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结合图、表和公式综述材料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理论研究现状,包括连续介质力学、结构动力学、缺陷动力学、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其中,量子力学属于微观层次,分子动力学主要属于介观层次,其余属于宏观层次;进而讨论材料设计领域构建材料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沟通与整合各层次理论跨尺度关联问题。最后,介绍现阶段材料设计知识库和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纯理论计算方法等4种途径。

  • 标签: 材料设计 跨尺度关联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模拟 理论计算
  • 简介:采用MM—100摩擦试验机检测作者制备20种铜基摩擦材料干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单位摩擦表面吸收能量为2979J/cm~2和5880J/cm~2条件下,材料均具有较高摩擦系数和较低磨损量,说明铜基摩擦材料也可用于重负荷制动器。

  • 标签: 摩擦材料 摩擦系数 磨损量 干式制动
  • 简介: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钢铁研究总院在国家科技休制改革过程中于1998年发起成立股份公司,2000年5月在深圳上市。公司以高新技术材料及制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分为超硬和难熔材料及其制品、金属功能材料及制品、特种金属材料及制品、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先进工程制造技术等5大业务领域,下设9个分公司事业部、11个参控股公司。

  • 标签: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难熔材料 制品开发 钢铁研究总院 高新技术材料 金属功能材料
  • 简介: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钢铁研究总院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于1998年发起成立股份公司,2000年5月在深圳上市。公司以高新技术材料及制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分为超硬和难熔材料及其制品、金属功能材料及制品、特种金属材料及制品、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先进工程制造技术等5大业务领域,下设9年代发公司事业部、11个参控股公司。

  • 标签: 科技体制改革 难熔材料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品开发 钢铁研究总院 高新技术材料
  • 简介:详细论述C/C复合材料金相样品制备方法和金相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以及控制和消除它们方法。此方法可确保获得一个平整、能反映C/C复合材料真实显微组织和结构金相样品。

  • 标签: C/C复合材料 真空浸渍 磨光 抛光
  • 简介:采用钢纤维作增强纤维相、MoS2作润滑相,酚醛树脂为粘接相,并加入各种填料配制成一种树脂基半金属复合摩擦材料,将该材料与灰铸铁组成摩擦副,用D—MS定速摩擦试验机测定摩擦副在不同温度下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磨屑形貌,探讨该复合材料磨损主要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摩擦副摩擦因数在0.35~0.40之间,比较稳定;低温磨损较小,但高温磨损较大且伴随有较强烈振动和噪声。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磨损主要由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所控制,前者产生磨屑颗粒较大,而后者磨屑颗粒则很细小;中温、高温磨损主要由有机物热分解和摩擦表面膜破裂、脱落所引起,磨屑多呈薄片状,MoS2高温氧化可能是增大复合材料磨损重要因素。

  • 标签: 复合材料 树脂基摩擦材料 磨损机理 形貌
  • 简介:分别以针刺编织预制体(2.5D)和三维编织预制体(3D)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结合高温熔渗工艺制备2种不同预制体结构C/C-SiC-Zr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三点弯曲实验和压缩实验研究材料力学性能,得出不同预制体对最终复合材料断裂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材料SiC与ZrC呈偏聚态分布,2.5D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高达147.38MPa,252.4MPa;与3D复合材料相比,2.5D复合材料强度分别提高了192%和90.7%。这主要是由于2.5D复合材料纤维含量少,孔隙多,反应后密度较高所致。

  • 标签: C C-SiC-ZrC复合材料 预制体结构 断裂性能
  • 简介:由中南大学刘咏教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汤慧萍教授著成《粉末冶金钛基结构材料》一书已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有色金属理论与技术前沿丛书”之一,主要针对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钛合金和钛铝金属问化合物,

  • 标签: 粉末冶金 结构材料 钛合金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南大学 出版社
  • 简介:本文从基体材料研究、固体润滑剂使用、研制工艺三个方面综合评述镍合金基高温自润滑材料研究状况,并指出开展镍合金基高温自润滑材料研究具有较大实用意义。

  • 标签: 镍合金基 高温自润滑材料 减摩材料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主相为V2AlC和少量VCx和AlV3。2V/Al/C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Sn可促进单相V2AlC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产物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采用Ag-Cu-Ti钎料连接C/C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连接层微观结构与相组成,并测试连接层剪切强度。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连接层剪切强度跟连接温度与保温时间有关;在850℃、保温30min条件下获得连接层剪切强度最高,达到26.7MPa;同时连接层与基体材料形成机械嵌合,界面发生元素扩散和冶金反应。钎焊连接层形成固溶体和化合物,包括Ag(s.s)、Cu(s.s)、Cu4Ti3和TiC。剪切断口形貌表明钎焊层与C/C坯体之间结合较好,具有一定连接强度。

