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道路的更新换代,沥青路面结构已经在我国道路中占很大的比重,但是随之而来的损害问题也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重点结合了沥青路面常见的三种早期病害裂缝、水损害、车辙等问题,提出了沥青路面养护措施。

  • 标签: 沥青路面 道路 养护措施
  • 简介:摘要:深层地层岩石可钻性差、研磨性强、硬度高。而且在纵向上砂泥岩互层且存在砾石层,钻进困难且跳钻严重,影响钻头和钻具使用寿命。该地区深层牙轮钻头损坏的主要形式表现为齿磨、掉齿、断齿、牙轮卡死和外径磨损等。

  • 标签: 牙轮钻头 早期损坏 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
  •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在飞速发展,人们在改善建筑施工技术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建筑材料的性能,建筑材料的性能对混凝土的早期裂缝有着深远的影响。混凝土本身的特征较为复杂,具有抗压不抗弯的性能,很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搅拌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配比,避免其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最终成品性能,保证成品混凝土能够具备优良的品质性能。因此就要研究建筑材料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问题,为了有效防止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发生,从建筑物材料的质量、混凝土质量等多个因素上展开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建筑材料对混凝土早期裂缝影响,探究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 标签: 建筑材料性能 混凝土裂缝 早期裂缝的分析及探索
  • 简介:摘要:公路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对路基是路面的重要基础,其施工质量和公路整体质量有直接联系。只有保证路基自身强度和稳定性良好,才可以确保路面的稳定以及安全。同时,路基的寿命和路面的实际情况也有直接联系,若是路面受到损害,积水浸入路基,长期就会对路基出现损害,从而对公路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所以,在路基路面施工方案的编制当中,需要对其投入之后的需求加强重视,将工程质量作为基础上,做好路基路面结构的合理设计。公路在投入使用之后也需要加强养护,避免公路受到损害,以此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

  • 标签: 公路路基路面 病害检测 处治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交通道路要求提高。目前,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是交通建设项目的基础工作,公路路基质量不仅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影响安全性,采用科学的路面病害检测技术是保障道路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公路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因此。基于对公路路面病害类型的分析,阐述了当前路基路面病害的常用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保证原材料的适用性,减少不必要的原材料消耗,让项目预算在可控范围内,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 标签: 公路工程 路基路面 早期病害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首位病因,现有诊疗体系,存在忽略功能重建、康复治疗介入晚、治疗手段单一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我们提出脑卒中超早期功能重建单元新模式,重视功能重建介入时间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发病24 h内,实施依托脑机接口、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功能重建训练,减少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是适应人工智能发展新形势和国情的卒中诊疗模式的重要探索。

  • 标签: 脑卒中 超早期功能重建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在关于混凝土砼强度情况的试验中,相关人员通过对混凝土各类试验数据展开了回归算法分析,并从中分析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的具体情况。基于此,本文充分结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进行分析,并对混凝土材料早期抗压强度进行预测(28天),同时提供混凝土配合比数值,旨在促使混凝土的早期预测值与混凝土配合比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 标签: 砼强度 砼试配 强度测试
  • 简介:摘要:日立330挖机分动箱(又名泵传动装置)因其结构与布局缺陷及用户操作习惯,易导致分动箱的早期损坏。针对其结构特点,结合设备实际状况,合理修订厂家维保、操作要点,并对维保间隔进行科学调整与细化,就能及时有效地监控和避免分动箱的早期损坏,维修时对相关零件进行改进优化、并严格执行装配规程,就能大大降低分动箱的故障机率,延长分支箱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支出。

  • 标签: 日立挖掘机  分动箱  泵传动装置  故障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剖宫产切口部妊娠(CSP)患者侧支供血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219例CSP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其临床资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分析采用双盲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有侧支供血组和无侧支供血组,计算早期CSP侧支供血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CSP侧支供血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的临床结局情况。结果219例早期CSP患者年龄为(32.4±5.0)岁,孕期为(51.0±10.6)d,早期CSP侧支供血发生率为12.3%(27例),发生于左侧者16例,右侧者6例,双侧者5例;共发现43条侧支供血血管,平均每患者1.59条,侧支供血血管来源以膀胱动脉最多见,占74.4%(32/43),其次为阴部内动脉,占18.6%(8/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周≥8周、妊娠囊最大径≥50 mm、妊娠囊呈富血供型是早期CSP侧支供血发生的影响因素,OR值(95%CI)分别为3.68(1.06~12.76)、7.00(1.52~32.19)、9.96(3.59~27.58),均P<0.05。两组CSP患者UAE成功率为100%,在UAE后24 h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程度、清宫术中阴道大出血、子宫切除、月经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CSP具有一定的侧支供血发生率,有可能对UAE的疗效及患者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孕周、妊娠囊最大径及其血管化程度在提示早期CSP侧支供血上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UAE过程中对妊娠囊的完全栓塞。

