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的水生态足迹时空分异,得出几点结论:1)福建省水生态处于盈余状态,但人均水生态足迹增加;2)2011年福建省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2551hm^2/万元,与2005年0.7087hm^2/万元对比,产出效率提高了64.00%。3)建议通过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相互转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倡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水生态足迹 时空分异 福建
  • 简介:闽江口湿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加强该湿地的管理对于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鸟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应用变化动态度、马尔柯夫链等数学方法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了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采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利用MapObjects在VisualBasic平台上,进行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并使用该信息系统对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omGIS技术开发湿地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该系统能更高效、直观管理闽江口湿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形象化的方式对湿地作全局性时空分析,使得闽江口湿地管理和保护更加科学、便捷.应用该系统对1986年到2000年间闽江口湿地演变分析表明,由于该时期当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闽江口湿地的最主要原因.

  • 标签: COMGIS 闽江口湿地 时空演变 分析系统
  • 简介:综合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模型,对福建1998-2007年间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时空演替特征.并在探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相关性的的基础上,将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4种类型:成熟型市场、成长型市场、崛起型市场和停滞型市场,据此提出开拓福建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建议.

  • 标签: 亲景度 竞争态 国际客源市场 时空演替特征 福建
  • 简介:通过对重庆主城区1998—2008年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重庆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主城区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是SO2,再其次是NOx.总的来说从1998—2008年空气质量优和良的比率不断升高,而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比率不断降低,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季节上基本是冬季污染〉秋季污染〉春季污染〉夏季污染.从空间来看,北碚的污染指数最低,其次是渝北和南岸,而渝中、大渡口、沙坪坝的污染指数比较高.气候与气象、地形、工业布局与生产、能源结构、交通、政策与污染控制措施,影响着重庆空气质量的变化.根据污染的特点本研究最后提出了治理空气污染的对策.

  • 标签: 空气质量 污染指数 污染物 时空分布
  • 简介:以小流域为研究尺度,选取云蒙湖流域为研究区,以TM遥感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RS和GIS支持下,以最新的全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为模型基础,得到研究区1986年和2010年2个时段的土壤侵蚀强度及分布数据,分析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1986—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呈减小趋势,变化面积比例为29.47%,主要以中度、强烈、极强烈侵蚀等级面积向轻度、微度等级及相邻较低侵蚀等级面积转化为主。2)通过将研究区划分为88个小流域的研究表明,25年来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指数降低趋势明显,76%的小流域侵蚀强度指数减少10%以上;侵蚀加强的有5个小流域,增加幅度最大者为6.2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西南部地区。3)影响因素的岭回归分析表明,坡度因子始终是影响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贡献率由1986年的85.36%下降到2010年的80.79%;土地利用结构对侵蚀格局的影响逐渐增强,2010年贡献率达到19.21%;因此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是制约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土壤侵蚀强度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岭回归 云蒙湖流域
  • 简介: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提取水体的方法有很多种,细小的水体漏提或误提现象严重,依靠单一的方法难以取得突破。本研究结合现有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思路:1)基于DEM数据提取河网数据;2)辅以河网缓冲区数据将Landsat8影像的1-7波段和全色波段用于多尺度分割,根据形状特征提取线状的细小水体;3)假设2.5m分辨率影像提取的结果为实际水体,与基于像元的MNDWI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的总体提取精度提高11.7%,细小水体提取比例从13.3%上升到59.6%,因此本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线状的细小水体提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山区细小水体的漏提,提高水体提取整体精度。

