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热光伏系统是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辐射能并通过光伏电池转变为电能的系统,为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可使用回热器进行尾气热量的回收。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对回热器内部对流与导热的模拟,得出仿真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种回热器的烟气和空气出口温度、有效度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实验结果相比,仿真数据比较真实可靠;Ⅱ型回热器大大提高了的空气出口温度约220℃,而降低了改进前回热器的烟气出口温度,提高了改进前回热器的有效度e,大大提高了改进前回热器的传热性

  • 标签: 热光伏 回热器 Fluent仿真
  • 简介:赛米控SEMiX5产品的推出让公司SEMiX产品系列更完整。该带铜底板模块的高度为17mm,采用坚固耐用的功率端子和Press-fit连接,让低成本的门极驱动器无焊接装配成为可能。由于该产品杂散电感显著减少,运行安全性就更高并且模块损耗亦更低,可以为UPS、太阳能、电源和电机驱动等应用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赛米控 SEMIX 热性 动态性能 门极 运行安全性
  • 简介:分别采用乳化沥青和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了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材料进行了XRD、SEM表征,以及进行了循环伏安法等测试。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为类球状,形貌规整,首次容量为522mAh/g,效率达88.8%,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6mAh/g。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为无规则形状,首次容量为480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7.9%,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9mAh/g。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整体性能要好于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 标签: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乳化沥青 固体粉末沥青 锂离子电池 包覆
  • 简介:根据物理化学特性及电化学性能检测结果,对所收集的国内外镉镍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氧化镉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样品品质的差别以及产生差别的原因。理想的氧化镉材料应该是化学组成单一、物相结构为面心立方、微观形貌为立方六面体、粒径较细且粒级分布集中的微细粉体。

  • 标签: 镉镍电池 材料 氧化镉
  • 简介:通过机械活化、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XRD、粒度分布和SEM表明:材料为纯相的橄榄石型,碳包覆使材料的二次颗粒尺寸有所减小。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碳包覆能有效降低材料的电化学极化。在2.6~4.5V的充放电范围内,LiFePO4/C以0.2C放电的首次可逆容量为135.41mAh/g。

  • 标签: LIFEPO4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分析主要包括正极材料的粒度、形貌、比表面积、振实密度、结构、成分等理化性能分析和电化学性能分析。准确分析这些性能参数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这些性能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广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性能分析
  • 简介:以国产材料膜电极燃料电池单电池为研究对象,改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密封层的厚度,比较三个单电池的极化曲线和内阻变化。进一步对碳纸表面纤维结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合理的密封层厚度,为组装大面积的国产材料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密封层 接触电阻
  • 简介:材料是铅蓄电池负极板重要的添加剂之一,优化其性能和添加量可有效改善电池综合性能。研究不同种类炭添加剂(乙炔黑、炭黑、活性炭)和添加比例(0.2%~0.8%)对铅蓄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充电接受能力、-15℃低温容量、高倍率放电容量等表征电池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炭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趋势不同,相同添加量时,添加活性炭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最好。

  • 标签: 铅蓄电池 添加剂 炭材料
  • 简介:防爆电动机的故障查找与处理对制造厂来说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多年在车间处理电机故障及售后服务经验,总结了一些常见电动机故障(主要是电动机本身问题)。

  • 标签: 制造工艺 材料性能 故障原因
  • 简介:介绍了采用水热法制备氢氧化镍纳米材料的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比表面积测试等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β-Ni(OH)2呈类球形,直径约50~80nm。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以0.2C放电,最高比容量达191mAh/g。

  • 标签: MH-NI电池 Β-NI(OH)2 纳米材料 水热合成 电化学性能
  • 简介: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具有接近5V的电压平台,从而具有高的功率密度。综述了近年来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对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Mn1.5O4合成 物理化学性能
  • 简介: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高比容量MnO2电容材料,考察了高锰酸钾与乙酸锰配比对样品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RD、BET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分别研究了MnO2电极和超级电容器在6mol/LKOH水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原料中高锰酸钾含量越多,产物比表面积越大,表现出弱结晶性;当原料物质的量配比为1:1时,所得样品为385m^2/g的无定型MnO2,其电极最大放电容量达到了536F/g。

  • 标签: 二氧化锰 超级电容器 机械化学法 原料配比
  • 简介:变压器出厂时线圈焊接不良将导致过热性故障发生,通过对电力变压器裸金属过热性故障分析及检查,阐述油色谱分析和电气试验必须密切配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及时地发现故障,准确地判断查找故障点。影响分析结果误差的因素很多,生产厂家应该提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专用电力色谱仪器,采用合理的脱气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减少操作误差。

  • 标签: 变压器 直流电阻 绝缘电阻 裸金属 色谱分析
  • 简介:采用亲核取代方法制备了正极材料三聚磷腈复合硫,并以金属锂为负极组装成扣式模拟电池。红外吸收光谱及XRD实验表明:材料为聚磷腈与硫的混合物,聚磷腈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溶入到电解液中的多硫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是电化学迟缓过程,复合材料吸附及驻留了部分电解液,对"飞梭效应"有抑制作用;交流阻抗谱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硫已经在聚磷腈基质中得到高度分散。

  • 标签: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三聚磷腈复合硫 飞梭现象
  • 简介:用二氧化锰对改进的Hummer法制备石墨烯,并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其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RD研究其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定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改性石墨烯电极构成的电化学电容器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二氧化锰改性后的石墨烯材料电化学电容效应明显,并具有法拉利赝电容。对其进行充放电测试,其首次充放电比电容达到237F/g。

  • 标签: 石墨烯 表面改性 电极材料 电化学电容器 二氧化锰
  • 简介:变压器总烃超注意值,经三比值法分析,变压器可能存在裸金属过热性故障,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分析并确定故障点,吊罩检查后发现变压器中压侧绕组B相套管导电杆和绕组连接处有发热烧伤的痕迹以及B相分接开关内部有电镀脱落且弹簧压力不够等接触不良的情况,经更换分接开关并对B相套管导电杆和绕组连接处进行相应处理后消除了故障。指出油色谱分析与电气试验、设备检查结合起来,为准确查找故障点位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标签: 变压器 油色谱分析 总烃 过热性故障 直流电阻 分接开关
  • 简介:为了解市场上流通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性能,本文采用不同的标准研究了多种规格型号的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抽选的移动电源样品容量均不合格且衰减严重,安全保护性能和内部电池芯的过充电性能符合相应标准要求。最后,作者对移动电源生产厂家和消费者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移动电源 电性能 容量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