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东部地区,针对老油气区开展精细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系统论述了老油区精细勘探的思路及方法。首先在纵向上细化研究目的层,综合利用地震储层反演和测井相分析结果,开展大比例尺沉积微相研究,搞清目的层段储层的时空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叠合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成果,以岩性油气藏评价的思路进行分析,最终在勘探老区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 标签: 松辽盆地 葡萄花油层 精细勘探 岩性油气藏 储层反演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可划分为3个沉积层序,其中SQ8(山2段)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主要砂体发育于低位体系域。SQ8—LST可细分为3个进积型准层序组,其砂体呈进积式向湖盆推进,自下而上分为L1,L2和L3准层序组,砂体厚度由薄变厚,分布面积由小变大。L1准层序组仅在研究区西北部发育一支近南北向展布的主砂带,砂岩厚2~10m,砂带宽10~15km,延伸约100km;L2,L3准层序组的砂体分布格局相似,砂岩厚度为4~20m,发育5~6支近南北向、北东向展布的砂带,砂带宽10~25km,延伸200~230km。L1准层序组为大规模海退之后的初始充填沉积,其砂岩成分复杂、分选差,储层物性相对较差,而向上至L2,L3准层序组,储层物性明显变好。有利的储集砂体为发育于低位体系域中上部准层序组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物性略优于三角洲平原砂体,边滩砂体物性较差。

  • 标签: 准层序组 砂体展布 储层评价 山2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
  • 简介:针对红连油田红南9块构造及油、气、水关系复杂的特点,以红南9块K1sⅡ-6单层为例,在构造解释、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以及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为数值模拟提供较为合理的地质模型,从而为红南9块油藏剩余油的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 标签: 相控建模 油藏描述 属性模型 红连油田
  • 简介: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的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的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物源区的面积来判断物源供给量的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的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的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的局部物源,它所提供的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的目标。

  • 标签: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
  • 简介:通过二连断陷盆地4个地层-岩性油藏成功勘探的典型实例,针对不同凹陷,深化地层岩性圈闭(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成藏体系研究,不断构建新的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在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等发现了4个3000万~5000万t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区块,开辟了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 标签: 地层-岩性油藏 勘探 巴音都兰凹陷 乌里雅斯太凹陷 吉尔嘎朗图凹陷 赛汉塔拉凹陷
  • 简介: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中剩余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核心是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和命名的规范化,以及火山岩储层形成演化机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等,其中,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是关键。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是研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构造环境、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储层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的提出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可指导勘探开发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火山岩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演化序列、风化壳型与内幕型及裂缝型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火山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火山岩储层地质建模与开发储层评价等。

  • 标签: 火山岩 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 成因机理 评价预测技术 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
  • 简介:南海西部涠12-1油田为近海复杂断块型油田,具有目的层段断层复杂、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和连通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另外因地震成像不清,给前期勘探和后期油藏开发带来极大困难。针对以上难点,从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解释性成像处理技术和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叠前成像处理及目标成像处理的研究思路,利用叠前各向异性深度偏移、优势道叠加与叠后分频成像及扩散滤波等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形成了复杂断块油田地震成像关键技术系列。该研究成果不仅对涠12—1油田下一步的开发部署与调整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复杂断块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杂断块 地震处理 地震分频 扩散滤波 地震融合
  • 简介: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个面积只有1000-2000km^2的中小型断陷凹陷内发现了3000-5000万吨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具有“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地层岩性油藏形成、分布和富集的基本规律。

  • 标签: 多元控砂 四元成藏 主元富集 地层岩性油藏 二连盆地
  • 简介: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层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的前提下,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性油藏形成的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性油藏的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是油气充注的决定性因素;砂体的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性圈闭成藏的关键。上述4个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性油藏的成藏。

  • 标签: 运移通道 流体特征 储层临界物性 砂体封闭性 岩性油藏 四元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