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研究A2N-SBR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内亚硝化细菌和短程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样,对A2N-SBR系统内N-SBR反应器和A2-SBR反应器的菌种分别进行培养驯化.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6~28℃,pH值为7.5~8.0,DO质量浓度为0.4~0.8mg/L的条件下,经过38d的连续运行,在N-SBR反应器内驯化出了亚硝化细菌,氨氮的去除率和亚硝化率分别达到97.0%和96.5%在温度为25~26℃,pH值为7.0~8.0的条件下,采用先厌氧/好氧后厌氧/缺氧的运行方式,经过78d的连续运行,在A2-SBR反应器内驯化出短程反硝化聚磷菌,COD和PO4-3-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2%和96.4%,NO-N的质量浓度也由29.9mg/L降为0.35mg/L.研究表明,通过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在A2N-SBR系统的N-SBR反应器和A2-SBR反应器内能够分别培养驯化出亚硝化细菌和短程反硝化聚磷菌.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A2N-SBR工艺 亚硝化细菌 反硝化聚磷菌
  • 简介:通过涂覆热分解法制备了Ti/RuO2-ZrO2-SnO2、Ti/RuO2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循环伏安(CV)对电极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电流密度、NaCl质量浓度、pH值及电极间距对废水COD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RuO2-ZrO2-SnO2电极对COD具有更高的降解率,对其进行工艺优化。电极材料对废水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40mA/cm^2,NaCl质量浓度4g/L,pH=5.0,电极间距10mm,COD的降解率达到90.5%。Ti/RuO2-ZrO2-SnO2电极中SnO2与RuO2生成固溶体,有利于增强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提高电极的稳定性;ZrO2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致使电极表面粗糙度增加,增强了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电极 电催化氧化 有机废水 COD
  • 简介:通过对广西煤矿各煤种的煤块制尘及井下实际积存煤尘爆炸性的试验对比研究,探讨广西煤矿煤尘的爆炸特性、机理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广西煤矿多年来瓦斯爆炸没有引爆煤尘的原因,并就防范煤尘爆炸提出建议。

  • 标签: 煤尘爆炸 沉积煤尘 试验
  • 简介:为降低我国职业病的患病概率,考虑绝大多数作业场所涉及的风流、粉尘、瓦斯、CO及温、湿度等微环境特征,提出了一种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平台,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DPM和SpeciesTransport方程构建微环境数值仿真模型,以实现对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的模拟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受人体仿真模型、粉尘、瓦斯及CO等微环境因素影响,仿真舱体内各微环境因素的扩散不均匀,当抽风机风量为400m3/min、气溶胶发生器粉尘释放速度为10m/s、环境温度为293K、入口温度为303K、入口加湿量达到100kg/h、瓦斯和CO释放位置为距上顶板1/3位置处多点释放时,各微环境因素可达到绝大多数作业场所的仿真要求,最终确定出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

  • 标签: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职业健康 微环境 作业场所 方案优化
  • 简介: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自燃倾向性,研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对揭示和表征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的内在属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巴拉普库利亚、张家口、龙固、埠康等7个矿区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表面特性、微晶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煤自燃性的内在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煤表面性质参数随变质程度加深先减小后增大,微晶结构阶段性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且煤Cdaf为90%左右是转折点;随变质程度加深,煤分子内部微晶结构排列逐渐有序化,芳香环深度缩合,脂肪层结构含量减少,煤自燃性减弱;随煤变质程度加深,煤分子中羟基、羰基、烷基醚和芳香醚等官能团的含量均逐渐降低,这些官能团数量的差异决定了煤内在自燃性的难易程度。

  • 标签: 安全工程 煤变质程度 表面特性 微晶结构 官能团
  • 简介:为研究管道内氢气与空气预混气体的爆炸规律,使用尺寸为150mm×150mm×1000mm的方形透明管道,通过试验观测了氢气体积分数从10%到40%的爆炸火焰形状、传播速度与压力变化规律。火焰传播与压力分别由高速摄像机与压力传感器记录测量。结果表明,爆炸火焰特征及压力变化受氢气体积分数的影响很大。火焰在管道内的最大传播速度及压力峰值随氢气体积分数增大而急剧增大。最大火焰传播速度由18.3m/s增大到304.2m/s,传播时间由123.5ms缩短到10.5ms。压力峰值由2.95kPa增大到34.06kPa。当氢气体积分数为25%及以上时,火焰速度持续上升,没有出现郁金香火焰,压力波先出现短时间强烈正负压振荡,后长时间微小振荡。火焰特征、传播速度、压力变化及爆炸响声均能够很好地反映氢气爆炸的强度。