  • 标签: 妊娠,异位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剖宫产切口部妊娠 血液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生长速率(TGR)评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早期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NEN患者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3(53±11)岁。测量患者基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及检查间隔天数,利用公式计算治疗后3个月的TGR。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TGR测量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TGR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最佳截断值。在治疗后3个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将评定为疾病稳定(SD)的患者及总体患者分别通过TGR最佳截断值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GR对于预后的影响。结果TGR最佳截断值是-5.8(%/月),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824~0.999,P<0.001),观察者间ICC为0.955(95%CI:0.907~0.978,P<0.001)。根据TGR分组,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相较于TGR<-5.8组,TGR ≥-5.8组不论在总体患者(HR:10.906,95%CI:1.953~60.898,P=0.006)或是SD患者(HR:14.354,95%CI:1.602~128.627,P=0.017)中都观察到更高的进展风险,TGR ≥-5.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GR能够反映NEN早期抗肿瘤药物治疗疗效并且与预后相关。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肿瘤生长速率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估 无进展生存期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卒中后免疫抑制综合征(SIDS)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患者感染、死亡和残疾的风险。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阐述了SIDS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方法以及潜在的管理和治疗手段。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的严重程度、免疫细胞计数、炎症免疫相关因子、营养学指标等是SIDS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对症进行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肠道菌群干预,并给予必要的营养干预是潜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卒中 危险因素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适应当时人民防空战备需要,广州市修建了大量地坑道人防工程。受当时技术、物资等因素影响,并且年久失修,这批早期地坑道人防工程逐步老化,已失去战时防护功能,大多存在安全隐患。为消除安全隐患,广州市政府组织开展早期地坑道人防工程安全隐患整治。本文从早期地坑道人防工程安全隐患整治(回填)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造价等方面进行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同类工程总结出一些经验。

  • 标签: 早期地坑道 安全隐患整治 泡沫混凝土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对早期子宫颈腺癌(ADC)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5—2015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99例早期AD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M(Q1,Q3)]为77.5(57.0,114.0)个月,失访11例(5.5%),复发19例(10.1%),死亡17例(9.0%)。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AD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约登指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数值为截断(cut-off)值,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相关因素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99例患者年龄[M(Q1,Q3)]为44.0(39.0,50.0)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1期16例(8.0%),ⅠA2期4例(2.0%),ⅠB1期147例(74.0%),ⅠB2期13例(6.5%),ⅡA1期19例(9.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Scr升高与早期ADC患者术后是否无瘤生存相关,HR值(95%CI)分别为4.570(1.625~12.854)、1.065(1.006~1.128)(均P<0.05);亦与术后是否死亡相关,HR值(95%CI)分别为4.412(1.458~13.350)、1.076(1.012~1.144)(均P<0.05)。Scr的最佳临界值为75.2 μmoI/L;以Scr为指标绘制ROC曲线,无瘤生存率AUC=0.677(95%CI:0.608~0.742,P=0.006),总生存率AUC=0.677(95%CI:0.607~0.741,P=0.012)。结论术前Scr水平是早期ADC患者的无瘤生存或死亡的相关因素;对于术前Scr>75.2 μmoI/L的早期ADC患者,提示预后较差。

