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现行的水质总氰化测定方法需要用剧毒物质氰化钾绘制标准曲线而存在的管理严格、人员安全防护风险大、对渣液处理要求高等不利因素,建立了采用络合氰化标样取代剧毒氰化钾绘制工作曲线的新途径,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满足质控要求,加标回收率90%~110%,测定结果与哈希试剂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该方法已在实际监测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和成功应用。

  • 标签: 总氰化物 标准曲线 工作曲线 氰化钾 氰化物标样
  • 简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金属铁锈对聚合黏度的影响、污水中二价铁离子对聚合黏度的影响、污水中三价铁离子对聚合黏度的影响,通过在采出污水中加入污水处理剂、曝氧、加入一定比例清水的方式,能够提高采出污水配置或者稀释聚合溶液的黏度。进行聚合溶液的合理配置,实现采出污水有效回注,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采出污水 回注 聚合物驱
  • 简介:利用2016年6月-9月济南大气污染连续监测数据和同期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夏季降水对大气污染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降水对大气污染的清除效率,最高的是PM10,PM2.5、SO2、NO2次之,对O3的清除效率最低。降水对颗粒的清除效率高于对气态污染的清除效率,两者的降水清除机制不同。降水量大于5mm时,降水对污染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清除效果随雨量增大而增大。降水时长为10~15h时,降水事件对大气污染的清除效率最高。

  • 标签: 济南 降水 大气污染物 清除效果
  • 简介:根据"十二五"期间淄博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别对可吸入颗粒的日均浓度、月均浓度、季均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日均浓度、月均浓度、季均浓度呈近似"U"型分布,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冬春污染较重、夏秋较轻的规律;同时,通过对可吸入颗粒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得出淄博市具有南部、北部地区污染轻,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污染重的特点。

  • 标签: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特征 变化规律
  • 简介:利用2016年6-9月石化企业周边大气污染(PM_(2.5)、SO_2、O_3、NO、NO_2、CO)浓度的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PM_(2.5)、SO_2、O_3的"周末效应"及出现的原因。结果显示,PM_(2.5)、SO_2存在工作日浓度明显高于周末浓度的"周末效应"现象。PM_(2.5)、SO_2的"周末效应"与人类活动强度在工作日较大有着密切关系。O_3的"周末效应"表现为:抑制阶段周末浓度较高,光化学生成和消耗阶段工作日浓度较高,可能的原因是在上述阶段周末NO浓度较低,而NO_2和CO浓度较高。

  • 标签: 济南 污染物 浓度 工作日 周末
  • 简介: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分别选取新炭、一年炭及三年炭,考察臭氧投加量及炭龄对污染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1.0mg/L时,三种炭龄活性炭在工艺运行过程中对有机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新炭对有机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一年炭和三年炭,CODMn和UV254去除率分别达54%和69%;一年炭去除效果略高于三年炭;三种炭对于NH4+-N的去除效果都很好,新炭处理效果最优;出水中污染浓度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 标签: 炭龄 臭氧 活性炭 饮用水
  • 简介:分析了南昌市2013—2016年大气污染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2016年南昌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污染浓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O3为首要污染的天数逐年上升,PM(2.5)和O3复合污染明显;颗粒污染状况较重,但呈逐年好转趋势,并正逐步由固定污染源污染为主向移动源污染为主转变;污染浓度具有区域分布特征,城市近郊、远郊受固定污染源的影响较大,市区交通密集区域受移动源影响较大。

  • 标签: 南昌市 大气污染物 SO2/NO2 PM2.5/PM10 特征
  • 简介:为推动石油石化环境保护行业技术交流,充分发挥石油石化污染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石油石化行业环境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实验室定于2018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实验室2018年度会议暨学术论坛,现将本次论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石油石化行业 污染物控制 论坛 学术 环境保护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