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地下商业街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缓解“城市综合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深入调查长沙市两大地下商业街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进行论证表明:长沙市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商业街的条件已经成熟.最后从地下环境、经营管理、立法等方面对长沙市目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 标签: 长沙市 地下商业街 开发利用 立法
  • 简介:为准确描述重庆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以重庆83处地下水监测样点在2016年7—10月一次性采样数据,选取监测项目中超标指标共9项,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地下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地下水质量主要受锰、铁、氯化物、总硬度、TDS、氨氮和砷等因子决定,单因子评价法显示13.2%,属于Ⅲ类水质,Ⅳ类和Ⅴ类水分别为42.2%和45.6%,综合指数法和单因子法结果基本一致;(2)前2种方法评价结果从不同地理单元显示,重庆地下水质情况由好到劣依次为渝东南、渝东、渝东北和渝西,从不同含水介质来看裂隙水好于岩溶水;(3)主成分分析法结果与前2种方法保持大部分吻合,水质空间单元显示结果也保持一致。通过地下水评价认识到现阶段重庆地下水呈现整体较差的态势,工矿业、农业、生活污染和地质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重庆地下水环境的原因。

  • 标签: 地下水质量 单因子评价 主成分分析 重庆地区
  • 简介:赛博空间是一种崭新的人类生活和交往空间,它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应用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经济活动场所,本文讨论了赛博空间的概念,以及支撑赛博空间的关键技术,即信息高速公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兹术、数据库管理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并就其在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商业布局及城市旅游中的若干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赛博空间技术 城市地理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经济活动
  • 简介:地下水在饮用水、灌溉农田和工业生产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湛江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湛江市的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湛江市市区在2001年和2011年丰水期期间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探讨了10年间湛江市地水水质状况的变化,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1年Ⅰ类水仅占13%,Ⅴ类水比重高达67%,2011年接近一半的监测点属于Ⅴ类水,超过六成的监测点处于Ⅳ、Ⅴ类水.对比2001年和2011年可以看出,2001-2011年期间湛江市市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未有明显变化,地下水受污染程度严重,主要污染物为NH4+,NO2-和Fe.

  • 标签: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湛江市
  • 简介: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的地区,是城市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分行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持征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包括动态监测于系统、预警子系统和决策于系统三部分。系统的建立围绕边缘区土地的增值特点向土地利用动态更替规律,通过对边缘区土地质迢和地价的动态评价,模拟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更替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对边缘区已有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分行和调整,并据此提出管理措施。作为一个循环反馈的运行机制,系统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为调节的终结,以保证规划的合理调整和实施可能,从而促进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 标签: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运行机制
  • 简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同时城市化也对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化产生的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3方面综述了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城市化引起流域内人口增加,通常伴随商业和工业活动的增加,这些活动需要更多的城市土地,从而导致流域内不透性增加,这给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表现为:①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湿地径流的调节作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作用发生退化;②城市表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致使对湿地水环境、水生生物、野生动物栖息地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污染城市饮用水水源,危及人类健康;③城市化导致流域气候变化,影响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植物群落及湿地生态功能等。最后,指出了国内外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不足之处,对国内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并对国内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城市化 不透性 水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 简介: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根据覃志豪等人提出的单窗算法,分别用2个热红外波段反演2014年4月17日福州市区地表温度,并将反演结果与研究区部分气象站点当天的实测温度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利用波段10反演得到的地温与实际观测值更加接近,说明利用单窗算法可以较好地反演福州市地表温度,对于Landsat8影像来说,波段10更适合用于反演地表温度。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研究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并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而探讨二者与对应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NDVI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

  • 标签: 地表温度反演 单窗算法 土地利用类型 NDVI
  • 简介:细根在城市绿地地下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采用土芯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对福建省福州市区内城市绿地的细根现存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片林的细根生物量在1.15~2.60t/hm^2之间,低于草坪的细根生物量(1.34~4.45t/hm^2),总体上也低于多数亚热带天然森林的细根生物量.2)细根垂直分布总体规律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城市草坪上层细根生物量与下层细根生物量差异大于城市片林.城市草坪土壤中79%的细根集中于表层土壤(0—10cm),10~40cm土层中的细根生物量仅占20%,而各城市片林中仅有50%左右的细根集中于土壤表层0~10cm,10~30cm深度的土层中的细根生物量占30%,40~60cm的土层都仍有20%的细根存在.3)采用细根长度、直径建立双因素模型,对城市绿地细根生物量均有较好的拟合结果,但城市片林的模型拟合效果(R^2〉0.85)优于城市草坪(R^2为0.59~0.79).鉴于草坪具有可观的细根生物量,其对城市土壤地下碳过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引入其他变量优化其细根拟合模型.

