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为解决HV高强度凝胶堵水技术现场效果与室内性能评价存在差异等问题,以吴起区块延10油藏为例,提出了关井后管柱内动态压力对凝胶堵水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添加LCR促进剂优化出一种改进型HV高强度凝胶堵水体系,基于成胶时间、稳定性、动态压力及安全性能等进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快速成胶可以解决动态压力对凝胶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同时优化得到了改进型HV高强度凝胶堵水体系,即为0.8%改性聚合物主剂+5.5%低聚酚醛树脂交联剂+0.03%助剂+0.012%LCR的促进剂,其成胶时间、成胶强度、老化稳定性、施工安全性均符合封堵要求和施工要求,并能在动态压力下保持稳定性和抗剪切作用。矿场试验后,取得了很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措施井降水最高达37.78%,平均日增油2.89t,且有效期达9个月,取得了良好的堵水效果。

  • 标签: 凝胶 动态压力 稳定性 抗剪切作用 矿场试验 措施井
  • 简介:多期高原隆升运动导致羌塘盆地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地下断裂发育。前期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单炮记录中干扰波类型繁多,有效信号常淹没其中。通过野外地震组合方法对干扰波进行压制必须对其传播特征及属性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利用单炮记录结合雷达图技术分析了探区主要干扰波的类型、传播方向、速度、频率和波长等特征,然后通过抽取不同组合基距的共接收点道集,分析了不同组合基距接收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分析发现:单点接收时(组合基距为0m),对探区干扰波压制效果差;随着组合基距增大,对高频、低速、较短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逐渐变好;当达到最大组合基距160m时,能较好地压制高频、低速、短波长的干扰波,提高原始资料的品质,而对高速、较长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较差,必须进一步增大组合基距或利用多道混波处理技术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压制。利用盒子波技术调查干扰波有利于对低信噪比地区干扰波进行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在地震资料采集及多道混波处理过程中压制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 标签: 低信噪比 盒子波技术 共接收点道集 雷达图分析 干扰波属性
  • 简介:南美W油田T5B砂岩储层具有横向上岩性变化快、垂向上多套薄砂体叠置等特点,对其进行识别和描述难度较大。针对W油田7井区W-7KH井水平段钻探效果不理想以及W-7C井和W-7D井2口井油水关系矛盾等问题,提出了"平剖相结合"的储层预测技术思路。首先通过半定量地震振幅解释及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建立了T5B砂岩储层厚度与地震均方根振幅的关系,并确定了储层与非储层纵波阻抗数值范围,较好地刻画了T5B砂岩储层的横向展布范围;然后采用高分辨率拟声波阻抗反演方法,有效识别了T5B砂岩内部薄泥岩隔层,描述了砂体的垂向叠置关系,解决了油水界面不统一的矛盾。研究思路和结果对油田下一步的滚动开发、水平井段设计及精细油藏描述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 标签: T5B砂岩 砂体边界 砂体叠置关系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拟声波阻抗反演 W油田
  • 简介:在同位吸水剖面测井中,沾污给测量精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中分析了沾污类型及沾污消除校正系数,根据吸水剖面中分配前的同位沾污并不影响资料解释的结果,分配之后的沾污破坏了地层注入量、同位滤积量及放射性强度三者之间的正比关系,以及影响分层相对注水量的解释精度这些特点,介绍了沾污校正的沾污面积归位模型及计算方法,并把该方法应用于资料解释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沾污类型 沾污面积 归位模型 计算方法
  • 简介: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是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因其低孔、低渗及非均质性强等原因,使气层识别和评价存在一定难度。根据致密砂岩储层岩性控制物性以及物性控制含气性等特点,依据测井资料.建立了测井解释参数模型:应用无阻流量与声波时差、深侧向电阻率、泥质含量、孔隙度及含气饱和度的交会图法对太2段有效气层进行识别,建立识别气层标准。通过23口开发井测试层段的测井解释成果对该区确定的有效气层判别标准进行检验,其符合率达到86.96%,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致密砂岩 气层识别 测井 无阻流量 太2段 大牛地气田
  • 简介: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阿尔及利亚438b区块三叠系SerieInferiere段的辫状河沉积特征。采用熵权法,综合考虑孔隙度、砂岩密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和夹层频率等6种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计算了研究区三叠系SerieInferiere段储层平面非均质综合指数,并在沉积相约束下,绘制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展布图。该方法充分利用熵权法的弱化和强化,即去同存异的特点.较准确地表征了研究区储层的非均质性。

  • 标签: 储层 非均质性 三叠系 综合指数 Oued Mya盆地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可划分为3个沉积层序,其中SQ8(山2段)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主要砂体发育于低位体系域。SQ8—LST可细分为3个进积型准层序组,其砂体呈进积式向湖盆推进,自下而上分为L1,L2和L3准层序组,砂体厚度由薄变厚,分布面积由小变大。L1准层序组仅在研究区西北部发育一支近南北向展布的主砂带,砂岩厚2~10m,砂带宽10~15km,延伸约100km;L2,L3准层序组的砂体分布格局相似,砂岩厚度为4~20m,发育5~6支近南北向、北东向展布的砂带,砂带宽10~25km,延伸200~230km。L1准层序组为大规模海退之后的初始充填沉积,其砂岩成分复杂、分选差,储层物性相对较差,而向上至L2,L3准层序组,储层物性明显变好。有利的储集砂体为发育于低位体系域中上部准层序组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物性略优于三角洲平原砂体,边滩砂体物性较差。

