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丽江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间的滇西北地区,山峦高耸,峡谷深嵌,江河跌宕,源远流长。这里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珍稀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也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丰富、特有物种最集中的地区。由于相对高差大和纵深峡谷多,不同高度部位有着不同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森林特有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树冠下植被丰富,许多副产物蕴藏其中,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生存发展条件,史志称为“山深而藏异兽,密而产珍禽”。

  • 标签: 珍禽 景观类型 植被类型 滇西北地区 灵长类动物 云贵高原
  • 简介:为评价水域环境中敌百虫(trichlorfon)污染对两栖类幼体的急性毒性,将中国蛙(Ranachensinensis)28~29期(Gosner)蝌蚪分别暴露于10~30mg·L-1敌百虫5个不同浓度的水体中,分别在24、48、72和96h统计蝌蚪的死亡率,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暴露24、48、72和96h,敌百虫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142.50±3.23、49.19±1.28、25.68±2.04、15.55±1.93mg·L-1,安全浓度(SC)为1.56±0.19mg·L-1。蝌蚪中毒后尾部多呈弯曲状,仰翻,外观浮肿。对死亡蝌蚪的解剖表明,其鳃腔内充水,内鳃萎缩,肝脏、肠管和肾脏呈灰白色。另外,将28~29期蝌蚪分别暴露于0.2~2.0mg·L-1敌百虫4个不同浓度的水体中进行慢性暴露实验,检测蝌蚪暴露28和42d时的体重和体长以及75%个体变态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蝌蚪在低剂量敌百虫水体中持续暴露,其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并可导致蝌蚪身体扭曲、尾部强直性弯曲等畸型发生,蝌蚪的死亡率显著增高,作用强度呈现剂量和时间的累积效应。慢性暴露实验证明SC以下的敌百虫水体仍威胁着蝌蚪的生存。

  • 标签: 敌百虫 中国林蛙蝌蚪 毒性 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