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自然状态(对照)、外源铵态氮(NH4Cl)和硝态氮(KNO3)3种浓度输入(1g/m^2、2g/m^2和4g/m^2氮)和互花米草入侵,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结果表明,与自然状态下相比,总体上,氨态氮输入促进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甲烷氧化,且随着氮输入浓度增加,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而硝态氮输入却抑制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甲烷氧化,输入硝态氮浓度越高,甲烷氧化速率越小;氮输入对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高于短叶茳芏潮滩,互花米草入侵使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增加了22.66%。低、高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促进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而中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却抑制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输入氮类型、浓度、培养时间和土壤类型等有关。

  • 标签: 土壤甲烷氧化速率 氮输入 互花米草入侵 潮滩 闽江河口
  • 简介:土壤中最大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性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用室内干土培养法对闽江口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30℃培养条件,培养5d与培养12d、19d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具有显著差异(n=8,P〈0.05),而培养12d与培养19d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差异不显著(n=8,P〉0.05),随着培养时间增加,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逐渐减小;②不同土层平均甲烷产生率范围为0.0282~0.1233μg/(g·d),0~5cm土层甲烷产生率最高,与其他土层甲烷产生率具有显著差异(n=3,P〈0.05),其他土层问甲烷产生率差异不显著;③在30℃培养19d后,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受到抑制,将培养温度升高至35℃,其甲烷产生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随后葡萄糖添加,明显地促进了湿地土壤甲烷产生;④湿地土壤甲烷产生能力与土壤pH、Eh和全氮显著相关(n=8,P〈0.05),与盐度也存在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⑤30℃培养条件,0~10cm土层甲烷氧化能力最强,且甲烷氧化能力与甲烷产生能力密切相关。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 甲烷产生 甲烷氧化
  • 简介: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济洲湿地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 标签: 新济洲湿地 生态恢复 长江洲滩湿地
  • 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保密法》,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总体国家安全观,近日,鹤岗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集中观看了《焦点访谈:危情谍影》警示教育片,并邀请市委保密副主任张瑞军做保密工作专题辅导。

  • 标签: 保密工作 鹤岗市 辅导 国家安全观 国土资源局 理论学习
  • 简介: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中天然海莲(Bruguierasexangula)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群落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每月6~11日,在6块采样地,分别采集气样和土样,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测量和估算了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在研究中,对采样点土壤进行了4种处理,分别为去除土壤中植物根系、去除土壤中凋落物、去除土壤中植物根系+凋落物、保持土壤原状,对比了4种处理下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分析影响天然海莲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海莲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平均CO_2排放通量为(420.0±26.1)mg/(m~2·h),平均CH_4平均排放通量为(29.9±1.4)mg/(m~2·h),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显著大于天然海莲群落区;植物群落类型,尤其是植物根系,能明显影响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土壤表面凋落物覆盖、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降水量都能影响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

  • 标签: 红树林 土壤 二氧化碳 甲烷 排放通量 海南东寨港
  • 简介:关于贯彻中等师范学校地理教学大纲几点思考巫常清(三明市宁化师范学校)在国家教委师范司直接领导,经过国内专家和广大中师地理教师努力,“中师地理教学大纲”终于与全体中师地理教师见面了,它是编写中师地理教材依据,是中师地理教学指导性文献。...

  • 标签: 地理教学大纲 中等师范学校 中师地理 新大纲 地理知识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简介:西宁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一套新生代(约55-17Ma)地层,盆地内水湾村附近出露晚始世石膏-红色泥岩旋回沉积序列,是研究晚始世气候演变理想地质记录。关于这套地层沉积环境存在不同观点,尤其是关于其中泥岩地层成因争论颇多,主要有洪积扇远端沉积、咸水深湖沉积和风积成因3种观点,差别甚大,至今没有统一认识。沉积物粒度可以用来反演其形成时沉积动力及沉积环境,为了明确该段地层中泥岩沉积环境,本研究选取水湾剖面代表性泥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粒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西宁盆地晚始世泥岩沉积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类似,应为风积地层,而不是洪积扇远端或咸水深湖沉积。西宁盆地晚始世风积地层发现为盆地区域构造和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

  • 标签: 西宁盆地 晚始新世 泥岩-石膏旋回 粒度特征 风积地层
  • 简介:为了恢复异龙湖原生沉水植物群落优势物种苦草(Vallisnerianatans),在异龙湖0.5m、1.0m、1.5m和2.0m深度水中,开展苦草生长实验;监测苦草株高、叶片数、鲜质量、根长、日相对生长率和叶片中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在水中不同深度苦草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5m和1.0m深度水层苦草生长良好,未出现代谢失衡,未出现明显生长被抑制现象;受水中溶解氧含量低影响,1.5m深度水层苦草出现了生物质膜氧化现象,生长受到抑制;2.0m深度水层苦草出现负增长,叶片中丙二醛积累过量,细胞质膜破坏严重。因此,在异龙湖水环境现状,深度小于1.5m水层适合苦草生长,在深度小于1.0m水层内恢复苦草,可以取得较高成活率。

  • 标签: 苦草 水深 生长特性 异龙湖
  • 简介:龙岩市东宫高岭土矿考察及其评价李才金(龙岩市第五中学)一、地质构造概况龙岩市东宫高岭土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该矿主要分布在铁山镇溪西村、东城区东宫村和西被镇园田塘村.少量分布在东城区东新村。矿区面积4.5方千米;矿体分布面积1平方千...