  • 标签: 准层序组 砂体展布 储层评价 山2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
  • 简介:该文结合岩石力学与构造地质学理论,以罗家寨地区断裂构造形迹为基础,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对该区的古构造应力场及嘉陵江组嘉四2段底部的裂缝发育与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嘉陵江组地层裂缝非常发育;②裂缝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特别是断层的交会部位和构造高点等部位。

  • 标签: 嘉陵江组 数值模拟 裂缝预测 罗家寨构造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西仁沟地区延长组长2储层为典型的低渗储层。针对其形成因素复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采取微观观察与宏观钻井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钻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长2储层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分流河道沉积背景下的长2储层砂岩具有沉积物粒度偏细、成熟度较低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圈闭类型主要为构造一岩性圈闭;大量发育的泥质和钙质夹层造成油水纵向分异程度较差,并进一步分隔油层,使单油层层内非均质性增强。总体上西仁沟地区长2储层的宏观展布受局部构造、储层岩性和物性的综合控制,对优质储层的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低渗透 成岩作用 非均质性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川西坳陷中段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区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普遍存在争议。该文在对孝泉—新场—合兴场、洛带—新都和马井等气田56个天然气样品的C1—C4碳同位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组分特征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的来源。研究表明:天然气碳同位的总体分布显示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正序特征;碳同位值在垂向上由深层须4段至中、浅层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直至下白垩统气藏,总体显示出减小趋势。利用δ13C2-δ13C1判别天然气成熟度,表明由深至浅天然气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中、浅层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天然气表现出热裂解气的特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气主要来自须5段和须4段,部分来自侏罗系自流井组。

  • 标签: 碳同位素 气源对比 天然气成因 中、浅层天然气 川西坳陷中段 四川盆地
  • 简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北部下二叠统山2段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山2段储层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山23亚段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溶孔,山22和山21亚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微孔;研究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储层的主要相带,储层特征受控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类型及其组合形式;研究区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山2段储层 子洲地区北部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永宁油田任山区块延长组长2油藏的富集规律,利用岩心分析测试、测井曲线以及试油等资料,对长2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长2油层组发育曲流河沉积体系,由河道砂坝、天然堤及泛滥平原微相构成,其中河道砂坝微相由灰白色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河道砂坝微相砂岩以长213小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为11.6%,渗透率变化较大,发育残余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较为强烈的成岩作用有绿泥石薄膜胶结,自生高岭石胶结及长石、岩屑颗粒的溶解作用,自生伊利石结晶度为0.57~0.88,表明砂岩整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长2油藏的分布受局部构造和供烃条件的控制,充足的油源供应是长2油气成藏的最关键因素,本区西南部靠近长2—长7暗色泥岩发育区,是长2油气最有利富集区。

  • 标签: 沉积相 储层特征 油气富集 长2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当砂岩为单层砂体或多层砂体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进行砂体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砂体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建立了砂体组合的测井、地震响应模式,并对各种砂体组合类型的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厚度较大的单砂体物性及含气性一般优于复合砂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的物性及含气性较好。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心滩砂体物性中等-较差,向下到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物性变好,且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分流河道叠置砂体物性最好。榆林地区山2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物性最好,分流河道单砂体及其叠置砂体物性较好。横穿沉积体系.由河道中心至河道侧翼物性变差。

  • 标签: 沉积微相 砂体组合 类型划分 预测 评价 山2段
  • 简介:二叠系山西组煤系地层山2段是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区榆林气田以山2段致密石英砂岩为主要储集层,而石英砂岩则是在普遍低渗致密储集层背景上相对高渗的砂岩储集类型。由于山西组煤系地层的孔隙水在较长的成岩时期呈酸性,致使石英砂岩的胶结物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低、硅质胶结物含量较高和高岭石十分发育的显著特征。石英砂岩的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次生溶蚀孔的孔隙组合,具有孔隙结构变化大、孔喉半径小、应力敏感性低和裂缝比较发育等特点。研究表明,在成岩期所遭受的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是造成山2段煤系地层石英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煤系地层 致密石英砂岩 储集特征 酸性水介质 成岩作用 山2段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为一套砂岩、泥岩及薄煤层互层组合,储层非均质性强,明显受地层基准面旋回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影响。通过对山2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分别建立了物性向上变差、物性向上变差复变好、物性变化不大等3种储层非均质模式;利用砂岩密度、砂体钻遇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参数描述了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中期形成的中期旋回层序储层非均质性弱,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到下降期储层非均质性强。

  • 标签: 高分辨率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非均质性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