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辽西北地区14个气象站与水文站1971年-2010年的基础数据,得到降水量距平值、连续无雨日数、河道来水量距平值和相对湿润度,并以这四项指标为基础,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得到辽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级别特征值,再结合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2Kendall趋势检验与反距离权重法对辽西北地区的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整体旱情呈显著加重趋势,1971年-198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旱情较严重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1981年-1990年干旱程度最为严重,1980年-2010年是重度干旱高发期,但特大干旱少有发生;辽西北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加重趋势,而中部地区干旱较轻,因此抗旱减灾的重点应集中在该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 标签: 辽西北 综合干旱 可变模糊 时空变化 级别特征值
  • 简介:北地区水资源缺乏,河流水体在局部范围已受到了污染。本文依据陕西省水功能区的水质保护目标要求,对现状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认为该区河流最突出的超标污染指标为CODcr和氨氮。文章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该区8条主要河流的纳污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提出河流污染物入河控制总量和削减量的目标方案,以期为陕北河流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依据,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纳污能力 河流水体 河流污染 COD 水质模型 氨氮
  • 简介:本文对目前河流的严峻形势以及西北地区的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水利工程的区别,阐明现代化城市水利必须遵循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工程应力求恢复并合理运用河流的自然功能,并就西北地区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提出对西北地区的城市河流设计应注重总体布局、文化内涵和关学理念,规划设计应力求减少泥沙淤积和节约水资源。文章还指出,河流综合治理是一项公益性项目,对其效益应持远见,并对资金的筹措模式提出了设想。

  • 标签: 西北地区 城市水利 城市河流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 简介:北地区地处松辽平原中段,素有"辽北粮仓"之称,旱作物以玉米为主。以开原市为例,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对本地区降水特点、历史旱情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论证在本地区新增水源,实行旱作物"灌溉增粮"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 标签: 旱作物 节水灌溉 水资源 干旱指数
  • 简介:本文论述了调水对保证我省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关中和陕北地区的调水方案,并设想了初步的配置方案。

  • 标签: 陕北地区 调水 关中地区 水资源 需水量
  • 简介:以最新发布的营改增文件办水总[2016]132号文和水总[2014]429号文为依据,结合湖北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各费率的取值,梳理设计概算的编制程序,供实际工程参考。

  • 标签: 湖北地区 水利工程 设计概算
  • 简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本文利用高斯平滑滤波处理的2002—2015年逐月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了西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西北地区陆地水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每月减少0.014cm,相当于每年减少53.5亿m3。在空间上,2002—2015年间陆地水储量减少区域约为224万km2,增加区域约为106万km2。各地区陆地水储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达到年内最大值,陆地水储量处于盈余状态;冬、春季节为年内的低值区,陆地水储量处于亏损状态;陆地水储量的变化与降雨季节变化一致,表明西北地区降水是最重要的陆地水来源。

  • 标签: GRACE 陆地水储量 降水 时空分布 西北地区
  • 简介:东北半湿润地区玉米生育期内的降雨量通常较多,给田间试验开展施肥制度优化研究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田间试验结果,利用DNDC模型优化了玉米膜下滴灌施氮次数和施氮比例.其方法是在对DNDC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2012和2011年东北膜下滴灌玉米田间试验数据对DNDC模型中作物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利用验证后的模型优化出适宜的施氮次数和施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对玉米吸氮量和产量影响较大的参数为大气CO2浓度、作物需水量、降雨量和籽粒C/N等;验证后的模型能较精确模拟玉米的产量和吸氮量,而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模拟精确度相对较差;当土壤初始无机氮含量在60mg/kg时,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玉米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00kg/hm^2,且在玉米抽穗期和灌浆期以1:3的比例施入氮肥可使氮肥的淋失量减少,而产量也可保持在较高水平。

  • 标签: 膜下滴灌 吸氮量 玉米产量 施肥制度 DND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