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该文分析了济阳坳陷潜山的类型,根据上覆地层的特点把潜山划分为正常沉积型潜山、非正常沉积型潜山和断层进入型潜山,探讨了每种潜山的潜山界面的识别方法,最后以埕岛潜山为例作了具体分析,可为现场地质技术人员卡取潜山界面提供指导。

  • 标签: 识别方法 济阳坳陷 古潜山 界面 下古生界 上覆地层
  • 简介:该文在对汶东凹陷主要构造特征进行剖析的前提下,结合大量现场地质资料,对该区储集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提出了近系大汶口组地层既是主力生油层,又是主要储集层的认识。认为该区主要储油岩是碳酸盐岩、油页岩和砂岩;主要储集空间是原生孔隙、裂缝和次生溶孔;断裂构造控制着凹陷的形态和沉积,控制着裂缝发育带,控制着油气藏分布。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汶东凹陷 储集层 裂缝 溶蚀作用
  • 简介:王判镇潜山带发育白桥、任凤、王判镇三条深大断裂,将潜山自北向南分割成Ⅰ、Ⅱ、Ⅲ排山,下生界圈闭形成时间早于石炭一二叠纪二次生气运聚期。该区火山活动频繁,火成岩广布,奥陶系储集条件好,济阳地堑和曲堤地垒二次生气中心的煤型气对本区贡献不大。文章指出Ⅰ排山和Ⅱ排山大部也为煤型气二次生气中心,具备煤型气气源条件,石炭一二叠系泥岩和铝土质泥岩、灰岩为优质的盖层,是寻找煤型气及其与幔源气混源的有利场所。Ⅲ排山不具备煤型气气源条件,而具备幔源气气源条件,是寻找幔源气的有利场所。

  • 标签: 王判镇潜山带 下古生界 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 简介:南堡地区是冀东油田近年来非常重要的产区,主要生产层位是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解决该地区单一地质录井难以判别油水层问题,通过统计近系的气测资料和试油资料,分析多口已试油井的气测全烃、烃组分、峰基比及派生参数特征,优选两组气测参数C1/C3-Wh、Wh-C2/C3,建立了适合于南堡地区的气测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进一步将气测录井与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相结合,建立了适合该区的峰基比一三维定量荧光对比级别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该地区58口井现场综合解释,其中已试油26层,符合21层,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储集层物性差、四性关系不明显的油水层识别难题。

  • 标签: 南堡地区 古近系 气测参数 三维定量荧光 综合解释
  • 简介:Y1潜山在三维地震剖面上潜山形态完整,但实钻结果显示前震旦系界面深度与地震剖面潜山界面反射深度相差较大,该文针对Y1井构造落空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通过与郑家潜山对比分析,提出潜山形态不落实是其主要原因并且与该潜山上覆厚达几百米的砾岩盖层有关,与通常的沟扇对应理论不符。在今后的勘探中,应用地震资料针对潜山上覆砾岩反射速度的问题,如能变速成图,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勘探的盲目性。

  • 标签: 砂砾岩扇体 潜山 对应关系 地震剖面 界面反射 前震旦系
  • 简介:在水平井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实际目的层深度与预测深度不一致的情况(加深或提前进入),以致无法正常着,为了达到地质目的,就需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来保证成功着。为此,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场不同情况,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稳斜探顶法和快速增斜法两种补救措施。大量的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弥补水平井由于无法正常着而带来的地质损失。

  • 标签: 水平井 非正常着陆 补救措施 稳斜探顶 快速增斜
  • 简介: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气资源。现已引起广泛关注,其自生自储的特点使得大套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成为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位。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对渝东南地区寒武系、志留系地层的对比研究,讨论了渝东南地区下生界黑色页岩的分布特点,认为其有利层位主要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牛蹄塘组页岩主要分布于东部及东南部,北薄南厚,西北部埋藏较深,东南部有一定程度剥蚀;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厚度极大且分布较稳定,北部埋藏较深,东南部剥蚀程度比较严重。

