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南祁连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灰岩和少量的白云岩,其中最佳储集体鲕粒灰岩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大加连组;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裂缝;储层物性差,为特低孔、低渗储层。研究认为,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孔、渗性具有改善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对储层孔、渗性具有破坏作用,导致储层孔、渗能力变差。根据储层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Ⅲ类和Ⅳ类储层。

  • 标签: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南祁连盆地
  • 简介: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特有的异常地质体。研究认为:底辟构造是深部泥底辟与浅部流体底辟的结合体,其一直并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同底辟类型间天然气勘探潜力不同,高、中能量底辟区勘探潜力较大;同一类型底辟构造,底辟非塌陷区勘探潜力更大。

  • 标签: 底辟 地震成像 勘探方向 莺歌海盆地
  • 简介:对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值〈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指示了乌南油田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较强还原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藿烷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反映其主要为低成熟原油。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源对比研究,指出乌南油田原油和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下干柴沟组烃源岩之间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性很好。原油类型的一致性为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原油运移提供了基础条件。含氮化合物分析结果反映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咔唑类化合物浓度存在减小的趋势,而异构体化合物中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表明乌南油田原油自西注入,向北和东南方向运移。由此确定位于乌南油田西侧的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为其油源区,从而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 标签: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乌南油田 柴达木盆地
  • 简介:地质储量和水侵量是确定气藏开发规模及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传统的视地层压力识别法是判别气藏驱动类型的常用方法,但对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水驱作用不强的气藏,其早期的压降曲线为一条直线,容易被误判为定容无水驱气藏,所计算的储量要比采用水驱气藏计算出的储量高。以涩北二号气田A气藏为例,应用视地质储量法,在不需要知道水侵量大小的情况下直接应用生产动态数据,绘制出气藏视地质储量变化曲线,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质储量,再把计算得到的地质储量代入视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即可反求出水侵量的大小。该方法简便、实用,对指导气田的后期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水驱 气藏 地质储量 水侵量
  • 简介:针对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区块间能量不均、子波差异、空面元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基于覆盖次数的能量优化调整技术、时差计算和调整技术、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加剩余静校正技术以及叠后插值、叠后时间偏移技术等,来确保区块间振幅能量分布和子波特征分布均匀,无闭合差存在。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技术在深、浅层均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偏移剖面无空间假频存在,且信噪比得到提高。

  • 标签: 三维地震资料 连片处理 一致性处理 互相关计算 插值 叠后时间偏移
  • 简介:通过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的构造、沉积地层和成藏要素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其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丽水—椒江凹陷古新世主断陷期分为4幕断陷,其中初始断陷Ⅰ幕以湖相沉积环境为主,之后过渡为海相沉积环境,该凹陷存在3组烃源岩及3套储盖组合,其中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且其类型以Ⅱ型为主,生烃潜力良好,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集层以砂岩为主,其中灵峰组和月桂峰组砂岩为Ⅲ—Ⅳ类储层,明月峰组砂岩为Ⅲa—Ⅱb类储层,物性受凹陷内顶封型异常高压系统改造优化。断陷早期的(扇)三角洲、滨湖、滨海砂体和上灵峰组上部及明月峰组下部的浅海泥构成的下储盖组合靠近主力烃源岩层,且异常高压系统增储滞排,因此储盖配置条件良好,勘探前景佳。预测凹陷内洼槽带生烃中心上方、灵峰潜山两侧及丽西次凹西斜坡的优势成藏构造带是研究区内有利的远景勘探区带,并识别划分出三大类共11个有利构造带。

  • 标签: 油气成藏条件 叠合断陷盆地 勘探方向 丽水—椒江凹陷
  • 简介: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地层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明确勘探方向,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岩相与地震相响应关系并进行火山岩识别和预测。从钻井岩心和铸体薄片研究入手,在明确研究区火山岩岩性和岩相特征基础上,通过详细的井震标定,结合目的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归纳出岩相与地震相的响应关系,进而开展了火山岩储层预测。研究表明: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岩相以溢流相、火山岩沉积相为主;地震反射主要表现为弱振幅空白透镜状反射相、中—弱振幅弱连续丘状反射相、中—强振幅中连续层状反射相;岩相识别和预测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具中心式喷发特征,火山体呈层状或锥状,且具陆上和水下喷发并存的特征。结合成藏条件,认为中距火山口的杏仁状熔岩分布区是有利勘探区带。

  • 标签: 火山岩 岩相 地震相 溢流相 三塘湖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