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森林自然度是描述森林状态的指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原生状态或受人类干扰的程度大小,对其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是森林近自然经营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研究基于空间尺度,构建白云山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通过格网形式对研究区域进行细化,并对白云山森林自然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云山森林自然度指标值大部分处于0.31~0.60和0.61~0.80之间,就其等级而言,属于第三、第四等级,即较低等级;而整个研究区范围内自然度最高的是荷依岭景区、明珠楼景区与摩星岭景区相交的天然次生林群落,自然度最低的是白云山群落的外围度假区。

  • 标签: 森林自然度评价 格网 白云山风景区
  • 简介:在全球环境状况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营造景区低碳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剖析景区低碳环境旅游体验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以福州永泰赤壁景区为例,尝试建立景区低碳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检验,从而提出优化赤壁景区低碳环境的建议.

  • 标签: 旅游景区 低碳环境 评价指标 体系构建
  • 简介:依据黑龙江省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1个村屯310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湿地旅游意愿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湿地旅游的意愿受内、外部综合因素影响,户主年龄、对旅游的认知程度、拥有投资资金的量、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收入、农户参与的可行性、旅游资源情况和当地政府态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农户最关心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考虑农户的经济利益、建立完善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科学规划等促进农户参与湿地旅游措施。

  • 标签: 农户参与 湿地旅游 三江自然保护区
  • 简介:福州自然旅游资源初探邵茵(省劳动厅技术学校)一、福州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山海景观为特色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处闽江下游,倚山临海,山海兼备,山明水秀,风光绮丽,旅游资源赋存颇为丰富,据统计,约有名山32座,如“全阅三绝”的鼓山...

  • 标签: 自然旅游资源 钾长花岗岩 东张水库 海坛岛 旅游地质资源 摩崖石刻
  • 简介:平潭县旅游资源陈居成(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平潭县自然概况平潭县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介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之间;东濒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相望。全县陆地面积309.84平方千米,全县已查...

  • 标签: 旅游资源 平潭县 平潭岛 海蚀地貌 福建沿海 海坛海峡
  • 简介:2013年夏季,东北地区降雨频繁,松花、嫩江、黑龙江等江河水位暴涨,遭遇继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洪水灾害。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卫星)和Landsat8卫星影像(HJ-1卫星影像可以弥补Landsat8卫星重访周期较长、在洪水发生期间可用影像较少的缺陷),对松花和嫩江交汇段水情进行实时监测,构建洪水监测遥感影像集;利用两种影像确定不同时相的洪水淹没范围,掌握洪水发展的过程,对淹没区的灾情进行快速评估。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6月17日至7月26日,洪水主要使主河道展宽,镇赉县局部河漫滩和低洼地被洪水淹没;7月26日至8月20日,洪水主要淹没了河漫滩和低洼地;8月20至9月8日,河流总体变化不大。截至9月8日,松花、嫩江交汇段淹没面积为1170.2km2,其中吉林省境内的淹没面积为622.58km2,黑龙江省境内的淹没面积为547.62km2;淹没的土地覆盖类型以耕地和沼泽为主,其淹没面积分别为759.58km2和348.25km2,两者面积共占总淹没面积的94.67%;居住地淹没较为严重的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肇源县,两县淹没面积分别为0.43km2和0.30km2,其中,杜尔伯特他拉哈镇安平村、肇源县四合村受洪灾较重。

  • 标签: 洪水 遥感 影像 监测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 简介:图们下游发育珲春湿地、敬信湿地和防川湿地集中区,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湖泡、沼泽和人工湿地等。采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图们下游湿地形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图们下游湿地形成受地质和人为条件控制,其中地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提出控制图们下游湿地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沉积地层、沉积物组合和构造活动;从湿地形成条件角度,分析图们下游湿地的成因,将该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2种成因类型,其中,河流湿地是古近纪以来新构造活动、特殊沉积物组合和河流改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是对原有湿地和河流人为改造的结果。

  • 标签: 湿地 形成 地质条件 成因 图们江下游
  • 简介:“器、象、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由《易》提出后,经孔子、老子等多位先哲发扬,逐渐成为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哲学思想.本研究从辨析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内涵入手,利用中国哲学动态的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了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出游需要的关系,指出了文化旅游吸引物由“器”向“道”的转变,即是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过程.

