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泥炭炭屑记录作为火演化的代用指标已经被广泛认可,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火事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泥炭炭屑记录进行火事件以及人类活动效应研究的进展;总结了泥炭炭屑作为火事件代用指标的独特优势,指出泥炭是探讨气候变化、植被类型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良好载体;针对目前泥炭炭屑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今后泥炭炭屑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炭屑 泥炭 火事件 进展
  • 简介:对于大多数城里人来说,山在远处,尽管是在远处,但山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山,它是平原地区淡水的供给者,如果水是农业的命脉,大山就是水泵,是陆生态系统的心脏。人应该敬畏大山,不仅因为它高大、伟岸,还因为山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框架,其存在对于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陆地生态系统 高山 人类社会 平原地区 生态环境 淡水
  • 简介:出国人员迁出分布研究李若建(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改革开放打开了封闭的国门,也促进了中国人口在国际间的迁移和流动。虽然目前这种国际迁移和流动的规模有限,但是可以预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国际间的人口交流势必得到加强。可是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很...

  • 标签: 迁出地 中国人口 大学社会学系 对外劳务合作 沿海地区 常住人口
  • 简介:泥炭植物残体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用于恢复古植被、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生物代用指标。主要概述了泥炭植物残体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古植物、古环境、测年及泥炭沼泽管理和恢复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国内外植物残体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泥炭植物残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残体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泥炭 植物残体 古植被 古环境
  • 简介:2007年4-7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和样方法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对金眶鸻(Choradriusdubius)的巢址进行了调查研究。金眶鸻于4月中上旬迁来野鸭湖,5月初开始产卵。野外共发现金眶鸻的巢45个,其中水库岸边28个,岛上17个。逐巢进行了常规测量,并对巢址及附近无巢区域的生境进行了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影响金眶鸻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是植被盖度、植物种类、植被密度、距水源的距离、植被高度最大值、干草比例等。这说明金眶鸻倾向于在植被物种丰富度较高、植被较高、密度和盖度较大、距水源较近的地方营巢。巢址选择除了与隐蔽、食物、水、种内竞争等有关外,还与巢的保温性能有关,而巢的隐蔽性与食物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金眶鸻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T检验
  • 简介:2017年9月29日,浙江省德清县成功出让首块“标准”之后,全省各地陆续出让”标准”。以绍兴市为例,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公开出让工业投资项目“标准”52宗、面积1933亩。

  • 标签: 投资项目 标准地 浙江省 企业 英雄 出让
  • 简介:泥炭是全球重要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已有的对全球和各大洲泥炭地面积和泥炭储量估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有机碳含量的数据,估算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泥炭有机碳储量,得到如下结果:世界泥炭有机碳储量为2381.34×10^8t。各大洲泥炭有机碳储量分布不均,北美洲最为丰富,储量为1098.64×10^8t,占总储量的46.14%;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分别占总储量的27.41%和22.89%。由于各国对泥炭的界定不一致,缺乏泥炭层厚度、泥炭容重等重要指标的基础数据,或者由于这些指标统计核算的口径不同,导致很难对泥炭有机碳储量进行准确估算。最后分析了影响泥炭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泥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泥炭碳储存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泥炭 泥炭地 有机碳储量 世界 影响因素
  • 简介: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通报显示,近年来,全国城市区域集约用地水平逐年提高,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增幅保持较低水平,城乡用地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的用地消耗不断下降,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初步扭转。

  • 标签: 评价体系 建设用地 人口城镇化 节地 质量 投入产出效益
  • 简介:最新公布的全国灾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灾783起,造成46人死亡、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8527.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灾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31.1%、70.5%,直接经济损失增加9.7%。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灾70起,避免人员伤亡331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6290万元。

