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主要简述运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镉镍电池浸渍液中Mg、K、Ca、Fe含量.介绍了、钾、、铁最佳测定条件以及呈良好线性范围的浓度.同时对测定条件、干扰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干扰少,重现性好;准确度、精确度均能达到分析要求.测定样品、钾、、铁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8);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103.0%(n=6)范围内.适用于镉镍电池浸渍液中、钾、、铁的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镉镍电池 浸渍液
  • 简介: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在试样溶液中加入0.25%(V/V)的氯化镧,消除化学干扰。新方法可以应用于金属锌、锌合金和锌粉中的测定。试样中不大于0.02%的镉、钴、铜、铁、镍;0.1%的铋、铟、铅;0.2%的铝和1%的汞不干扰测定。测量范围为0.002%-0.1%。

  • 标签: FAA法 测定 锌合金 锌粉 碱性锌锰电池
  • 简介:研究与运用了一氧化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镍电池正极浸渍液中的含量;介绍最佳测定条件以及呈良好线性范围的浓度,并对该方法的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少,准确度与精确度均能满足镉镍电池研制工作的要求.测定样品含镁量,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8%102%范围,完全适用于镉镍电池正极浸渍液含量的生产控制分析.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氧化氮-乙炔火焰 镉镍电池 正极浸渍液 测定
  • 简介:铸件生产中树脂工艺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文中探讨了树脂工艺用于批量生产高压防爆电机铸铁件时存在的问题,如铸件材料质量控制、炉前控制、工艺工装设计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 标签: 树脂砂 防爆电机 铸件
  • 简介:在苯胺单体作为保护剂的条件下,用乙醇还原氯铂酸水溶液,制备了铂胶体;通过进一步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质子酸(盐酸)对苯胺进行掺杂,合成了导电聚苯胺稳定的纳米铂。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整个合成过程,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合成的纳米铂进行了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对铂粒子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制备的纳米铂直径小于10nm,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作为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燃料电池 聚苯胺 铂胶体 催化剂 纳米铂 合成
  • 简介:塑料已经成为美国车辆制造业中有发展前途的材料。而高速运行的货物列车(城郊列车)的制造中不采用这些材料。主要是认为合成材料不像传统的钢和铝合金那样强度高和可靠,这种偏见阻碍了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每年差不多出现500种新的合成材料,但其中大多数没有超出试验的范围,

  • 标签: 车辆制造业 合成材料 销售市场 美国
  • 简介:用不同方法(化学合成法、共沉淀法、振荡法)制备了锌酸[Ca(OH)2·2Zn(OH)·2H2O]。用XRD、SEM和TG-DTA等方法对其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法方法所制得的锌酸的结构、形貌和组成极其相似。但用振荡法制得的锌酸,比化学合成法或共沉淀法制得的锌酸具有更小的晶粒。

  • 标签: 锌镍蓄电池 锌酸钙 制备 形貌特征
  • 简介:介绍了以Li2CO3、NH4H2PO4、FeC2O4·2H2O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以及利用热重-差示量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合成原料的热力学过程及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晶体生长过程。结果表明:380℃左右LiFePO4开始生成,超过700℃时,产物中产生Fe2P。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 简介:用水热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的纯相,并采用XRD和IR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浓度、不同还原剂用量以及不同还原剂类型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葡萄糖和抗坏血酸均对反应中间产物具有较好的还原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制备磷酸锰锂纯相的合适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80℃和反应时间为24h,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其用量为0.01mol/L,氢氧化锂与磷酸锰物质的量比为Li/Mn=1.5。样品经红外光谱测试表明,970cm^-1属于P—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450-500cm^-1属于Mn—O键的面外弯曲振动,1040-1140cm^-1属于PO4^3-的伸缩振动,550-640cm^-1属于Mn—O键的弯曲振动。

  • 标签: 磷酸锰锂 水热法 锂离子电池 橄榄石结构
  • 简介:报道了用水热法合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碳载Pd-Fe(Pd-Fe/C)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Pd-Fe/C催化剂中的金属粒子,其平均粒径较小,分散均匀;电化学测试表明:Pd-Fe/C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

