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的构造、沉积地层和成藏要素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其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丽水—椒江凹陷古新世主断陷期分为4幕断陷,其中初始断陷Ⅰ幕以湖相沉积环境为主,之后过渡海相沉积环境,该凹陷存在3组烃源岩及3套储盖组合,其中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且其类型以Ⅱ型为主,生烃潜力良好,该区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集层以砂岩为主,其中灵峰组和月桂峰组砂岩Ⅲ—Ⅳ类储层,明月峰组砂岩Ⅲa—Ⅱb类储层,物性受凹陷内顶封型异常高压系统改造优化。断陷早期的(扇)三角洲、滨湖、滨海砂体和上灵峰组上部及明月峰组下部的浅海泥构成的下储盖组合靠近主力烃源岩层,且异常高压系统增储滞排,因此储盖配置条件良好,勘探前景佳。预测凹陷内洼槽带生烃中心上方、灵峰潜山两侧及丽西次凹西斜坡的优势成藏构造带是研究区内有利的远景勘探区带,并识别划分出三大类共11个有利构造带。

  • 标签: 油气成藏条件 叠合断陷盆地 勘探方向 丽水—椒江凹陷
  • 简介:潜山油藏具有埋藏浅、产量高、效益佳的特点。文章深入分析了二连盆地潜山成藏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以石炭系碳酸盐岩风化壳油藏代表的5种油藏类型,指出潜山的油气运移系统以断裂为主,其储集物性主要受断裂和风化淋滤作用的控制。研究结果对二连盆地及具相似地质条件的其它地区潜山油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潜山 成藏条件 断裂 裂缝 风化壳 成藏模式
  • 简介: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单元划分和展布格局、潜山圈闭类型和烃源条件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论述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的关系,将古潜山油气藏圈闭划分为古地貌和潜山内幕地层圈闭两大类,建立了油气运移具有先自上而下倒灌,再沿不整合面由低潜山带至中潜山带侧向运移注入潜山聚集成藏的"新生古储"成藏模式,辽西凹陷潜山带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古潜山 内幕结构 油气圈闭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 简介: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紧邻胜北、丘东、小草湖三大生油气凹陷。南北近物源沉积,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经历燕山期、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从北至南发育逆掩带、背斜带和斜坡鼻隆带,油气多期运聚成藏。目前,已发现鄯勒、恰勒坎、柯柯亚、玉果、七泉湖5个油气田,6套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为复式油气聚集带。燕山期古构造、现今构造高点、断层、储层、盖层等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下一步应在积极拓展J2s主力油气藏的同时,加强水西沟群J1-2sh油气藏的勘探及中—东段浅层油气藏的勘探。

  • 标签: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探勘方向 北部山前带 吐哈盆地
  • 简介:近年来,按照断块油气藏的思路,车拐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进展缓慢。通过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分析,该区侏罗系具备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深刻剖析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认为:古凸起高部位有利于形成地层圈闭,近东西向的断裂与南北向的沉积体系和东南倾的鼻状构造相配置,有利于形成断层-地层、断层-岩性圈闭;低位域的八道湾组和高位域的三工河组是最有利的勘探层位;坡折带之下的三角洲前缘是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疏导体系是控制古生新储型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拐地区 侏罗系 岩性油气藏 沉积体系 坡折带
  • 简介: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结合部位横跨川西坳陷和龙门山两大构造单元,包括龙门山前山带和龙门山前缘,二者以灌县—江油(关口)断裂界。由于龙门山自北西向南东的多期逆冲推覆,使得盆山结合部位断裂发育,且地层隆升遭受剥蚀,因此,油气保存条件对该区油气探勘至关重要。文中主要利用盖层、压力和沥青分布特征,并结合龙门山天然地震分布,对盆山结合部位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县—江油断裂上盘区域隆升剥蚀作用强烈,大面积出露下古生界地层,油气保存条件遭到破坏;其下盘深部海相层系则存在膏泥岩的保护,是将来深部勘探有利区;龙门山前缘地层发育完全,油气保存条件好。