  • 标签: 炭/炭复合材料 AgCuTi 钎焊连接 组织结构
  • 简介:金属基固体自润滑材料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其在特殊条件下具有优良摩擦学特性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为促进该类材料研究与应用,作者综述某些金属基固体自润滑材料研究概况,重点介绍其摩擦学特性或相关物理机械性能,并提出了该类材料几个值得重视发展趋势。

  • 标签: 金属基固体自润滑材料 摩擦学 固体润滑剂
  • 简介:针对国内对高性能隔热材料广泛需求,以炭纤维毡为预制体、热固性树脂为先驱体,采用浸渍-固化-炭化方法制备新型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研究浸渍液浓度、树脂和毡体类型、层间粘接剂浓度和类型、固化时所加外部压力等因素对材料密度影响,并借助扫锚电镜观察、分析样品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长纤维毡作预制体、呋喃树脂作先驱体,浸渍液浓度为8%,层间粘接剂选用环氧树脂,固化压力为1200MPa时,炭/炭复合材料密度为0.17g/cm^3,热导率为0.19W/(m·K)。

  • 标签: 隔热材料 炭/炭复合材料 低密度 影响因素
  • 简介:聚乳酸-乙交酯(PLGA)因具有优良可降解性而在医用生物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表面缺乏细胞识别位点,以及存在亲水性和细胞亲和性不足等缺点,影响了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生长。为了得到生物功能和亲水性均较理想聚乳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在材料中引入胶原或多肽对其进行改性,赋予材料生物信号,以提高其生物功能,使其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和临床应用更加广泛。该文主要对PLGA仿生改性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 降解聚合物 亲水性 仿生改性
  • 简介:稀磁半导体(DMS)材料日益受到科技界和工业界关注。本文根据ZENER模型研究稀磁半导体材料居里温度。计算结果证明:同种基质材料掺杂不同金属元素,低价元素掺杂形成DMS材料居里温度较高。在考虑反铁磁性交换作用时,低价元素掺杂形成DMS材料居里温度与高价元素掺杂形成DMS材料居里温度差别,比不考虑反铁磁性交换作用时居里温度差别更为明显,且差别随反铁磁性交换作用相对强度增加而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具有高居里温度DMS材料提供参考。

  • 标签: 稀磁半导体 居里温度 掺杂浓度 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 简介:对Cu-W-Ni-C与Ag-ZnO10触头材料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在相对密度相同时,CuW-Ni-C材料电阻率与Ag-ZnO10材料电阻率接近,而硬度高于Ag-ZnO10材料硬度.温升和通断能力试验结果表明:Cu-W-Ni-C材料在电力机车电器上完全可替代Ag-ZnO10材料.

  • 标签: 触头 Cu-W-Ni-C材料 Ag-ZnO10材料
  • 简介:本文研究Fe—Cr—Mo—Nb—C材料制造工艺和性能。结果表明,在真空及适当烧结温度下,可实现烧结致密化。材料密度>7.3g/cm~3,淬火态硬度可达到HRA76以上。

  • 标签: 铁基耐磨材料 制造工艺
  • 简介:研究不同成分二元系HA-Ti和三元系HA-BG-Ti复合生物材料烧结收缩率、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微观结构、物相结构及化学成分等.结果表明:二元系HA-Ti复合材料烧结收缩率变化曲线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1.2%降至3.3%;三元系烧结收缩率变化曲线呈"S"形,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23.1%→16.2%→21.8%→17.1%),且HA-BG-Ti三元系复合材料烧结收缩率普遍高于HA-Ti二元系烧结收缩率.当钛含量达到50%~60%时,HA-Ti系复合材料抗压强度达到最小值68MPa,而HA-BG-Ti系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却达到最大值131MPa;二元系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停滞在40MPa左右,而三元系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曲线在钛含量为70%~75%时出现最大值64MPa;总体上,三元系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均高于二元系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由于HA-BG-Ti复合材料HA-Ti相界面依托生物玻璃以复杂强键相结合,HA-Ti系复合材料HA-Ti相界面存在CaTiO3等脆性相,因而从理论上解释HA-BG-Ti三元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好于HA-Ti二元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原因.

  • 标签: HA-Ti HA-BG-Ti 生物玻璃 强化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SiO2颗粒(n-SiO2)、纳米SiC晶须(n-SiCw)和碳纳米管(CNTs)3种不同形态纳米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纳米添加相对铜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物理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相可以显著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硬度,其中n-SiCw增强效果优于n-SiO2和CNTs;CNTs/Cu减摩耐磨效果优于SiO2/Cu和SiCw/Cu;0.75%-CNTs/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优良减摩耐磨性能,是综合性能最佳复合材料

  • 标签: 纳米相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 简介:成本高、制备周期长、抗氧化性能差是目前C/C复合材料存在主要问题.作者简述碳纤维对C/C复合材料成本影响,重点介绍国内C/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和抗氧化涂层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发展方向.

  • 标签: C/C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抗氧化 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