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江汉油田由于地层水矿化度特别高、区块小,限制了一些三次采油方法的开展。本文通过室内平面模型、长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地层韵律、注气位置、倾角、水气比等因素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氮气非混相驱筛选标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选择黄场油田黄16井区开展井组水气交替方式氮气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增油效果显著。

  • 标签: 注氮气 采油方法 水气交替方式 非混相驱油 驱油机理 采收率
  • 简介:在国内外油田开发设计文献中,确定油藏驱动类型和注水方式的方法各不相同,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分析油田调整效果时容易混淆,应用很不方便。本文论述了油藏驱动系统的分类依据.总结了不同驱动类型油藏的开发特点,研究了鉴别油藏驱动类型的方法,提出了注水系统的命名原则,明确了选择注水方式的条件,为优化油田开发设计方法提供科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依据。

  • 标签: 油藏 驱动类型 注水方式 油田开发 开发方案
  • 简介:江汉盆地盐间特殊油藏赋存于上、下盐岩夹持的非砂岩地层中,其岩性为细晶一巨晶钙芒硝岩、泥晶含铁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以薄层状、页片状韵律性沉积为特点。本文从岩心观察描述入手,通过核磁共振、CT、电子探针等多项先进技术,结合成像测井、CSU测井和钻井资料,详细研究了储层岩性、物性及储集类型。通过五种非常规开采方法矿场试验,研究了一套完善的适合盐间特殊油藏开采方式

  • 标签: 江汉盆地 盐间特殊油藏 地质特征 开采方式 储层 岩性
  • 简介:利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特性测试装置,对四种脱气原油在不同渗流介质内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用三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毛细管内粘度次之,岩心内渗流时的视粘度最高;特别是原油在岩心内渗流时,岩心渗透率越低,原油视粘度越高,并且可能表现出非牛顿特性,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分析认为。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心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为了研究原油的流变性,建议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原油地下流变性,该测试结果才能更好指导油田开发。

  • 标签: 渗流介质 原油 流变性 实验研究 渗流测试 粘度
  • 简介:驱油微观模拟实验是研究储层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渗透性储层的微观仿真模型及不同粘度原油、不同驱替压差的水驱油微观模型实验,较好地揭示了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和挖掘储层剩余油潜力阐明了机油,指出了方向。

  • 标签: 储层 仿真模型 微观模拟 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 简介:新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证实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在0-300℃条件下,饱和水泥质实验材料(高岭土)产生了0-1500×10^-6应变量,干的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仅仅为0-150×10^-6,饱和水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大约为0-590×10^-6。新的实验结果证明,热动力可以产生热应变,热能可以转换为应变能,高压对于泥底辟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构造 动力学 成因机制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