  • 标签: 文化旅游吸引物 三位一体 哲学思辨
  • 简介: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WayIndicatorsSpecies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CorrespondenceAnalysis,DCA)方法,对位于三江平原的建三农垦分局内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的86个样地中共发现49科133属226个物种;TWINSPAN将样地划分为8种群丛,将优势物种划分为8组,分类结果可以在DCA排序图上很好地反映出来,且优势物种的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丛的分布格局;DCA的前两个排序轴提供了23.5%的信息量,其中第一排序轴提供了14.5%的信息量,主要反映出样地水分条件的变化;样地的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湿地植物群落 分类 排序 三江平原 建三江农垦分局
  • 简介:随着人类活动对湿地影响的加剧,人类对湿地的干扰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三源区为主要研究区,通过构建人类干扰强度空间化指数,利用连续网格法,对人类干扰强度与不同时期的湿地率分布、湿地类型分布、湿地率和湿地类型年际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类干扰强度等级内的湿地率与等级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等级的增大,湿地率明显减小。而在不同干扰等级下,对1990年、2000年和2008年湿地率变化的分析表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湿地的年际变化越小。基于栅格单元对湿地的分布、变化的进一步分析同样表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湿地率越小,湿地的年际变化也越小。不同类型的湿地在不同人类干扰等级间的分布差异也较大,湖泊、沼泽等在人类干扰弱的区域内所占比例较大;而河流湿地和水库、池塘等主要分布在人类干扰强度大的地区,且这些湿地类型的年际变化较小。

  • 标签: 人类干扰强度 湿地率 湿地类型 年际变化 三江源区
  • 简介: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便民服务,提高工作质效,省厅驻农垦建三国土资源分局开展“互联网+农垦国土政务”试点工作。创业国土资源所作为“互联网+农垦国土政务”试点之一,首先开启设施农用地项目网上报卷工作。

  • 标签: 国土资源所 互联网+ 农垦 政务 分局 三江
  • 简介:浅议福建省生态旅游开发骆培聪(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一方面对环境的破坏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做来越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旅游业发展中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人们企图去保护资源,又极力进行旅游开发...

  • 标签: 生态旅游区 自然保护 福建省 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旅游 风景名胜区
  • 简介:从色彩及色彩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指出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借鉴利用的主要色彩理论,并在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分析色彩文化对于旅游资源评价、文化发掘、特色主题打造、色彩景观设计、资源整合、线路设计等方面的作用,阐明了色彩文化在整个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红颜”、“红娘”、“红豆”、“红装”、“红线”等形式的可行性。

  • 标签: 色彩 色彩文化 旅游开发
  • 简介: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村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 标签: 乡村旅游 竞合分析 苏州
  • 简介:草原鼠洞的识别定位可以为鼠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治等提供科学参考,因此,如何快速且准确地识别草地鼠洞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选取玛多县典型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可见光波段无人机影像,研究并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模板匹配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的草地鼠洞自动识别方法。模板匹配法是在多尺度分割的影像中选取不同种类的鼠洞对象并生成匹配模板,接着进行目标检测并产生初始结果,最后构建光谱、几何和纹理特征库对检测结果进行筛选。支持向量机法首先采集鼠洞训练样本并优化分类特征空间,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监督分类得到鼠洞识别结果。对2种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分析表明:2种方法的总体精度均较高,适用于三源区草原鼠洞的精准识别。基于面向对象的模板匹配法比支持向量机法的总体识别精度整体高1%,错分误差低3%,识别效果较好。

  • 标签: 鼠洞 无人机 面向对象 模板匹配 支持向量机
  • 简介:省级风景名胜区──龙岩龙硿洞张建焱,伍恒发(龙岩市教师进修学校,龙岩市第一中学)龙洞位于龙岩市雁石镇东部的龙康村,离市区48公里,为一天然石灰岩溶洞。其洞腔结构复杂,有大小十多个支洞,主洞长约1000米,最宽处50-60米,整个洞腔面积达15000平...

  • 标签: 省级风景名胜区 碳酸盐沉积类型 龙岩市 地下河系统 堆积物 晚古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