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喷雾冷却是一种高热流密度的冷却方式,按传热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相区和两相区。针对单相区,建立三维传热模型,利用CFD仿真技术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喷雾的高度、流量密度等参数对喷雾冷却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传热稳定时,传热面温度由圆心沿径向逐渐增高,并且随喷雾流量密度的增大,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变差;保持喷雾作用面积不变,增大喷雾流量或减小喷雾高度,喷雾的传热能力显著增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可为喷雾冷却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 标签: 喷雾冷却 单相区 离散相模型 欧拉液膜
  • 简介:涟漪纹管是一种新型三维内外表面强化传热管,内径11.5000mm、外径12.7000mm,管壁表面有直径为3.5000mm的半球凹坑与高度为0.1778mm的涟漪花纹。工质R22在涟漪纹管内的质量流量设定为40~90kg/h,实验结果表明,涟漪纹管内对流传热努赛尔数(Nu)是相同雷诺数(Re)下光管的2.48倍。同时,对具有不同表面参数(凹坑直径0.0000到4.0000mm,花纹高度0.0000到0.2778mm)的涟漪纹管内湍流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范围内,管壁表面凹坑直径越大,Nu越大;花纹虽有助于提高传热效果,但花纹高度越大,Nu越小;而摩擦阻力随着凹坑直径与花纹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如果以基于相同泵功的强化因子η’评价其综合强化传热性能,则当凹坑直径为1.0000mm且无花纹存在时,管内的强化传热效果最好。

  • 标签: 湍流 传热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强化因子
  • 简介:为彻底解决稠油开采带来的废水问题,设计降膜蒸发的实验方案。建立传热系数的物理模型和实验测定的方案,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稠油废水在降膜蒸发浓缩过程中,传热系数和垢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稠油废水蒸发过程中,蒸发器的传热系数随着蒸发负荷的升高,变化比较小;蒸发器的垢受废水线速率和传热温差的影响比较大;传热系数的模型考虑到蒸发侧垢的影响是合理的。在选定好阻垢剂的前提下,宜将蒸发负荷控制在20L/(m2·h),线速率控制在1.5~2.0L/(m·s)。

  • 标签: 稠油废水 蒸发 传热系数 垢阻
  • 简介:我国80年代建设的小型热电厂,多数为中压中温蒸汽参数,循环热效率,大部分是链条锅炉,锅炉效率。随着年代的推移,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和最近加入世贸组织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竞价上网”正在试点的今日,如何在热负荷发展之时,抓住机遇,对小型、中参数热电厂进行扩容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是当务之急。本文拟对改造途径、特别是“高压迭置”改造进行分析论证和提供计算示例,供同仁讨论、参考。

  • 标签: 热电厂 高压迭置 高压并置 燃机迭置 标准煤耗率 投资
  • 简介:本文主要从电厂的能耗方面,论述设置加疏水泵并不节能.反而使系统变得复杂.增加初投资及检修维护工作量。

  • 标签: 300MW 低加疏水泵 不经济
  • 简介:为了了解开口圆形浅池内Rr流体的热毛细对流基本规律,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三维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侧壁温度不均匀性较小时,流动为稳定的三维流动。当温度不均匀性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流动将转化为振荡的三维流动,为此,确定了流动转化的临界条件,分析了三维振荡热毛细对流的基本特性。发现在自由表面Marangoni效应作用下,冷壁附近温度和速度波动的滞后是引起三维振荡流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热毛细对流 数值模拟 临界条件 振荡
  • 简介:为研究换热表面上涡流发生器的流动参数和结构参量对析晶污垢的影响,并比较各类参数的关联程度。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得出在不同入口速度、壁面温度和工质质量浓度下污垢热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在不同楞长、排列间距和半径下污垢热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灰色关联原理分析三个流动参数和三个结构参数与污垢热的关联程度。经分析其中两种流动参数对污垢热的影响高于所研究的结构参数的影响,但污垢热与楞长的关联度高于工质质量浓度的关联度。

  • 标签: 涡流发生器 流动工况 结构参数 灰色关联 数值模拟
  • 简介:在发动机试验台上,用CB-466燃烧分析仪对四气门汽油机低速负荷燃烧压力循环变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转速不变时,随着负荷的增加,指示热效率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最高燃烧压力及其标准偏差和平均指示压力逐渐增加,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和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则随之减小;中等负荷与小负荷相比,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减少了28.3%,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减少了47.6%。在负荷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转速的增加,指示热效率逐渐增加,转速时的指示热效率仅为中等转速时的指示热效率的57.4%,最高燃烧压力随之减小,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平均指示压力及其标准偏差和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逐渐增加。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与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相比较小,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仅为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的37.1%。

  • 标签: 四气门汽油机 燃烧过程 燃烧压力循环变动 指示热效率
  • 简介:实验测定了两种不同板式换热器在Re条件下(200〈Re〈1300)的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从板片波纹的倾斜角、间距、高度等三方面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阻力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在Re下,从对传热效果影响程度来看,波纹的间距要大干波纹的倾斜角、波纹高度;而对压降的影响,波纹的间距要小于波纹的倾斜角、波纹高度。根据实验数据回归了相应板片传热系数、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为板式换热器在小流量、情况下的工业应用提供板型设计、流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板式换热器 低雷诺数 低流动阻力 热力学分析
  • 简介:在不添加任何分散剂和改变pH值的情况下,通过两步法将比表面积为150m^2/g的气相SiO2纳米颗粒制备成均匀稳定、透明度高、分散性能好的纳米流体。并对该功能性纳米流体进行了导热系数、黏度、表面张力和壁面接触角的测量。体积分数下,功能性纳米流体较基液的导热系数几乎没有变化,但黏度却有较大改变。传统固液两相混合物黏度模型不再适用功能性纳米流体的计算,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公式低估了分子间作用力对纳米流体黏度的影响。因此,建立了功能性纳米流体的黏度经验公式。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提高了沸腾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使纳米流体的壁面湿润性能大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黏性和壁面接触角是沸腾换热发生骤变的关键。

  • 标签: 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 纳米流体 制备 热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