  • 标签: 安全工程 管道 氢气爆炸 火焰速度 爆炸压力
  • 简介:在对甲烷爆炸极限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温度压力耦合条件下的气体爆炸极限测试系统,并对甲烷在50~200℃和0.2~1.0MPa环境条件下的爆炸极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升高和环境压力增大,甲烷爆炸上限升高,爆炸下限下降,爆炸范围变大;在200℃和1.0MPa条件下,试验测得的甲烷爆炸下限为4.05%,爆炸上限为25.6%,相对于常温常压条件爆炸下限下降了0.95%,而爆炸上限上升了9.6%,这表明初始温度和压力对甲烷爆炸上限的影响较大,而对爆炸下限的影响较小。

  • 标签: 安全工程 甲烷爆炸 爆炸极限 环境温度 环境压力
  • 简介:将壳聚糖与膨润土结合,研制出一种复合吸附剂,并用于溶液中Cu2+的脱除,取得很好的效果,脱除率达到70%以上.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了改性膨润土的结构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膨润土的片状层结构未发生变化,壳聚糖仅吸附在膨润土的内外表面.该吸附剂具有投药量少、稳定性高、操作简单、无再次污染等优点.

  • 标签: 环境工程 膨润土 壳聚糖 负载 吸附 CU^2+
  • 简介:新生态MnO2是一种高效吸附材料,用MnSO4和KMnO4反应制备了该吸附剂,并表征了其基本性质.新生态MnO2对As(Ⅴ)具有很高的吸附去除率和较快的吸附速度,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速度方程;吸附pH曲线呈"∽"形,pH=6.5时出现一个吸附峰值;pH=5.5时,As(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pH=6.5时符合Freundlich型;稀NaOH溶液是As(Ⅴ)的有效解吸液,1mol/LNaOH溶液浸泡1h后,As(Ⅴ)的解吸率可达82.7%.

  • 标签: 环境工程 新生态MNO2 吸附 解吸 去除
  • 简介:湖北宜化号称“中国氮肥第一股”,近段时期公司股价涨势良好。但是,8月7日周一公司股票复牌后,早盘即以36万手封单直接被钉死在跌停板上。原来,其子公司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日前发生一起造成2人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被安监部门吊销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被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但这次事故仅仅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标签: 安全事故 新疆 电石炉 安全生产事故 安全生产许可证 灼烫
  • 简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研究了电凝聚气浮法处理钢管厂含石墨废水浊度的影响因子,并得到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电凝聚气浮法对含石墨废水浊度去除率的因子从主到次为废水pH值、电解电流、电解时间、极板间距。pH值和电解电流是影响含石墨废水浊度去除率的显著因素,极板间距和电解时间是非显著因素。最优运行方案为:电解时间30min,电解电流1.0A,极板间距20mm,pH值6。在最优运行条件下含石墨废水浊度的去除率为98.34%。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电凝聚气浮法 废水 浊度
  • 简介:液下喷射泡沫灭火方式比液上喷射方式更为安全可靠,具有优异灭火性能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技术具有液下喷射的潜在可行性。通过设计的模拟油罐试验装置,在5L/(min·m2)的泡沫溶液供给强度下,对液下喷射氟蛋白泡沫穿过全汽油层灭火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液下喷射压缩空气氟蛋白泡沫控制油罐火灾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控、灭火效果良好。为获得较低的泡沫含油率和较好的泡沫稳定覆盖层,液下喷射压缩空气氟蛋白泡沫的适宜发泡倍数为3-8。

  • 标签: 安全工程 油罐 液下喷射 氟蛋白泡沫 压缩空气泡沫系统
  • 简介:为了有效控制皮带机转运点的粉尘污染,研发了一种回流式皮带机静电除尘罩。该除尘罩主要由Ω形极板罩、高压放电极和回流风机等构成,通过调节回流风机的流量,可以使微细粉尘在循环流动中被反复净化。因而研究回流率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是重要的。试验直接采用实物静电除尘罩,试验粉尘采用中位径为4.496μm的石灰粉,用滤膜称重法测粉尘质量浓度,通过回流风机控制回流量大小进行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外加电压下,回流式皮带机静电除尘罩的除尘效率随回流率增加而提高,当电压大于50kV,回流率ζ=30%时,除尘效率超过90%,但当回流率ζ〉30%,除尘效率增加趋缓。当初始粉尘质量浓度为102.34mg/m^3时,在试验条件下改变回流率和电场强度,排放质量浓度最低可达到5.16mg/m^3,可实现超净排放。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皮带机 静电除尘罩 回流风机 除尘效率 回流率
  • 简介:为了解尺寸对球形容器连接管道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软件,采用κ-ε湍流模型、涡耗散模型(简称EDC模型)、壁面热耗散、热辐射模型及SIMPLE算法,建立了球形容器连接管道内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的数值模型,对容器与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的尺寸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管道内径增大,球形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逐渐增大,管道末端最大爆炸压力变化无明显规律;而随管道长度增加,球形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逐渐减小;改变管道内径,较大体积球形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均大于较小体积球形容器内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规律则相反,容器体积对管道末端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 标签: 安全工程 连通装置 气体爆炸 尺寸效应 数值模拟
  • 简介:为研究半煤岩巷道中岩粉质量分数和煤的挥发分与煤岩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关系,选取挥发分差异较大的5种煤样以相同比例配制煤岩混合型粉尘,利用粉尘云最小点火温度测定仪进行煤岩混合型粉尘试验。结果表明,当煤岩混合型粉尘中岩粉质量分数低于40%时,岩粉的混合会导致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发生小幅度波动;当岩粉质量分数高于40%时,煤岩混合型粉尘最低着火温度会随岩粉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大幅度升高;挥发分质量分数越小的煤粉,其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越容易受岩粉质量分数的影响。

