  • 标签: 羊膜 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肾功能不全 钙化防御病 再生医学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组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为间充质细胞谱系能力的异质的多能非造血干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即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以及一些其他协同刺激因子,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的能力,这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在皮肤科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许多可能性。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免疫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分输血治疗在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随机选取,60例患者都收治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对其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的变化,还有输注血小板后24h的血小板回升率等数据进行观察和计算,并研究受供血者个人情况,比如性别等对其悬浮红细胞具有什么影响。结果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以及红细胞输注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移植后优于移植前,后者移植前优于移植后。如果供受者具有一致的血型,那么其输注效果优势较高。结论对于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影响悬浮红细胞等效果的因素包括供受者血型以及是否移植造血干细胞等。

  • 标签: 白血病患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分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