  • 标签: LANDSAT 8影像 DEM数据 面向对象 形状特征 水体提取
  • 简介:在ENVIEX软件的FeatureExtraction平台上,利用Landsat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杭州湾南岸地区湿地景观进行遥感影像分类;通过与基于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等传统像元方法的相应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景观生态分类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单一依据像元光谱值进行分类的传统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综合考虑了对象的光谱、空间、纹理、色彩等多种属性特征,因而对于类型复杂多样、分布界限模糊、光谱混淆与混合像元现象严重的沿海滩涂、湖泊、河流等湿地景观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也因此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研究区景观分类总精度为88.80%,Kappa系数为0.87651;②面向对象方法在分类中提取的是由同质性像元组成的“对象”,且在合理的影像分割下得到的对象破碎化程度较低,因而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小分类结果中的“椒盐噪声”干扰;而基于像元方法提取的景观类型以离散像元形式组成,难以清晰表征景观的边界、形状等信息,所以分类结果中会有明显的噪声现象;③影像分割在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0%的分割尺度和归并尺度组合较有利于中低分辨率影像的遥感分类;④面向对象分类过程中诸如影像分割精度的评价、最优分割尺度的选取、特征空间的优化等问题,则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湿地景观 遥感影像分类 面向对象方法 景观生态学 影像分割 特征提取
  • 简介: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价值当量换算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博州1992—2013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2年博州生态服务价值呈先减后增趋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东北部价值高、西部价值低,极低值位于市中心区域,极高值主要位于艾比湖湿地和夏尔希里等自然保护区域;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直接影响着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服务价值对总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气候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和政府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长,而牧民生产经营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发展起到负作用。

  • 标签: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变异 驱动力 博州
  • 简介: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现有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归纳分析,界定了复合荒漠化概念.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各类荒漠化的现状与动态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单一主导因子荒漠化类型面积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2.29%,复合荒漠化面积占17.71%.2002~2005年,艾比湖湖面面积缩小了322.5073km^2,相应的总体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了7.18%,复合荒漠化面积增加了133%.土地荒漠化的过程同时也发生了变化,风蚀、复合荒漠化增加而土地盐渍化减少,荒漠化程度加重,复合荒漠化类型增加并向其他土地类型扩展.

  • 标签: 复合荒漠化 遥感 时空变化 艾比湖
  • 简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湿地的景观出现破碎化现象,为了探讨未来湿地景观的演化规律,湿地景观模拟模型将成为预测未来湿地景观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湿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将湿地景观模拟模型归纳为基于过程的湿地景观模型和基于格局的湿地景观模型。基于过程的湿地景观模型(如PBS、SWEDI、BTELSS和WLS模型等),侧重反映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学过程,但所需基础数据不易监测,建立模型难度大,不易推广;湿地景观格局模型(如CA-Markov、ANN、CLUE-S和GM模型等),一般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通用模型,将湿地作为一种景观类型,侧重考虑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未能充分考虑其生态过程。对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研究予以展望,认为需要(1)加强湿地景观驱动机制的定量化研究;(2)促进湿地景观格局-过程模型耦合;(3)注重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尺度推绎;(4)应该提高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普适性,使其能够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区域尺度的湿地景观演化规律。

  • 标签: 湿地景观 格局 模拟 模型
  • 简介:在构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而简单的评价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正在快速提高,但整体水平还很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域集中于西部;近2/3的省域存在发散趋异,收敛趋同的省域不到1/3;向上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东、中部,向下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西部,空间差异有可能继续扩大.反映单个人文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互动关系的方程显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与人文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综合人文驱动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的复合线性关系模型

  • 标签: 人口文化素质指数 省际差异 时空分异 人文动力机制
  • 简介:本研究应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2000—2010年大田县均溪谷地植被净初级生产NPP与NDVI相关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ArcGIS软件对大田县均溪河做不同距离的缓冲区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状况,研究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ANDVI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NPP随NDVI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NDVI与aNPP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距河流的距离远近有着密切关系,河流不同缓冲区ANDVI与aNPP的相关性系值为0.80~0.96。研究区域3年回归模型均通过α=0.01的显著性F值相关检测,表明利用NDVI可以有效地对NPP进行实时监测。

  • 标签: MODIS NPP NDVI 均溪谷地 相关性
  • 简介:城市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反映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研究结合百度网络信息流分析法,在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基础上,分析江西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发现:江西省城市分布“南松北紧”,城市空间结构呈现“一核南北双中心”的格局,南昌的核心地位突显,其对周边县市的经济拉动作用与极化效应并存;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屏蔽效应明显;赣州作为赣南重要的中心城市,与南昌“南北呼应”,推进江西发展,但与南昌经济联系略显疏远。因此,在确保南昌核心城市地位的同时,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发挥九江、赣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加强江西南北经济发展的同时,亦需要加强南北之间的沟通与联合,实现赣闽粤地区的大发展。