  • 标签: 页岩气 渝东南地区 黑色页岩 分布特点
  • 简介:水平井开发技术在渤海油田不断成熟和应用,水平井实施过程中的随钻跟踪已经成为开发人员的重要工作。油田开发调整的各个阶段,受到不同钻井平台、钻井设备、测量系统及预测精度的影响,不同批次调整井的深度通常存在误差,给水平井着时的随钻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通过对Q油田近几年实施的144口综合调整井深度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了过路层油水界面读值法、等高程地层比对法和地震时深转换计算法3种深度误差判别及随钻调整方法;明确了以上3种方法分别适用于过路底水油藏、油田内部井间加密调整、油田边部或地层变化在大区域调整3种情况。上述方法及策略已在Q油田实施的35口调整井中成功应用,通过准确判断水平井着过程中的深度误差,及时调整靶点深度和井轨迹,水平井着成功率达到100%。

  • 标签: 水平井 深度误差 着陆 油水界面 相对高程 时深转换
  • 简介:水平井着点控制过程中,地层倾角对斜深校直后的地层厚度影响较大,既影响标志层的选取,也影响着点垂深预测的精准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视垂厚度对比模式为核心,建立了大庆油田水平井着点控制方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实钻井的视垂厚度对比模式,地层真实还原后与邻井对比,进行标志层的准确选取并计算出最接近地层真实构造的倾角;通过地层倾角选择合适的预测公式,逐步推算着点的垂深;结合随钻录井资料及时判断轨迹着,弥补测井曲线的盲区。2017年上半年经过大庆油田36口水平井的实际应用检验可知,该项技术的作用显著,平均入靶成功率达到了97.2%。

  • 标签: 水平井 着陆点 地层倾角 视垂厚度 垂深
  • 简介:据《油价网》2018年9月10日报道,挪威石油部日前表示,在发起最新一轮挪威大架成熟区块的勘探开发招标后,已收到38家石油公司的投标。挪威石油部指出,这38家石油公司涵盖大型国际石油巨头和中小型勘探公司。Equinor、康菲、道达尔、温特哈尔、埃尼等都在投标公司之列。"石油公司对挪威大架的油气勘探开发表现出如此高的兴趣,将对挪威油气行业的未来价值创造、就业和国家收入产生重要利好影响。"今年5月,挪威宣布新一轮成熟区块许可证发放,招标区域主要位于挪威海和巴伦支海.

  • 标签: 石油公司 勘探项目 大陆架 挪威 油气勘探开发 竞标
  • 简介:我国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实现重要突破。记者2019年2月27日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获悉,截至当日,两口页岩油水平井——官东1701H井、官东1702H井已自喷超260d,原油日产稳定在20~30m^3,官东地区已形成亿吨级增储,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渤海湾盆地率先实现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大港油田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是继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个油气田,勘探开发范围地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

  • 标签: 页岩油 中国 陆相 油田形成 石油 增储
  • 简介:为解决济阳坳陷义和庄地区下生界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应用常规录井结合钻时的识别方法精度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参数特征不明显的难题,引入机械能指数(KMSE)。利用它与现场录井实时钻时、全烃曲线的变化特征可实现该娄储集层物性优劣的直观判断,钻时曲线变小、机械能指数曲线增大,形成交会,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层物性越好;气测全烃增大、机械能指数曲线也增大,两者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层物性越好。该方法在义和庄地区YG85井下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常规录井识别该类储集层的不足,消除了成像测井比较昂贵且无法满足现场实时评价要求的弊端,实现了碳酸盐储岩集层的快速识别。

  • 标签: 机械能指数 碳酸盐岩 裂缝型储集层 下古生界
  • 简介:针对渤海油田随钻着过程中气油界面识别困难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录井资料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识别气油界面的气测录井方法。首先通过气测重组分变化趋势初步识别气油界面,然后用气测比率参数趋势法验证确认,最后选择合适的着点位置,地质导向水平井着。该技术方法2015—2016年在渤海油田7口水平井进行的应用表明,可为水平井随钻着决策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依据,成功避免了水平井二次着.平均每口井节约作业时间12h,7口井共降本近百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气测录井 气油界面 随钻着陆 地质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