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诸多社会冲突事件发生,存在着"政府决策-风险感知-应对行为-社会冲突"因果链条。已有研究表明该理论正确性,但针对其中影响过程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当前社会稳定问题为背景,基于集体行为视角构建概念模型并对相关假设进行验证,进而对"风险感知-应对行为"影响路径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社会稳定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集体行为 风险感知 应对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减生社会矛盾”和“化解社会矛盾”,虽然两字之差,但意义不同.“减生”是治本,“化解”是治标;“减生”要侧重找到产生社会矛盾原因,对症下药;“化解”要侧重研究解决社会矛盾方法,息事宁.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焦点往往直接或间接地集中到政府.化解和减生社会矛盾首先应当化解和减生政府行为引发社会矛盾.

  • 标签: 政府行为 化解社会矛盾 减生社会矛盾
  • 简介:校园欺凌是世界性普遍问题,近年来开始引起我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但是相关实证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采用2016年底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开展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了校园欺凌(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对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偏差行为(旷课、吸烟、喝酒、打架、沉迷网络游戏)和自杀倾向影响。结果显示,校园欺凌经历,无论是作为欺凌受害者还是实施者经历,都会降低青少年生活质量,增加他们大部分偏差行为可能性以及其自杀可能性。在一些维度上,网络欺凌作用比传统欺凌要大。最后,本文探讨了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以及信息社会下进行校园欺凌干预挑战。

  • 标签: 校园欺凌/欺负 生活质量 偏差行为 自杀 网络欺凌 青少年
  • 简介:本文基于转基因食品事件微博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结合PADM理论、启发式-系统式理论与应对行为理论,探究转基因食品事件中消费者应对行为特征、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事件认知受伤害属性、信息源、事件响应影响;处于防卫动机、从众心理强消费者采用启发式信息处理路径,在未仔细评估情况下直接形成决策和应对行为选择;处于准确性动机、了解转基因知识消费者会采用系统式信息处理路径,基于对转基因食品事件情境认知形成感知和判断,包括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感知和行为感知;继而通过决策制定选择相应应对行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转基因食品事件风险沟通效果、引导消费者形成合理应对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转基因事件 PADM理论 启发式-系统式理论 应对行为 扎根理论
  • 简介:本文在企业灾害管理规划,企业减灾备灾活动以及这些准备措施对于企业减少灾害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研究。2008年9月"艾克"飓风袭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地区,在飓风后七个月,我们对当地企业进行了调研。与以往研究不同是,本次研究发现,企业进行灾害管理规划有助于企业减灾备灾行动实施,更重要是,这些举措将有效地降低企业受灾程度。

  • 标签: 减灾 备灾 灾害管理规划 灾害损失 “艾克”飓风 企业影响
  • 简介:采用技术哲学、安全管理学、人机工效学及行为安全学等理论方法,通过探讨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因风险预控基本规律,讨论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因风险预控技术体系。首先,在梳理国内外应急救援人员行为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开展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因风险技术体系架构可能性。其次,从安全管理学及技术哲学角度,对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因风险技术作为一门社会技术进行概念解读,提出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因风险预控技术体系架构应遵循几项逻辑原则。最后,结合煤矿重大瓦斯事故现实情境,采用人机工效学及行为学理论方法探讨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因风险预控技术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标准价值、内容与方法,其中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因风险预控技术体系主要内容方法包括基础技能训练体系与应急处置行为技能体系应用操作、具体行为技能指标测试方法及操作程序等。研究表明,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因风险预控技术体系架构对于提高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改进并提升事故处置效果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性及实际价值。

  • 标签: 重大瓦斯事故 应急处置 人因风险 风险预控技术 技术哲学
  • 简介:为明晰心理安全契约相关基本问题,从而为建构、履行和强化心理安全契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组织中客观存在心理安全契约现象,立足于组织层面,以契约与心理契约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契约与心理安全契约定义,并对其内涵进行扼要解析。基于此,界定心理安全契约相关概念,阐释心理安全契约特征与功能,并划分心理安全契约类型。研究发现,心理安全契约是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与安全文化学等安全社会科学分支学科领域一个值得关注重要概念,心理安全契约可显著影响组织成员安全态度和行为

