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纳米科技的诞生和发展史作了简要综述,介绍了纳米级微粒所呈现的主要纳米效应.基于纳米科技的研究成果,对某些金属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新的探讨,对一些以纳米微粒形式存在或具有纳米结构的非传统矿床新类型作了简要描述.纳米科技的发展为矿床学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纳米科技 矿床学 矿床成因
  • 简介:岩体结构面是影响应力波衰减的最主要因素,但不同尺度结构面对应力波衰减的影响特性不同,因而应根据结构面尺度特性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岩体中小尺度结构面数量众多,单一结构面对应力波衰减无明显影响,采用等效介质法研究是有效的。中、大尺度的结构面数量较少,单一结构面使应力波衰减发生较明显变化,应在建立单一结构面的传播和衰减特性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应力波的特征频率变化和频谱偏移规律与岩体结构的关系,采用应力波时空衰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多结构面耦合作用对应力波衰减的影响规律。

  • 标签: 结构面尺度 应力波 影响因素 衰减规律 研究进展
  • 简介:为了对闪速炼铜企业进行科学地能效分析进而提高其能效水平,针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及其结构组织特征,提出了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多层级多尺度的能效在线评估与分析方法。基于热力学和热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定义了能效分析的基本指标,详细介绍了多层次多尺度能效分析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产品产量参量在线估算、间歇式生产过程作业时间在线自动识别等方法解决了在线分析的关键技术难题。

  • 标签: 能效分析 节能降耗 实时 铜冶炼过程 多层级 多尺度
  • 简介:根据其应用来控制纳米粉末的形貌是制备纳米粉体十分关键的技术特征,本文讨论了沉淀法制备纳米粉末的特点及其形貌控制的措施,并对形貌控制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沉淀法 制备 纳米粉体 形貌控制 生长基元
  • 简介:纳米材料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其一维方向上的达到纳米级别(1~100nm)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国家自然基金委在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纳米科学是在纳米上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组成、特性、制造方法以及由纳米结构集成的功能系统的科学,主要包括纳米表征技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环境、催化领域的应用,纳米器件与制造,纳米生物医学以及纳米标准与安全等五个领域的研究。

  • 标签: 纳米材料 可控合成 应用 氧化铈 纳米科学 制造方法
  • 简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来制备ITO纳米粉末,探讨了反应终点pH值(分别为7,8及9)和煅烧温度(分别为350℃,650℃,750cc及850℃)对ITO粉体性能的影响,借助TG—DSC、XRD、SEM、HRTEM、FT-IR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得到如下结论:在液相中加入硅酸钠,反应温度为60℃,反应终点pH值为8,老化制度为60min,煅烧制度为750℃/2h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ITO纳米粉不含SnO2相,呈显著的单相结构,是一种立方结构的In2O3固溶体;粉体粒径在30—60nm之间,比表面积为34.26m^3/g,形貌为近球形,颗粒均匀,且分散性能良好,在波数840—3164cm。范围内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达66%~94%。

  • 标签: 纳米粉末 化学共沉淀 前驱体 ITO
  • 简介: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铅锌矿是我国一个千米深井矿山,其下属8号矿体采深已达1200余米,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地应力高,导致地震活动频发。本文根据震监测数据及井下开采活动,对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诱发模式以及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主要与开采活动及地质构造有关,根据发生位置、震级大小、破坏特征可将地震的诱发模式分为应变破裂、矿柱冲击以及断层滑移破裂三类,阐述了各自的发生机制。提出以地震学参数一活动率∑N/Δt、视体积VA、能量指数EI的时间序列曲线来预测矿震灾害,并对其物理意义及破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现场应用后证明:地压灾害发生前,活动率∑N/Δt及视体积VA急剧增加,能量指数EI突然降低。

  • 标签: 深井开采 微震活动 时空分布 预测预报
  • 简介:10月25日下午,“纳米稀土材料在金属耐磨材料中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验收会在安徽工业大学佳山校区会议中心举行,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安徽工程大学、南京工程学院、马钢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五位专家组成。会上,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魏先文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以及学校在学生培养、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司大杰就验收要求作了说明。

  • 标签: 金属耐磨材料 纳米稀土材料 技术 应用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工业大学
  • 简介:为了提高激光二极管的寿命与功率密度,对片激光器的兴趣正在增加。片激光器的费用较传统的要低,制造技术也相对简单。此外,这类激光器可以有效地解决将激光二极管的发散光束与低相干性的光束转换或受衍射限制的光束,即光谱上纯的激光模式。而且,片激光器是波长可调谐的,新近甚至已是Q开关激光器。这样就打开了镇模操作与倍频的途径。

  • 标签: 微片激光器 激光二极管 激光模式 可调谐 发散光束 输出功率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通过在负极中采用微细管结构的材料,可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功率密度提高数十倍。负极采用的材料是“结晶性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多孔材料”。其结构由直径SNMP左右的微细管规则地排列而成,通过这种微细管,不仅锂离子与电解液能够容易地流向电极内部,而且还具有增大锂离子吸附的表面面积的作用。由此,在维持与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相同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可提高功率密度。

  • 标签: 纳米多孔材料 锂离子电池 高功率密度 负极材料 日本科学家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简介:介绍了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应用铌合金化技术生产HRB400E高强抗震钢筋的生产情况。经检验,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完全满足国家最新标准要求,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铌微合金化 HRB400E 化学成分性能
  • 简介:600MPa级合金钢已广泛用于汽车底盘大梁,通过对制管用600MPa合金钢的工业试制,对产品热带及制管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与Q345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600MPa合金钢制管后的整体性能优于Q345矩形管。

  • 标签: 微合金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利用水平连铸生产设备进行了稀土镧合金化TP2铜管工业化试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手段,研究了样品成分、组织、缺陷及稀土镧的收得率等。结果表明:稀土镧合金化TP2铜水平连铸管坯含镧24~30ppm,杂质元素硫被有效地去除,组织明显改善,表现为晶粒细化、靠近铸坯内壁分布的裂纹产生几率降低;镧实际收得率为10%~15%,镧大多被氧化成浮渣聚集在铸造炉后膛;稀土镧合金化TP2铜管坯外表面裂纹沿着轴向不连续分布,而且裂纹较大、较长、较多,裂纹径向最大深度为490μm。

  • 标签: 稀土 微合金化 TP2铜 水平连铸 工业化试验
  • 简介:本研究选取相成分单一的紫钨和相成分不单一的蓝钨作为原料,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结果表明:紫钨WO2.72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分散性好,是适合做晶硬质合金的原料.

  • 标签: 微晶硬质合金 氧化钨 氢还原 超细钨粉 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