  • 标签: 高岭土矿 矿区面积 矿体分布 塘村 矿产资源 花岗岩风化
  • 简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周边湿地经常因城市扩展而被占用,造成了局部生态环境变化。利用遥感技术,研究福州市浦洲湿地开发引起热环境变化。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反演了浦洲湿地2006年(开发前)和2010年(开发后)建筑指数、植被覆盖度、土壤和植被湿度、地表温度等主要地表信息参数,分析湿地开发前后这些参数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与2006年相比,该湿地被部分开发后,2010年,植被覆盖度平均减少了10.00%,湿度平均降低了25.64%,建筑指数平均增大了13.85%,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48.39%。浦洲湿地部分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后,地表温度显著提高,热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 标签: 城市建设 湿地开发 热环境 遥感 福州
  • 简介: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在省、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浏阳市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主动出实招、求突破,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取得了可复制、可推广成果,开辟了助推浏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航线”。

  • 标签: 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 浏阳市 航线 湖南省 经济
  • 简介: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国土空间,需要规划先行。空间规划试点是中央深改组确定重大改革事项之一,是统筹土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

  • 标签: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 鹤壁市 河南省 生态文明建设 编制
  • 简介:在遮荫条件,对栽培基质设置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对照处理、轻度湿润、中度湿润、重度湿润和水淹共8种水分处理,研究湿生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对基质水分条件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基质重度干旱处理,蕺菜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茎叶含水量受到显著抑制;在水淹处理,茎叶含水量显著增加;在轻度湿润处理,蕺菜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在中度湿润处理,蕺菜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最低;随着干旱和水渍胁迫加剧,蕺菜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合成都受到抑制;并且在干旱和水淹处理,蕺菜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比值增大,相反,适度湿润能提高叶片叶绿素b含量,因此,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比值减小。蕺菜叶片脯氨酸积累与可溶性糖含量调节作用具有补偿作用特征;适度干旱促进蕺菜根系活力,湿润环境其根系活力降低,并通过糖耗补充能量维持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直观地反映了其对基质水分变化适应性。遮荫条件,蕺菜能适应轻度干旱至水淹基质条件。

  • 标签: 蕺菜 水分梯度 叶绿素 生理适应性 遮荫
  • 简介:为了研究水流流速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生长指标的作用,采用室内模拟水流流速(设置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方式,对生长中黑藻进行培养,监测黑藻生长过程中各形态指标的变化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黑藻叶长、株高和节间距都显著大于0m/s(n=12,p〈0.05),但水流流速对黑藻根数和根长无显著作用;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黑藻细胞长宽比显著大于0m/s(n=120,p〈0.05),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小于0m/s;不同生长时期黑藻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光合作用效率都是静止水流下最小;当水流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时,黑藻叶片内叶绿素a+b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794±0.727)mg/g、(1.812±0.411)mg/g、(1.627±0.521)mg/g和(1.609±0.748)mg/g。水流会导致水中沉积物营养盐释放和光照强度增加等,能促进黑藻生长,同时水流动机械拉力是影响黑藻生长主要因素。

  • 标签: 黑藻 流速 形态指标 水流
  • 简介: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注重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湿地合理利用,是缓解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矛盾可行举措,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发展方向。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有国家湿地公园898处,有效缓解了湿地保护压力。但是,国家湿地公园发展速度过快,也出现了"重申报、轻建设"、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提出在湿地生态保护提升、科普及宣传和教育能力建设、生态旅游竞争力提高、科研监测和成果转化4方面挖掘国家湿地公园供给潜力;提出总体布局结构优化、培育投资参与新主体及推动管理改革、提高民众参与度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十三五"期间科学、合理地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提供参考。

  • 标签: 国家湿地公园 供给侧改革 建设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一、国外“治理”(Governance)理论与城市土地经营“治理”对应英文单词为Governance,原义为“控制”、“统治”或“操纵”,在国外多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现在,更多公共管理研究者认同“治理”新概念:是包括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机构在内多个主体,协同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过程。

  • 标签: 城市土地经营 治理 非政府组织 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 英文单词
  • 简介: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重要分布区.在20世纪后50a中,三江平原在经过几次大规模开荒后,其下垫面发生了明显阶段性变化,湿地大面积消失,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为了认识20世纪下半叶不同时期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拟采用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来开展研究.而目前被广泛用于RegCM3GL-CC数据,所反映研究区垫面几乎不存在沼泽湿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所以必须获取三江平原有沼泽湿地存在真实垫面数据,才能得到可靠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结果.分别选择了4期(1954年、1985年、1996年和2000年)有阶段代表性航片、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DAS8.7和Arcview3.2等软件,首先得到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类型向模式数据类型转换,从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了三江平原垫面的模式数据.经过误差分析,认为获取4期三江平原垫面模式数据准确反映出研究区几个时期湿地下垫面实况,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模拟基础数据.

  • 标签: 湿地 REGCM3 下垫面 数据 三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