  • 标签: 心理契约 心理安全契约 破坏 违背 缺失
  • 简介:在社会科学领域,"认同"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概念。同理,促进安全认同作为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理应重点关注"安全认同"这一重要概念。本文针对目前人安全认同缺失不良现象,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大安全视角,以认同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认同定义,并对其进行扼要解释。在此基础上,阐释安全认同功能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安全认同动机、路径及其惰性产生原因。研究发现,安全认同是安全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一个值得关注重要概念,促进安全认同需从增强人安全认同动机、综合运用各类安全认同路径,以及减弱至消除安全认同惰性三方面着手。此外,安全认同理论是一条极为重要安全管理学原理,该研究可为促进安全认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 标签: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认同 内涵 动机 路径 惰性
  • 简介:在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国公共安全形势均不容乐观。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更加重视公共安全,也更能保障公共安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改革开放实践来看,中国一直将社会稳定作为经济发展前提,因此中国即便不是世界上在社会安全管理方面做得最好国家.

  • 标签: 中国 安全研究 全球风险社会 校园 导语 专栏
  • 简介:生产能力和生活方式发展变化促使公众对安全认识在不断提升和全面化。我们有必要对安全概念进行再认识,使其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通过梳理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安全研究需求,本文提出了安全概念"三阶段论":"否定之否定"间接定义、基于风险中间定义、面向韧性建设直接定义,体现了安全研究随着需求发展而经历"事故预防-风险控制-韧性建设"发展过程。通过概念演进分析,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安全科学研究系统建构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安全 概念 风险 韧性 事故预防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公共安全风险,给城市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政府和学界给予了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成果也随之增多。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现状,把握未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趋势,本文以CNKI上692篇有关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已有文献发文年度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研究趋势进行梳理基础上加以评述,并指出未来研究需要增强研究力度,加强学术合作,提升研究质量;顺应现实需要,拓宽研究对象,丰富研究内容;把握时代趋势,弥补研究缺陷,实现研究价值。

  • 标签: 城市公共安全 风险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 简介:2001年之前,由于没有一个既有共识有关国土安全概念、范围、标准与方法之知识体系,因此各大学并没有国土安全名称之课程.9·11事件后,随着国土安全法通过及国土安全部成立,国土安全课程才逐渐发展起来.而国土安全概念也因为国土安全战略报告之提出及接续四年期国土安全报告检讨等内容之充实,才比较明确地确定下来.

  • 标签: 国土安全 国土防卫 国内安全 国土安全国家战略 四年期国土安全检讨报告
  • 简介:从总体安全观角度看,安全研究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或社会科学)。安全社会科学与工程作为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群)二级学科(群),在中国日益成长,其具体三级学科不断涌现。本文拟从总体性安全观和社会系统论角度,将该学科体系形象地勾画为人形、安字形、全字形结构模型图,并对其体系化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同时,安全社会科学也需要与安全自然科学技术等进行深度对话和互动。此外,本文首次尝试使用更具有总括性汉拼Anquan,来统帅和整合英文Safety和Security。

  • 标签: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社会工程 总体安全观 社会系统理论
  • 简介:经济高速发展和收入显著提升促进了大众对于多样化出行方式例如客轮旅行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客轮沉没事件也不断敲响安全警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从船舶自身因素、人为因素、通航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方面研究分析了客轮沉船事故基本特点,并运用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对“4·16韩国世越号”客轮沉船事故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此类安全事故策略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沉船事故 事故树“世越号” 风险分析
  • 简介:基于社会心理危机风险放大机制,构建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其影响因素分别是事件属性、政府应对、媒体传播和群体心理与行为。利用网络爬虫软件对2014~2016年32件重大突发事件,包括新闻、新浪微博、百度搜索指数等在内相关文本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探寻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导致公众安全感缺失必要条件和逻辑条件组合。结果显示,影响范围广、应对不及时、谣言存在和消极群体情绪,是导致公众安全感丧失必要条件。当其他条件变量与必要条件同时发生时,最容易引发公众安全缺失。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媒体传播对公众安全解释力最大,其次分别是事件属性、群体心理及行为和政府应对。据此,构建以提升应急能力为目的,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协同参与心理危机治理机制。