  • 标签: 城市草坪 城市片林 细根生物量 细根直径 细根长度
  • 简介:江苏省徐州市是有着136年采煤历史的我国著名资源型城市,是坐落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39万多。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牢记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带领全市人民,久久为功地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资源,成效彰显。

  • 标签: 综合治理 徐州市 江苏省 草资源 山水 修复
  • 简介:选取200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4月大冶湖水体总氮、总磷和氨氮含量及高锰酸盐指数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ArcGIS10.1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各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大冶湖水质总体属于V类水质,大冶湖外围水体水质比湖心水质差,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超标程度严重,它们是影响大冶湖水质的主要因素;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逐年增加,大冶湖水质进一步恶化。大冶湖外围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较高,东西两侧湖区水体中的含量最高。

  • 标签: 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 大冶湖
  • 简介:城市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尤其在华东地区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地理布局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视角与最新进展。针对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湿地公园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 标签: 城市湿地公园 现状 评价 保护
  • 简介:论师专区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陈炳涛(福州狮范专科地理系)区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地理专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于第四学期,为时两周。它是师专地理专业学生在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之后进行的一次区...

  • 标签: 区域地理 土地类型 土地评价 师专地理专业 综合实习 土地利用现状
  • 简介:城市化进程使植被和水体等生态资源用地日渐缩小和破碎。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认知对象的优势在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选择EIBI建筑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信息,并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龙岩市生态质量变化进行遥感评估。结果表明:1)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EIBI)可有效抑制裸土信息,增强建筑用地信息,使用EIBI提取建筑用地的精度可达90%以上;2)2002-2014年为龙岩市快速发展期,建成区面积增幅达50%;生态退化面积大大超过生态改善面积;整体生态指数均值自0.684降至0.636,降幅达7.02%,建成区生态指数均值自0.370降至0.351;3)造成龙岩市生态质量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二是采矿工程建设和地表开挖工程建设。

  • 标签: 遥感 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变化
  • 简介: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之举,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通过深化土地综合整治让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用起来、活起来,在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强用地保障的同时,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使“小田变大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完善了农村综合基础设施,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增强了农村、农业发展后劲。近年来,随着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中作用进一步凸显。

  • 标签: 农村土地流转 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发展后劲
  • 简介:长汀竹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初探陈雪梅(长汀县第一中学)竹类资源是山区的“红色金库”,它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既是用材林,又是经济林,它还具有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功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长汀县地处闽西,是山区县分,山地面积广大。贫因山...

  • 标签: 竹类资源 开发利用 山区经济 森林资源 生态效益 竹林资源
  • 简介:2010年11月q011年10月,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区江滨公园内番石榴、南洋杉和黄花槐3种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及其归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石榴、南洋杉凋落物量在4月和9月出现凋落高峰,而黄花槐凋落物量在4月和8月出现凋落高峰;亚热带城市森林凋落高峰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人为因子共同影响;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030.11±422.17、9701.21±657.30和8662.58±291.12kg·hm^-2·a^-1,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凋落物碳含量在40.9—41.5%,凋落物c归还量分别为2466.31±175.20、4026.00±270.81和3568.98±119.07kg·hm^-2;树种和林分密度是各林分凋落物年归还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单株凋落物年归还量主要受林分密度的影响.

  • 标签: 亚热带 城市森林 凋落物 季节动态
  • 简介:城市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反映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研究结合百度网络信息流分析法,在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基础上,分析江西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发现:江西省城市分布“南松北紧”,城市空间结构呈现“一核南北双中心”的格局,南昌的核心地位突显,其对周边县市的经济拉动作用与极化效应并存;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屏蔽效应明显;赣州作为赣南重要的中心城市,与南昌“南北呼应”,推进江西发展,但与南昌经济联系略显疏远。因此,在确保南昌核心城市位的同时,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发挥九江、赣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加强江西南北经济发展的同时,亦需要加强南北之间的沟通与联合,实现赣闽粤地区的大发展。

  • 标签: 城市空间结构 引力模型 断裂点公式 江西
  • 简介: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对降雨径流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位于福州城区内的厦坊溪和解放溪2个流域,在流域尺度上研究现状和城区未来扩展过程中对应的不透水率及其与降雨一径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率与径流系数在不同降雨情况下都成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尺。达到0.9以上;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并伴随着前期湿润度由干到湿变化,虽然不透水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有所弱化,但整体而言,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导致相同降雨情况下径流系数增加,并增大城市排水系统负担.利用研究结果,论文最后从保护河网水系、合理规划城区发展、完善排水系统和加强绿地系统建设等方面对城市规划提出建议.

  • 标签: 不透水率 径流系数 SCS模型 福州
  • 简介:城市化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褐色土地的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面临的实际障碍,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分为法律法规、经济条件、技术手段、本底条件、管理制度及环境意识6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下障碍的特征设计具体的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不同评估因子及其权重。该评估体系可为城市老工业区的工业废弃地的开发再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褐色土地 再利用 障碍 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