  • 标签: 子宫颈 早期子宫颈腺癌 肌酐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遏制该趋势的有效措施。目前普遍应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肠道微生态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粪便检测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微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新型无创检测手段。本文综述了粪便宏基因组学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多种微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宏基因组学 生物标志物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的学习曲线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进行的50例Mako机器人辅助下DAA-THA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手术信息及术后功能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影像学参数(外展角、前倾角、下肢长度差、偏心距差)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50~79(67±10)岁。分析总结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临床结果。以累积和分析法(CUSUM)分析手术时间。对CUSUM学习曲线进行拟合,以R²判断拟合优度。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50例患者均得到6个月以上的随访,2例出现术后伤口愈合不良,5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伤口周围的麻木感,均在1~2个月内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假体脱位、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或翻修等严重不良事件。患者手术时间为(81±16)min,术中出血量为(456±84)ml,术后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8.6±2.5)分。影像学结果显示髋臼杯位置均处于Lewinnnek安全区;下肢长度差为(0.15±0.50)cm,偏心距差为(-0.11±0.72)cm。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累积呈逐渐下降趋势。学习曲线最佳拟合为三次方曲线,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19例时达到顶点,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两个阶段,其手术总时间、骨盆参考架安装时间、髋臼注册时间、髋臼磨锉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ako机器人辅助DAA-THA的学习曲线在19例左右,Mako机器人辅助能确保DAA-THA假体植入精确性及学习曲线期间手术的安全性,术后短期临床效果优异。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机器人辅助手术 学习曲线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中外泌体含量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是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最终纳入ARDS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65.5±15.5)岁;非ARDS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57.2±15.3)岁。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纳入后24 h内的BALF和血浆并利用超速离心获取标本的总外泌体,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外泌体含量差异,分析外泌体含量与ARDS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RDS组与非ARDS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RDS组血浆中外泌体含量明显高于非ARDS组[(25.3±1.2)个/ml比(24.2±1.6)个/ml,P=0.031],而ARDS组BALF中外泌体含量同样高于非ARDS组[(26.5±1.6)个/ml比(24.6±1.1)个/ml,P=0.001]。肺内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BALF中外泌体含量高于肺外原因导致的ARDS组[(26.9±1.5)个/ml比(25.2±0.9)个/ml,P=0.01],而细菌性感染是其BALF中外泌体含量最高的亚组。轻度ARDS组比重度ARDS组BALF中的外泌体含量明显更低[(25.7±1.3)个/ml比(27.2±1.5)个/ml,P=0.038];ARDS患者BALF中外泌体的含量与P/F呈负相关性(r=-0.38,P=0.03);与Murray肺损伤评分水平呈正相关性(r=0.47,P=0.01);与驱动压水平、静态顺应性水平、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预后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与非ARDS患者相比,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外泌体含量明显增高;BALF来源的外泌体与ARDS肺损伤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肺泡灌洗液 血浆 外泌体 肺损伤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BE-LIF)、椎管减压和内镜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应用BE-LIF+内镜下置钉治疗的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通过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均为女性患者,年龄(70.3±8.4)岁(56~84岁);随访12~16周。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腰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2.9±0.6)、(1.8±0.4)比(6.4±1.1)分,均P<0.05];患者腿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1.9±0.3)、(1.4±0.5)比(7.3±1.6)分,均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ODI较术前降低(24.0%±6.5%比55.7%±12.8%,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7±103)ml,术后引流量为(122±56)ml。手术时间为(207.8±32.7)min,术后下地时间为(2.3±0.5)d。置钉时透视次数为20~42次,每颗螺钉透视(6.9±1.5)次。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更改手术方式,无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内镜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具有很好的可行性,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较高。BE-LIF技术结合椎管减压对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早期效果确切。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 双通道内镜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早期食管癌内镜切除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是临床上的难题。本研究为验证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了7例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对患者在内镜下选择瘢痕狭窄处最厚的部位行放射状切开及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结果提示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安全、有效,随访结果提示未再发生食管狭窄,无出血、穿孔、肿瘤复发及曲安奈德过敏等不良反应。

  • 标签: 食管癌 早期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 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内镜下治疗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简称扁腺手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RA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接受全身麻醉扁腺手术的患儿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M(Q1,Q3)]为4(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HFNO早期拔管组(H组)和常规拔管组(C组)。H组患儿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通过鼻导管接受湿化加温的高流量氧气(流速25 L/min)支持,直至意识恢复;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1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C组患儿不接受HFNO,自主呼吸恢复超过10 min且出现不耐管现象时,或未出现不耐管现象但自主呼吸恢复满2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RAE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拔管时间、PACU时长,以及自主呼吸恢复及气管拔管时的各项生命体征。结果H组麻醉恢复期RAE累积发生率低于C组[30%(6/20)比65%(13/20),P=0.027];呛咳发生率少于C组[10%(2/10)比45%(9/20),P=0.031];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低于C组[20%(4/20)比55%(11/20),P=0.048];拔管时间早于C组[(33.4±4.5)比(42.7±5.3)min,P<0.001],但PACU时长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H组拔管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高于C组[(52.9±9.4)比(48.9±3.1)mmHg(1 mmHg=0.133 kPa),P<0.001]之外,两组患儿在入PACU、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出PACU时的各项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扁腺手术患儿麻醉恢复期,采用HFNO联合早期拔管策略,可显著减少RAE发生率。

  • 标签: 儿童 呼吸系统不良事件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气管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