  • 标签: 直接经济损失 比降 发生数量 人员伤亡 死亡
  • 简介:农业农村部7月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一系列重大改革稳步推进,为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优提供了动力。数据显示,.卜半年,农村承包确权登记颁证进展顺利,31个省(区、市)全都开展了承包确权,已完成确权面积13.49亿亩,接近二轮家庭承包地面积。四川、安徽等17个省份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基本完成,其余14个省份也已进入收尾阶段。

  • 标签: 农村经济 承包地 数据显示 国务院 农业 面积
  • 简介:一、国外“治理”(Governance)理论与城市土地经营“治理”对应的英文单词为Governance,原义为“控制”、“统治”或“操纵”,在国外多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现在,更多的公共管理研究者认同“治理”新概念:是包括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机构在内的多个主体,协同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的过程。

  • 标签: 城市土地经营 治理 非政府组织 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 英文单词
  • 简介:10月13日至15日,省国土资源厅与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召开黑龙江省2018年质勘查项目立项论证会。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李昱岩在讲话时指出,要正确理解全省地勘专项工作新形势,重塑新格局。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关地质勘查的行业法规:政策将有新的调整和修改,地质工作结构也将会发生新的调整,绿色勘查将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新要求。

  • 标签: 地质勘查工作 项目立项 论证会 国土资源厅 黑龙江省 总工程师
  • 简介: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的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和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的物种分布现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恢复,尤其是对即将全面铺开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在贵州省78个岩溶县(市、区)的328个地点,共调查收集到用于植被恢复的物种87种,其中生态林物种26种(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和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种,包括26种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和其他21种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或零散种植在不同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和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一、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的整体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物种配置措施.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评价 物种配置
  • 简介:2014年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南海子湿地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普通燕鸥(Sternahirundo)巢址和影响其巢址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核心区12个人工湖心岛上,共发现普通燕鸥巢435个,其营巢有沙地、泥质裸和草地3种类型,沙地是其主要的营巢栖息;影响普通燕鸥巢址选择的因子依次为人为干扰条件、沙地比例、隐蔽条件和巢距水边距离等。普通燕鸥倾向于在距离干扰源较远、沙地比例较高、隐蔽性较好、巢距水源较近的湖心岛上营巢。

  • 标签: 普通燕鸥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指出生态补偿标准的关键或实质是空间选择与分配问题,并根据国内生态补偿项目运行的独特环境,围绕补偿效益这一内在目标,分析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分配的重要性;论述与比较了国际与国内的相关研究动向;结合一个生态公益林补偿配置的研究框架,指出了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空间优化配置的解决方向.

  • 标签: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空间配置 生态公益林
  • 简介: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功能。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在净化污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为人工湿地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原则;总结、评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针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人工湿地 植物 污水处理 作用 综述
  • 简介:在长白山哈泥泥炭调查7种苔藓的典型生境,共计93个样方,计测样方中苔藓植物的盖度和包括泥炭全氮(TN)、全磷(TP)、K^+和Ca^2+等在内的9个环境因子,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做出样方、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反映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序图中同种苔藓为主的样方多数集中分布,个别分散分布;水位埋深、沼泽水pH以及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是影响泥炭苔藓植物生态位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泥炭全磷(TP)对苔藓植物分布影响较大。7种苔藓中,尖叶泥炭藓(Sphagnumcapilifolium)、大泥炭藓(S.palustre)在乔木郁闭度和pH梯度上,喙叶泥炭藓(S.fallax)、沼泽皱缩藓(Aulacomniumpalustre)在水位埋深和灌木盖度梯度上,生态位分异明显。锈色泥炭藓(S.fuscum)、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juniperinum)和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在各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都比较相似。

  • 标签: 哈泥泥炭地 苔藓植物 典范对应分析 生态位分异
  • 简介: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和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的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数据为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和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的草地高度镶嵌的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必要.

  • 标签: 格局和变化 土地覆盖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 准格尔丘陵沟壑区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城乡经济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回顾40年的改革历程,土地管理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 标签: 寒地黑土 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演绎 绥化 城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