  • 标签: 公众安全感 突发事件 政府应对 传播 比较分析
  • 简介:自2003年开始至今,问责经历了十余年持续发展。以十八大为节点,十八大之后问责有了多维转向,具体包括问责事件锐减、巡视组出场、八项规定问责和反腐败等。这些通过学习和适应、吸纳和整合、优化和升级、关门和封闭等机制得以实现,其中网络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之前问责是以社会参与为基础,包含了大量民主元素,问责成果较为零碎。十八大之后问责成果显著,采用则是传统自上而下、体制内控权技术。问责发展关键还是要解决“谁来问责”问题。民主问责必须积极推进参与式问责。

  • 标签: 问责 十八大 民主问责 治理技术
  • 简介:以往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狭义,以公共安全为目标的应急管理则是广义。以公共安全治理为目标实现应急管理由狭义向广义超越,既是应急管理实践突破瓶颈内在需求,也是面向风险社会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必然选择。狭义应急管理理论基础是“三角模型”,强调对象上全灾害管理、过程上全过程管理、结构上多主体参与。广义应急管理即公共安全治理理论基础则是“三棱锥模型”,它在“三角模型”基础上,还特别强调公共安全作为结果实现程度。为此,要将公共安全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通过多元参与和过程互动来推动风险治理、应急管理和危机治理协同发展,达致公共安全治理目标、手段和结果有机统一,以应对新兴风险、极端灾害和跨界危机挑战。相应案例分析显示,在中国制度情境中,“三棱锥模型”具有适用性。以公共安全治理实现应急管理由狭义向广义超越,这是一次整体性改革,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规划。

  • 标签: 狭义应急管理 广义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治理 风险治理 危机治理
  • 简介:我们在谈论“学科(discipline)”这一概念时,主要有两个语境:一是作为知识生产“学科”,例如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种意义上“学科”主要目的是生产知识,以达成知识与实践良性互动;二是作为知识规训“学科”,例如按照学科目录设置专业并讲授课程,这种意义上“学科”主要目的是传承知识,以实现知识扩散与传承。

  • 标签: 知识生产 风险社会 共同体 科研 学术论文 专业期刊
  • 简介:突发极端自然灾害带来巨大应急需求,超出政府应急供给能力。如何有效地将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纳入灾害治理网络是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重中之重。虽然信息流动性会促使社会组织以自组织形式主动参与应急管理网络,但该类组织为网络带来资源同时也会增加网络协调难度,因此,研究社会组织参与形态,明确该类组织网络定位,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良好互动,从而改善复杂适应系统中应急体系适应能力。本文以2013年芦山地震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功能特征,分析该类组织在应急管理网络中角色定位,从而探讨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 标签: 社会组织 应急响应 复杂适应系统 社会网络分析
  • 简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源于地方创新并在中央层面被制度化后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推行,至今已经历十余年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可被视作包括横向和纵向扩散政策扩散过程,对其中扩散机制分析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该决策机制实施状况与效果。基于对69份地方政策文本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扩散过程中可能出现政策学习、强制和模仿三种扩散机制;其中,横向扩散更多地表现为政策学习和模仿产物,而纵向扩散则在更多地表现强制机制作用同时亦存在学习和模仿可能。要改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效果,需在正视强制机制作用同时减少模仿发生,更重要是应更好地促成政策学习。

  • 标签: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政策扩散机制 政策学习 强制 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