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基于热力学基本定律,建立了带喷射回热器的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regenerativesupercriticalor-ganicRankinecycle,RORC)和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supercriticalorganicRankinecycle,SORC)的热力循环模型。在膨胀机入口温度为340~550K时,对8种工质在两个系统下的净输出功、泵功和热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喷射器后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净功和热效率并减少总炯损。此外,研究还发现湿工质在RORC中能有效提高净输出功和热效率,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超临界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器
  • 简介:为了采用数值方法解决户用中温沼气发酵系统与太阳能系统的匹配问题,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根据某实验室搭建的电加热沼气池实验台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提出一套数值方法来计算户用沼气发酵系统加热到35℃时对应的出口温度及需要的加热时间,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设计与之匹配的太阳能系统。结果显示,6m3户用沼气池加热到发酵温度35℃时,系统需要运行4.5h,对应的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为4.52m2。

  • 标签: 户用沼气池 太阳能系统 FLUENT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三维渗流砂箱实验系统,通过储热与储冷实验,结合咸水层储能模型以及胶体稳定性理论探索储能过程中导致含水介质空间结构以及渗透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储能过程中回灌溶液温度变化造成含水介质空间结构发生空间非均质改变,最终导致渗透性能在相对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在回灌60℃咸水溶液工况下,砂箱相对渗透率下降到73%,流出溶液黏粒质量浓度最高达5.2g/L;回灌5℃咸水溶液工况下,相对渗透率只下降8%,流出液中没有黏粒物质出现。在储热与储冷实验中,引起黏粒物质重新分布的机制不同。

  • 标签: 咸水层储能 砂箱实验 渗透性能 空间结构
  • 简介: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二甲醚(RE170)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R22、R134a、R410A和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在R744/RE170质量配比为30/70下,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最大,其值为4.922,分别比R22、R134a、R410A和R407C系统提高了17.53%、30.52%、19.09%和16.52%;此时,系统的冷凝压力为2.276MPa仅高于R134a系统,压缩机压比为3.708,压缩机出口工质排气温度为92.6℃。

  • 标签: 非共沸混合工质 R744 RE170 热泵热水器 最优质量配比
  • 简介:通过实验研究了一种利用简化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parabolicconcentrato,CPC),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和同心套管组成的太阳能中高温空气集热设备,可以满足工业过程对150℃至200℃的中高温度空气需求。该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由8级集热单元串联而成。各单元都包括一个简化式CPC、一个双层玻璃真空管和一根铜套管。套管被安装在玻璃管内,空气在套管内逐级加热。对各种天气条件和流动参数对集热系统出口空气温度、系统功率和集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中高温集热性能。即使出口空气温度达到21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仍然达到20%;秋天晴天系统出口空气温度可达210℃,秋季阴雨天也可达168℃。试验结果确认这种简化CPC式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和套管的组合装置是一种有工业实用前途的太阳能高温空气集热器。

  • 标签: 太阳能集热器 双层玻璃真空管 空气加热器 套管 CPC
  • 简介:建立了考虑线性热漏的不可逆双谐振通道能量选择电子(energyselectiveelection,ESE)制冷机模型,导出了制冷机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表达式,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研究了系统制冷率与制冷系数最优性能,通过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热漏、能量宽度、能量间距等设计参数对ESE制冷机最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系统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都会随热漏的增加而减小;给定能量间距时,制冷率和制冷系数都会随能量宽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的能量宽度使制冷率或制冷系数达到最大值;给定能量宽度时,制冷率和制冷系数会随能量间距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最优的能量间距使制冷率或制冷系数达到最大值。合理地选取能量宽度、能量间距等参数,可以使不可逆的双谐振ESE制冷机设计于最大制冷率或最大制冷系数的状态。

  • 标签: 双谐振通道 能量选择性电子制冷机 有限时间热力学 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