  • 标签: 油气保存条件 盆山结合部位 龙门山 四川盆地
  • 简介:为了系统研究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利用野外露头观测、实验测试分析、概率统计等多种方法,分别对2套页岩的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条件及含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套页岩均具有有机碳(TOC)含量高、成熟度高、厚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干酪根为主、含气量较高的特征;2套页岩均夹有薄层粉砂岩、细砂岩,富含石英、长石等碎屑组分,易于破裂形成裂缝、微裂缝,页岩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及储集空间;2套页岩均对甲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现场解析平均含气质量体积分别为1.07m3/t和2.30m3/t。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2套页岩有利区分布面积,采用条件概率体积法对其资源潜力分别进行了评价,得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0.42万亿m3和0.38万亿m3,均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城口地区的明中—厚坪一带和巫溪地区的咸水—文峰—大同一带均可作为渝东北地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 标签: 页岩气 聚集条件 资源潜力 古生界 渝东北地区
  • 简介:为了获得塔里木A区古近系地层中膏泥岩在声波测井20kHz频率下纵横波时差之间及与其他静力学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开展了室内1000kHz高频声波测试。根据测试声波波速值、品质因子和频散方程外推20kHz频率的声波波速。2种频率下波速或声波时差对比分析表明:模拟地层条件下转换后的纵波时差(实验校正)与测井纵波时差更为接近;常温到85℃范围内相同净围压下波速和品质因子变化较小,波速变化可以忽略,品质因子变化范围5%~7%;在不断增加净围压条件下,波速和品质因子都增加,且幅度显著;模拟地层条件下与常温、常压下相比,纵波波速增量2.7%~8.4%,纵波品质因子增量27%~58%,膏泥岩频散度7.4%~24.4%,平均为15.12%,频散度较大。通过对频散方程变形得出了一种可直观表现本区膏泥岩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品质因子与波速降低幅度之间的表达式,同时根据膏泥岩品质因子影响因素.将该区古近系地层的膏泥岩纵波按由高到低划分为I,Ⅱ,Ⅲ共3个频散等级,最后探讨了频散效应在横波时差预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1000kHz和20kHz频率下,利用纵波时差预测的横波时差在该区膏泥岩声波时差变化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仅2%,误差整体随着石膏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这2种频率下纵横波时差拟合公式都可应用到横波时差预测(ft.0用测井纵波时差值进行预测)中,但由于膏泥岩频散度大,因而2种频率间声波时差值变化较大,应用时应进行频散校正。

  • 标签: 地层条件 膏泥岩 声波 波速频散 纵横波时差 品质因子
  • 简介:基于22口探井取心、测录井、地化及分析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金湖凹陷古近系戴一段具备阜四和阜二段2套烃源岩多源供烃的有利条件,其中凹陷断裂带油气来自阜四段烃源岩,斜坡带来自阜二段烃源岩。戴一段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发育,与上覆“五高导”泥岩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同时本区还具备了由砂层、断层、不整合面3种类型通道共同构成的良好油气运移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金湖凹陷构造油气藏和隐蔽油气藏2种成藏模式,其中构造成藏模式又可分为断裂带和斜坡带2种成藏模式,这对优选有利区带及下步勘探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戴一段 金湖凹陷 苏北盆地
  • 简介:湘西北地区广泛发育新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已有钻井中气显示活跃,揭示出该地区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在观察野外地质露头的基础上,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对陡山沱组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吸附性能等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优选了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湘西北地区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分布变化大,仅在大庸向斜地区沉积厚度较大,20~50m,有机碳质量分数0.5%~3.0%,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3.0%~4.0%,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为有利的生气条件;泥页岩储层矿物成分以脆性矿物为主,质量分数21%~78.7%,发育多种类型孔隙空间,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较高,多个泥页岩样品等温吸附实验统计显示,甲烷最大吸附质量体积为0.80~1.77m3/t,泥页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及吸附性能。湘西北大庸向斜地区构造条件相对稳定,保存条件较好,具有有利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可作为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 标签: 页岩气 成藏条件 陡山沱组 新元古界 湘西北地区
  • 简介: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储层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间湾暗色泥岩、致密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长7泥岩形成的异常高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高剩余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垂向叠合砂体与微裂缝向上运移进入长4+5储层,并沿连通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运移进入圈闭成藏,形成鼻隆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形成受烃源岩、沉积相带、微裂缝、鼻隆构造以及剩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长4+5油层组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成藏机制 林镇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压裂裂缝形态对低渗透油藏的生产影响较大。为了判断低渗透油藏人工压裂裂缝形态,采用公式计算、Kaiser效应地应力实验、微地震识别结合现场生产效果分析及监测等手段,研究了七里村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缝的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并验证了水平缝的形成。结果表明,当浅层油藏垂向主地应力最小时,压裂产生水平缝,深层油藏压裂则更容易产生垂直缝;压后产量增加明显、微地震直接显示水平缝特征,以及生产中不存在二次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窜层返排,均验证了七里村油田浅层压裂产生水平缝;通过将公式计算、室内实验、微地震检测等结果与压裂前后产量变化、现场施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并监测水平缝。该研究成果适用于同类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缝的监测。