  • 标签: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水热合成 Pd-Fe/C催化剂 氧还原
  • 简介:采用XRD、XPS、IR、ICP-AES、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对LiCoO2掺杂Na高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的Li1-xNaxCoO2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掺杂Na的量x〉0.05后,Li/Li1-xNaxCoO2电池的充、放电容量较Li/LiCoO2的明显下降。随x从0.0增至0.3时,Li/Li1-xNaxCoO2电池以0.5mA/cm^2充电容量由146.3mAh/g下降至130.0mAh/g,放电容量则由110.6mAh/g下降至80.0mAh/g,但工作电压平台均为3.6V。XRD结果显示,随x的增大,Li1-xNaxCoO2的六方晶胞参数a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而晶胞参数c则逐渐减小。但当x〉0.25后,其中有NaCoO2产生。相同x的Li1-xNaxCoO2充电后的六方晶胞参数c比未充电的有所增大,而晶胞参数a则略微缩小。但是当x〉0.25后,出现3个NaCoO2的特征衍射峰。然而,以0.5mA/cm^2充电至4.4V后,Li1-xNaxCoO2的六方晶胞参数c均增大,a略减小。XPS结果表明,随x增大,Li1s的电子结合能有增大趋势,但O1s和Na1s及Co2p3/2和Co2p1/2电子结合能变化很小。与LiCoO2相比,Li1-xNaxCoO2的循环伏安并没有新的氧化还原峰产生。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 LICOO2 Li1-xNaxCoO2
  • 简介:双(氟磺酰)亚胺锂是一种新型锂电池电解质,近年来为满足电池更高的需求,复合型电解质以及离子液体电解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归纳了当前几种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合成方法,双(氟磺酰)亚胺锂复合型电解质和离子液体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标签: 双(氟磺酰)亚胺锂 合成 应用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并用X射线衍射、充放电循环测试、循环伏安法扫描等,研究了LiFePO4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等,并探索了合成工艺条件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80℃下焙烧得到的材料表现出较好晶体形貌,样品的颗粒大小比较均匀,同时电化学性能较好,10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14mAh/g,20次循环之后容量98mAh/g,循环性能较好。同时随着电流密度增大,首次放电容量减小,循环效率降低。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LIFEPO4
  • 简介: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具有接近5V的电压平台,从而具有高的功率密度。综述了近年来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对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Mn1.5O4合成 物理化学性能
  • 简介:以一定量经过处理的碳纳米管掺杂在电解二氧化锰中作为正极材料,以为负极,真空包装制成可用多种液体激活的纸电池。利用SEM观测复合正极的形貌,计算机控制精密电池测试仪等设备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掺杂碳纳米管能够明显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添加3%,6%,9%,12%,15%碳纳米管电池的放电容量比不添加碳纳米管电池的放电容量分别增加了511%,1734%,3470%,1057%,850%。掺杂9%碳纳米管正极材料纸电池的放电性能最好;并且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碳纳米管可以吸收更多的电解液参与反应,电池的放电性能呈现增大的趋势,最佳放电电流为0.6mA;当碳纳米管吸附的电解液达到饱和后,放电容量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 标签: 纸电池 碳纳米管 电解二氧化锰 掺杂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采用改进的固相碳热还原法通过两步包碳法制备了双层碳包覆的LiFePO4正极材料。用SEM、XRD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将其组装成纽扣式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前躯体磷酸铁的碳包覆能有效控制产品双层碳包覆磷酸铁锂的颗粒大小,双层碳包覆不改变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0.0mAh/g,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仅减少了3.9%。表明所制备的LiFePO4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LiFePO4) 双层碳包覆 碳热还原法
  • 简介:以无水乙醇、纯水为溶剂,蔗糖为碳源,采用电化学法合成LiFePO4/C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充放电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iFePO4/C具有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其中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粒径细小且分布均匀,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2C的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2.3mAleg,充放电循环3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41.2mAh/g。

  • 标签: 不同溶剂 电化学合成 磷酸铁锂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 简介:通过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碳含量的磷酸钒锂/C正极材料,研究了作为碳源的蔗糖和柠檬酸添加量对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固相合成方法中,添加量高于10.5%(质量百分数)时进一步增加蔗糖添加量后产物放电容量变化不明显.但是在溶胶-凝胶合成方法中,柠檬酸的添加量存在最佳值,高于或者低于此最佳数值都会引起产物容量的降低,这是与固相合成技术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另一点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溶胶凝胶合成的样品,最佳添加量与产物的工作电流有关.本实验条件下,在0.2C倍率以下柠檬酸与氢氧化锂最佳比值为1∶3,但是在放电倍率高于0.5C时最佳比值为1∶2.

  • 标签: 磷酸钒锂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 简介:在氧气气氛下,以乙酸盐为原料,以柠檬酸为螯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研究了不同合成温度和Li/(Ni+Co)配比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检测结果表明:合成温度为750%、合成时间为18h、Li/(Ni+Co):1.10的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具有完整的晶型结构;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0.5C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230.0mAh/g和192.6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3.73%,经过50次循环仍有170.5mAh/g,容量保持率为90.87%。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2O2 溶胶凝胶法 Li/(Ni+Co) 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