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界太阳能大会于8月6日至12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召开,大会由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主办,东道主美国太阳能学会,为太阳能领域的科学家与产业界科技人员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涉及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和太阳能间接利用如风力发电、小水电、海洋能、生物质能等领域。本次大会约有79个国家1500余人参加。我国共有50余人参加此次大会(包括香港、台湾),是历次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 标签: 太阳能 世界 美国佛罗里达州 技术交流 科技人员 风力发电
  • 简介: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膜电极反应过程特性,进行简化的载Pt活性炭纤维(Pt—ACF)多孔材料氢氧催化反应模拟实验。实验中利用微CT、红外测温仪和CCD对装入塑料圆管的Pt—ACF催化多孔层在不同反应时段下的内外水形态进行可视化实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Pt—ACF略微润湿时,氢氧催化反应的反应率很高;当Pt—ACF局部含水后.下一时段平均反应率会降低,且Pt—ACF内部含水量与平均反应率呈负相关;Pt—ACF周围的水蒸气也会反应产生影响。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 Pt活性炭纤维 氢氧催化反应 水态演化
  • 简介:应用似Hele-Shaw盒的窄缝实验设备,考察了向高黏热液中引入挥发性冷剂进行直接接触汽化传热的过程,获得了糖液的冷却曲线;分析了冷剂通入量和冷剂的入口温度对瞬间主体温度及容积传热速率的影响,并以"界面汽化热阱"效应概念对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冷剂驱替高黏液体时的界面形态,对形成的黏性指进现象进行了图像分析并应用分形理论进行了阐述,获得了界面形态与两液体的黏性比的关系,并分析产生不同指征的原因及其对传热的影响.

  • 标签: 界面形态 直接接触式 界面汽化热阱 实验设备 冷却曲线 传热速率
  • 简介:由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共同主办的2007界太阳能大会于9月18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就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交流研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大会发来了贺信,表达了对大会召开的祝贺,同时也表达了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的支持。国际太阳能学会主席TorbenEsbensen先生、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分别为大会致词。

  • 标签: 太阳能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世界 可再生能源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 简介:采用塑料圆管内载Pt活性炭纤维(Pt-ACF)模拟展示燃料电池中化学反应水的生成特性,针对不同反应时段利用微CT、红外测温仪和CCD进行Pt-ACF内外水形态可视化实验观察。初步实验观察表明,Pt-ACF上的催化剂含量、外部冷却条件以及Pt-ACF催化多孔层层数都能通过改变温度场和生成水速率显著地影响反应过程中Pt-ACF内外水的蒸发和凝结;Pt-ACF内的水形态演变还会受到Pt-ACF外形和内部微孔结构的影响。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 Pt活性炭纤维 氢氧催化反应 水态演化
  • 简介:据REN212007可再生能源全球现状报告,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237GW。具体分解如下:风能总设置能力为93GW,小型水力为73GW,生物质为44GW,地热能为10GW,太阳能光伏总设置能力为8GW。而可再生能源仍仅占世界总发电能力4300GW的5.5%。据新能源财务报告披露的数据,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约为175亿美元。据REN212007可再生能源全球现状报告,新增可再生能源能力投资已从2006年55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660亿美元。欧洲和美国各占这项投资约45%,而亚洲一些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占10%。

  • 标签: 可再生能源 世界 发电能力 评论 太阳能光伏 财务报告
  • 简介:该文简要论述了火电机组结构现状和存在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进入21纪必须优化火电结构,促其可持续发展,同时阐述了我国电力工业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 标签: 21世纪 中国 电力 可持续发展 火电机组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