  • 标签: 安全工程 爆炸特征参数 粉尘云 煤岩混合型粉尘 最低着火温度 挥发分
  • 简介:结垢是火电厂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高钙硬、高碱度、高浓缩倍数下运行时更为突出。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段水质钙硬度和碱度很大,属于高结垢性水质。根据内蒙古地区以黄河水为循环水补给水电厂的实际情况,结合电厂循环水系统阻垢缓蚀剂开发的已有经验,复配出新型有机膦系复合配方水处理药剂。分别采用现有药剂和改进的新药剂对黄河内蒙古段发电厂常用的凝汽器管材进行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黄河水选用正常及恶化两种水样。结果表明,水质恶化时,使用高效药剂可以使其安全浓缩倍率增加为3.06倍,且在同样浓缩倍率下,污垢热阻值远低于用普通药剂的。研究表明,新药剂对恶化水质有明显的阻垢分散作用,能较好地满足现场运行的要求。

  • 标签: 热能工程 循环冷却水 凝汽器 结垢 阻垢剂
  • 简介:为研究城市不同区域植物叶面滞尘和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以西安市不同区域的大叶女贞(Ligustrumlucidum)和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为研究对象,用重量法测定叶面滞尘量,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叶片形态结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和表皮特征(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和小叶女贞叶面滞尘量在不同区域具有显著差异(ANOVA,p<0.05),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96~5.56g/m2、1.04~6.70g/m2,且表现出小叶女贞显著大于大叶女贞(t检验,p<0.05)。大叶女贞叶面尘粒径累积曲线呈双峰分布,小叶女贞呈单峰分布。从粒径分布来看,大叶女贞叶面上滞留颗粒物粒径更小,且随污染程度的增加,叶面滞留的小粒径颗粒物亦增加。受不同区域微环境的影响,大叶女贞叶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而小叶女贞变化不明显。总体而言,大叶女贞叶宽、叶面积、叶柄长和气孔面积随污染程度的加剧而减小,气孔密度则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小叶女贞除气孔密度随污染程度的增加升高外,其他叶片结构特征,如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气孔面积均较相对清洁区稍有增大。叶片形态特征值与滞尘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除气孔密度与叶面滞尘量呈极显著对数正相关(p<0.05)外,其他特征值均与叶面滞尘量呈极显著的对数负相关关系(p<0.05)。

  • 标签: 环境学 滞尘量 粒径分布 气孔密度 叶面积
  • 简介:采用球衣菌(Sphaerotilwsnatans)FQ32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Pb^2+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菌龄、pH值、温度和吸附时间等理化因素对球衣菌吸附硝酸铅溶液模拟废水中Pbc的影响。结果表明,球衣菌在Pb^2+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吸附剂0.6g/L用量、菌龄32h、pH=7、温度30℃、吸附时间60min的条件下,对Pb^2+的吸附率为89.98%,吸附量为74.98mg/g;该吸附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吸附5min时,吸附量已达总吸附量的94%,90min达到吸附平衡。球衣菌对Pb^2+的吸附基本为细胞表面的被动吸附,吸附条件对吸附效率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废水处理 生物吸附剂 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 PB^2+ 影响因素
  • 简介:利用壳聚糖负载MnO2制备一种复合吸附剂.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对As(Ⅲ)吸附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值为5~8,吸附时间为60min,温度为60℃,复合吸附剂对As(Ⅲ)的吸附率达98%以上,吸附能力明显优于壳聚糖.对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表明,复合吸附剂对As(Ⅲ)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最大吸附量qmax为19.798mg/g,特性常数n为4.334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75、0.9804.吸附过程动力学适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吸附 壳聚糖 吸附等温 性能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