  • 标签: 城市空间结构 引力模型 断裂点公式 江西
  • 简介: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人口信息与其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信息进行空间集成的基础.本研究对国内外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了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交通廊道、夜间灯光等不同建模参考因素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10个主要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模型,进而对当前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综述认为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研究将向数据获取多源化、建模因素综合化、模拟格网精细化、模型应用实用化等方向发展;目前需要改进的问题包括:1)统一的人口数据统计标准;2)人口结构特性相关的空间化,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3)城市街区尺度的空间化方法研究;4)多源数据与人口动态信息综合中的时相匹配;5)统一的空间化指标量化方法;6)模型参数优化与精度验证方法完善.

  • 标签: 人口 统计数据 空间分布化 模型 研究综述
  • 简介:分割和分类是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2个基本步骤,分割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分类的精度。因此本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的SPOT-5高空间分辨的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究该区域多尺度分割的最优参数,并建立分类规则进行分类。最后将基于像元的监督分类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的总体精度分别为77.50%和89.00%。结果表明,由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能更充分的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几何结构和纹理特征,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分类中更具有发展前景。

  • 标签: 分割 参数优化 面向对象分类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 简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临界状态判别是湿地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有效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前提。以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为例,在综合考虑湿地退化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水质、蓄水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脆弱性等典型参数指标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状态判别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与突变理论的基本特征相符,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卧龙湖湿地退化状态。通过对卧龙湖湿地1994-2009年的数据模拟,结果表明:1994-2001年间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的状态,而2002年的判别结果显示卧龙湖湿地处于退化突变状态,即湿地退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相当程度的损害。研究还表明,卧龙湖湿地生态水量的减少和水环境质量的降低是导致湿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防止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发生,应在科学配置区域水资源的同时合理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

  • 标签: 突变理论 尖点模型 退化 卧龙湖湿地
  • 简介:准确预报无资料地区的产流产沙,对土壤侵蚀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了研究南方红壤侵蚀区无观测资料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以福建省长汀县朱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其次一级流域游屋圳子流域和高陂塅子流域分别为参证流域和无观测资料流域。采用相对误差(Re)、决定系数(R2)以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评价了SWAT模型在游屋圳子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地形指数判定了两子流域的水文相似性。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游屋圳子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游屋圳子流域与高陂塅子流域具有水文相似性,说明两子流域间可以进行模型参数移植;经模型参数移植,模拟得2010年高陂塅子流域年径流量为1.32×107m3,年产沙量为2200t。模拟结果不仅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其他无资料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提供方法借鉴。

  • 标签: SWAT模型 无资料小流域 地形指数 产流产沙模拟
  • 简介:城市经济联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选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春市与吉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节点分析、可达性分析、联系强度分析与地域系统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长-吉地区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城市等级差异明显,且空间分布不均,长春市中心性职能最强。时间特征上,1995--2012年长-吉地区经济联系总量不断增加;空间格局上,经济联系强度呈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双核的“中心-外围”式圈层结构。从提升中心城市职能、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促进产业关联互动与建立合理城镇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长一吉地区经济联系的对策。

  • 标签: 经济联系强度 时空格局 长-吉地区
  • 简介:探索研究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对于治理改善水环境恶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山美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AnnAGNPS氮污染模型,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了河岸缓冲带、适量施肥、免耕、少耕、梯田和退耕还林等最佳管理措施的非点源氮污染削减效率。结果表明:(1)梯田与退耕还林对氮的削减率较高,均高于15%;免耕较低,为13%;少耕、合理施肥、河岸缓冲带削减效果有限,低于10%。(2)河岸缓冲带、少耕、免耕、梯田等措施的总氮削减率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趋势与泥沙削减变化趋势一致,在7月和8月有较高的削减率;合理施肥与退耕还林的总氮削减率则与流域施肥状况相关性更高,在2—4月份有较高的削减率,因此山美水库流域水环境改善应结合非点源氮污染治理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 标签: 非点源氮污染 最佳管理措施 ANNAGNPS模型 山美水库流域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城市是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是建设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基础支撑。为进一步做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我部修订完成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简称2019版技术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智慧城市 平台建设 大数据 时空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