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59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治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59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38例,另外21例行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治愈率为95%(36/38),而保守组患者治愈率为95%(20/21),手术组死亡2例;1例肝破裂术中死亡,1例术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保守治疗组有1例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结论腹部损伤诊断仍以腹部症状、体征为主要依据。腹腔穿刺是最常用而简单有效的方法。合理应用腹穿、B超、CT及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可提高腹部损伤的诊断率,为腹部损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保守治疗需掌握适应症,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 标签: 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外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7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愈15例,治愈率为88.2%,死亡2例,死亡率为11.8%;成功治愈的患者中,术后发生3例并发症,主要包括1例膈下感染,1例胆瘘以及1例肝脓肿,通过采取引流、抗菌等方法后痊愈。结论治疗严重肝外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严重肝外伤 损伤控制性手术 抢救成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CT严重指数(CTSI)和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对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RAC)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及其预测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基于前瞻性录入的AP数据库,回顾性筛选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连续收治的成人A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由两名影像科医生独立评估影像学资料录入数据库中计算CTSI和MCTSI评分,分析其与RAC严重程度分级的差异和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为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CTSI和MCTSI对持续器官衰竭和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2 612例AP患者,年龄(50±15)岁,其中男1 547例(59.2%),女1 065 例(40.8%)。按RAC标准分类,AP分为轻症胰腺炎(MAP)699例(26.8%)、中度重症胰腺炎(MSAP)1 098例(42.0%)、重症胰腺炎(SAP)815例(31.2%);MCTSI对AP严重程度的判定与RAC相近,分别为MAP 668例(25.6%)、MSAP 1 207例(46.2%)、SAP 737例(28.2%),而CTSI判定的SAP患者较少(400例,15.3%)。CTSI和MCTSI评分判定的AP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均相关(r=0.06~0.43,均P<0.05)。与APACHE Ⅱ评分比较,CTSI预测IPN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AUC=0.85,95%CI:0.83~0.87),其次是MCTSI(AUC=0.82,95%CI:0.80~0.85);APACHE Ⅱ预测持续性器官衰竭的准确性高于CTSI和MCTSI评分,其AUC分别为0.73(95%CI:0.71~0.75)、0.72(95%CI:0.70~0.74)和0.72(95%CI:0.70~0.74)。结论MCTSI判定的AP严重程度与RAC一致,CTSI判定的SAP患者较RAC少。CTSI和MCTSI均与临床预后显著相关;CTSI和MCTSI预测IPN的准确性较高,但预测持续性器官衰竭的准确性低于APACHE Ⅱ。

  • 标签: 胰腺炎,急性 CT严重指数 改良CT严重指数 临床预后 横断面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严重烧伤属于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引起生物化学、病理生理、代谢、免疫等复杂的变化,导致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针对严重烧伤的临床治疗措施与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严重烧伤 临床治疗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和急救医学界趋向将其改称为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1]。目前已发现许多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来协助诊断和评估它,其中肾损伤分子-1(Kidneyinjurymolecule-1,KIM-1)可迅速、灵敏、特异地反映AKI的损伤及修复过程,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KIM-1在AKI的早期诊断及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损伤分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中外泌体含量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是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最终纳入ARDS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65.5±15.5)岁;非ARDS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57.2±15.3)岁。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纳入后24 h内的BALF和血浆并利用超速离心获取标本的总外泌体,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外泌体含量差异,分析外泌体含量与ARDS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RDS组与非ARDS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RDS组血浆中外泌体含量明显高于非ARDS组[(25.3±1.2)个/ml比(24.2±1.6)个/ml,P=0.031],而ARDS组BALF中外泌体含量同样高于非ARDS组[(26.5±1.6)个/ml比(24.6±1.1)个/ml,P=0.001]。肺内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BALF中外泌体含量高于肺外原因导致的ARDS组[(26.9±1.5)个/ml比(25.2±0.9)个/ml,P=0.01],而细菌性感染是其BALF中外泌体含量最高的亚组。轻度ARDS组比重度ARDS组BALF中的外泌体含量明显更低[(25.7±1.3)个/ml比(27.2±1.5)个/ml,P=0.038];ARDS患者BALF中外泌体的含量与P/F呈负相关性(r=-0.38,P=0.03);与Murray肺损伤评分水平呈正相关性(r=0.47,P=0.01);与驱动压水平、静态顺应性水平、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预后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与非ARDS患者相比,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外泌体含量明显增高;BALF来源的外泌体与ARDS肺损伤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肺泡灌洗液 血浆 外泌体 肺损伤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眼球破裂伤临床特点及其疗效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救治严重创伤中的诊治要点及救治中的经验总结分析。方法就我院去年临床78例严重创伤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8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6.41%。结论及时地明确诊断,及时处理病因,加强多科室协作,是抢救严重创伤病人的关键。

  • 标签: 急诊救治 严重创伤 病因处理 多科室协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发生严重脑水肿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6例颅脑术后发生严重脑水肿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报告了脑水肿患者需要观察的内容以及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患者出院时HAMD评分为(15.5±0.4)分,护理前GCS评分为(5.6±0.2)分,护理后GCS评分为(14.2±1.3)分,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异常并正确处理,能帮助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

  • 标签: 脑水肿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的防护措施。方法临床分析20例严重肝损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因及时访视,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早防护、早停药,及时住院治疗,使得绝大多数患者治愈。结论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在早期由防痨医生直接面视下服药,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早诊断,及时处理,加强防护,可减少严重肝损的发生,同时可提高严重肝损的治愈率。

  • 标签: 结核病 一线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 防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熠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12-22
  • 出处:《青年与社会》 2008年第12期
  • 机构:近年来,笔者在许多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中听了多节公开课,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贯彻了新课改理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其中,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是新课改最大的误区。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现象主要有六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的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某院急诊科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收治的89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快速判断伤情,准确执行急救程序(VICSO),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准备,科间协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抢救脱险88例,抢救成功率91.7%。死亡8例,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急救意识的强化,准确的判断伤情,急救程序的科学应用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急诊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