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较大移位的髌骨骨折效果。方法选择56例较大移位的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住院(10.3±2.9)天,骨折愈合时间(5.1±0.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治疗后,髌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用于较大移位的髌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空心螺钉 内固定治疗 较大移位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基于全身骨骼在骨质疏松疾病状态下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其病变的实质是骨强度的下降。骨强度受到骨骼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以及肌肉负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骨量和骨质量等多方面的损害,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即使成功的手术治疗也无法阻止骨质疏松骨损害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损害进行阐述,强调明确并重视这些骨骼病变及其风险,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提高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干预的临床疗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骨强度 骨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新型解剖型设计的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平行双钢板固定和垂直双钢板固定。观察两组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屈伸度、前臂旋转活动度、Mayo肘关节评分及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钢板组尺神经损伤明显高于垂直双钢板组(10.81%vs2.70%)(P<0.05);两组肘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vs8.11%)(P>0.05)。结论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有效恢复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应根据骨折的形态、个体情况综合分析后,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术 肘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MA以及HDMA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改善创伤性骨折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创伤性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并探讨骨水泥渗漏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77例8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积极预防其常见并发症。结果88个椎体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3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无特殊处理。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操作需要密切关注操作的操作方法和时机,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截断尺骨鹰嘴入路暴露,交叉克氏针结合“Y”形钢板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0年收治21例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病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5.5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4例;车祸8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21例均骨性愈合,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4例延迟愈合,经二期切开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骨,均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n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情况,视野清楚,有助于术中复位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

  • 标签: 肱骨髁间 髁上粉碎性骨折 尺骨鹰嘴 克氏针 &ldquo Y&rdquo 形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截断尺骨鹰嘴入路暴露,交叉克氏针结合“Y”形钢板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0年收治21例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病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5.5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4例;车祸8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21例均骨性愈合,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4例延迟愈合,经二期切开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骨,均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n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情况,视野清楚,有助于术中复位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

  • 标签: 肱骨髁间 髁上粉碎性骨折 尺骨鹰嘴 克氏针 &ldquo Y&rdquo 形钢板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社会公共问题,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大,严重危及健康老龄化,但目前的诊疗现状仍有待改善。为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规范诊疗,优化其早期识别、诊断、治疗策略,并预防再骨折,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及风险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牵头,通过改良Delphi法制定了本共识,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二级预防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合理性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对42例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年患者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结果根据Gartland于Werley评分标准本组优36例良,良5例,可1例。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可靠等优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方式。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术期护理方式。结果随访发现,有5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4例部分恢复,术后半年至1年内24例完全恢复,仅有1例未完全康复。结论在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以及膝关节功能训练,便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髌骨 粉碎性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全跟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46例46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8例28足,女18例18足;年龄19~60岁,平均(39±1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2.2)d。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平均(6.3±1.8)分。所有患者患足无其他合并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距关节镜下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入路进行跟骨骨折的复位,并采用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检测患者足部疼痛的缓解情况及足部外观的满意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及Maryland评分系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46例46足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9)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4±2.3)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跟距关节运动理想,未出现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表现,跟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为0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58±13)分提高到(96±9)分,Maryland评分(72±11)分提高到术后的(98±8)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t=15.958、12.496,均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骨折复位精确,足部术后并发症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节镜技术 跟距关节 螺钉固定
  • 作者: 张雪枫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7-12-22
  • 出处:《医药卫生》 2007年第12期
  • 机构: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骨折等严重伤的并发症,起病急,发展迅速,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常易漏诊或误诊,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10~15%[1].根据Sevitt将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分型[2],可分为暴发型、典型、不完全型三种,暴发型预后不良,不完全型早期处理,预后较好,典型者病情十分危险,死亡率为10~2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肢开放性骨折延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四肢开放性骨折124例,其中65例(A组)、59例(B组)均经清创后一期或延期缝合伤口、延期内固定。结果A组伤口软组织感染15例(23.08%),骨髓炎4例(6.15%),骨不愈合7例(10.77%);B组伤口软组织感染2例(3.39%),骨髓炎0例,骨不愈合1例(1.70%)。B组三种并发症均明显少于A组。结论针对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给予一期或延期伤口缝合、延期内固定,对降低伤口感染率及骨髓炎、骨不愈合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底,效果良好。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延期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性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移位性肱骨踝上骨折患儿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0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以明显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康复,降低患儿创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交叉克氏针 可吸收线张力 内固定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