  • 标签: 压裂水平缝 监测 计算 实验 微地震 压裂液返排
  • 简介:时深转换作为联系地震与地质的桥梁,是地球物理研究的一大热点.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时深转换的要求逐渐提高.渤海Q油田目的层明下段曲流河沉积,具有典型的低幅度构造特征,且地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低速异常特征.这两方面特征增加了该油田时深转换研究的难度.针对常规速度建模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种子点约束空间插值的平均速度场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地震资料并结合测井及地质分层,来确定低速异常带的分布;然后根据速度异常量的大小,在低速异常带范围内设置种子点并结合井点处的速度,进行空间约束插值,进而建立速度场并用于时深转换.从实际钻井情况来看,该方法预测精度较常规方法有了较大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 标签: 时深转换 低幅度构造 速度异常 种子点 空间插值
  • 简介: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的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的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物源区的面积来判断物源供给量的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的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的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的局部物源,它所提供的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的目标。

  • 标签: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
  • 简介: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储层300余块压汞样品、260余块铸体及100余块图像孔隙分析结果,参考前人关于碎屑岩储层特别是低渗透储层的划分标准,文章将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分为4类4个亚类,4类即低渗透层(Ⅰ类)、特低渗透层(Ⅱ类)、超低渗透层(Ⅲ类)、致密层(Ⅳ类),其中特低渗透层和超低渗透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主要储层类型,故又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以及油层厚度的常用划分标准等将二者各细分为2个亚类。

  • 标签: 低渗透 储层 分类 标准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Gabra组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性油藏勘探的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在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Gabra组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的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的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Gabra组沉积时期的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和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和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 标签: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 简介:阿尔凹陷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窄相带及相变快的沉积特征,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现象十分明显,渗透性砂体分布复杂,有利储层分布范围难以确定,严重影响储量的精确计算。针对上述问题,采用联合反演技术,对该凹陷储量上交区块的渗透性砂体开展精细储层预测,搞清了渗透性砂体的厚度变化规律及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达到了储量计算所需的精度要求,计算探明储量提供了重要参数和依据。实际应用证明,采用联合反演技术预测渗透性砂体精度较高,可以满足油田的储量计算需求。

  • 标签: 砂体 渗透性储层 拟声波反演 储层参数反演 阿尔凹陷
  • 简介:目前细分注水界限以油藏地质静态参数为主,已不能满足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细分注水的要求。综合考虑油藏动静态因素对细分注水的影响,建立特高含水后期细分注水级段数优化模型。研究表明,3级4段最优层段分级策略,且段内剩余油饱和度级差应控制在1.2以内。将饱和度级差划分为1.00~1.05,1.05~1.10,1.10~1.15,1.15~1.20共4个范围,建立3种不同的模型,分别优化了段内渗透率级差、小层个数和砂岩厚度界限,并对界限标准进行了公式回归。结果表明,层间剩余油饱和度级差越大,细分注水界限标准越苛刻。该研究结果胜利油田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细分注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细分注水 技术界限 剩余油饱和度差异 特高含水后期 胜利油田
  • 简介:致密油可划分为页岩油、互层或夹层型致密油和邻源型致密油3种,根据它们的地质特点和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型。结果认为:页岩油的成藏过程很特殊,既没有经历二次运移也没有进行初次运移,只发生原始运移:互层或夹层型致密油属于自生自储型,是初次运移的结果;邻源型致密油是一种过渡型油藏,介于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之间。是“膨胀力”驱动的结果,.基于这种认识,提出“膨胀流”驱动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邻源型致密油数值模型、互层或夹层型致密油的自生自储数值模型及页岩油数值计算的容积法模型。应用实例证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致密油 页岩油 裙边油 非常规资源 成藏模型 盆地模拟
  • 简介:页岩储层具有影响因素多、孔渗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评价难度大等特征,为了确定页岩气储层评价参数权重的大小,以重庆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页岩储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o)、有效厚度、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和渗透率均是影响该区页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2579,0.1331,0.1191,0.1496,0.1392和0.2011。通过对各参数进行模糊数学计算得到页岩储层的综合评价因子0.41~0.93,并以此为依据预测了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分布规律。

  • 标签: 页岩气 储层评价 灰色模糊 龙马溪组 南川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