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以1986年、1990年、1994年、1998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的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研究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淡水湖泊素海的湖区总面积、明水区面积、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区面积29a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6-2014年期间,素海湖区总面积变化在29.12-30.13km^2之间,变化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是在素海周边修筑的堤坝控制了水体和芦苇群落的向外扩张;明水区面积从1986年的18.74km^2减少到2014年的14.90km^2,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到2014年,明水区面积已不足湖区总面积的一半;芦苇区面积从1986年的10.86km^2增大到2014年的14.98km^2,其占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36.68%增加到50.13%,年增长率约为0.48%;从空间上看,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位置为湖区的北端、南端和近东岸部分区域,说明在适宜的浅水区域芦苇群落极易扩张,说明底泥淤积和水深可能是制约素海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因素。素海芦苇群落的扩张,说明素海底泥淤积严重,沼泽化进程明显,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底泥清淤等措施,减少湖区淤泥,增加有效水深,以达到增加库容并控制芦苇群落扩张态势的目的。

  • 标签: 哈素海 芦苇群落 扩张 水深 淤积 遥感影像
  • 简介:泥贫营养沼泽,研究了毛壁泥炭藓(Sphagnumimbricatum)种群的密度制约规律,结果表明,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表现为负密度制约;随初始密度的增加,种群出生率和增长率下降,死亡率增加;分株高度和生物量及其分配无严格的密度制约规律.毛壁泥炭藓种群密度制约规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保水合作与光资源竞争的权衡是决定种群数量特征对密度变化响应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毛壁泥炭藓 密度制约 光竞争 贫营养泥炭沼泽
  • 简介:在长白山泥泥炭地调查7种苔藓的典型生境,共计93个样方,计测样方中苔藓植物的盖度和包括泥炭全氮(TN)、全磷(TP)、K^+和Ca^2+等在内的9个环境因子,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做出样方、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地反映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序图中同种苔藓为主的样方多数集中分布,个别分散分布;水位埋深、沼泽水pH以及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是影响泥炭地苔藓植物生态位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泥炭全磷(TP)对苔藓植物分布影响较大。7种苔藓中,尖叶泥炭藓(Sphagnumcapilifolium)、泥炭藓(S.palustre)在乔木郁闭度和pH梯度上,喙叶泥炭藓(S.fallax)、沼泽皱缩藓(Aulacomniumpalustre)在水位埋深和灌木盖度梯度上,生态位分异明显。锈色泥炭藓(S.fuscum)、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juniperinum)和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在各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都比较相似。

  • 标签: 哈泥泥炭地 苔藓植物 典范对应分析 生态位分异
  • 简介:1月29日,铁力农场第作业站《不动产权证书》颁发仪式在农垦绥化管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举行,省国土资源厅驻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调研员矫福山为铁力农场党委书记魏剑锋颁发了《不动产权证书》,这是自垦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以来颁发的首本农场权属界线证书。

  • 标签: 铁力农场 证书 产权 作业 农垦总局 国土资源局
  • 简介:8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28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进行了通报。其中,福建厦门、海南“多规合一”,浙江“标准地”改革,浙江、江西宜春不动产登记改革等多项自然资源部门改革举措和经验入选。

  • 标签: 国务院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 改革 环境 优化 通报
  • 简介:界定了武夷山区域的范围,阐述了其生态特征及其地位.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然保护区呈分散性岛状分布,具明显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受到明显限制;(2)自然保护区的生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许多重点保护物种仍呈减少态势;(3)自然保护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较突出.提出了武夷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概念性设想以及需要着重解决的5个关键问题.

  • 标签: 自然保护区 界定 生态特征 生物多样性 群网建设 大武夷
  • 简介:为丰富一个老党员的政治生活,增强正能量的自觉性,让后代感受祖国在改革开放中的沧桑巨变,接受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教育。本人去年12月、今年1月携老伴、外孙两次进京参观40周年伟大的变革展览等活动,颇受教育,有感而发小诗四首,一舒感怀。

  • 标签: 展览 改革 价值观教育 观感 自觉性
  • 简介: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了“学讲话、找短板、定任务、强保障”系列活动。9月28日,该局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的新闻,随后,陆续开展了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党员学习、报告会、讲党课、撰写学习心得等活动,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决策部署上来。

  • 标签: 自然资源系统 国土资源局 党员干部 牡丹江市 习近平 黑龙江
  • 简介:鹤岗市国土资源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讨论动员宣讲视频会议精神,近日,鹤岗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召开动员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情神,对全系统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讨论做出具体安排,动员系统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高质量高标准抓好起步开局。

  • 标签: 自然资源系统 国土资源局 视频会议 鹤岗市 质量 黑龙江
  • 简介: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热带高山湿地,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强,该湿地被严重破坏。2012年7月,详细调查了"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实施后植物组成及群落特点,通过对47个样方的调查,在研究区内记录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分析了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点。结果表明,目前九湖湿地的优势物种为阿齐薹草(Carexargyi)、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effuses)、紫羊茅(Festuca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palustre)等,优势种部分为组成草甸的主要物种;与2000年相比,该湿地植物物种数增加了74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植物等;依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物种组成和生境土壤特征,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6种类型: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退化半湿生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退耕还草、还泽政策产生了很大效果,研究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人工湖泊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的增加对该湿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不利。

  • 标签: 泥炭沼泽 植物群落 生态保护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
  • 简介:1月18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迪来到基层党建联系点——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对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讨论进行宣讲。

  • 标签: 地质资料 档案馆 自然资源
  • 简介:为深入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全省百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1月23日,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全省百项目用地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标签: 服务保障 自然资源 用地 机制 经济工作 项目建设
  • 简介:利用“静态箱-悬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在小潮日(2010年4月4-5日和9月2-3日)和大潮日(2010年4月14-15日和9月9-10日),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的中高潮滩过渡区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中,取样并测定了该沼泽24h的甲烷排放通量,并同步对潮水水位、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小潮日,总体上,沼泽是甲烷排放源,白天的甲烷排放通量大于夜间;4月、9月的2个小潮日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4.43mg/(m^2·h)和8.13mg/(m^2·h),2个大潮日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1.39mg/(m^2·h)和3.25mg/(m^2·h),小潮日甲烷排放通量明显大于大潮日;大潮日,涨落潮阶段的沼泽水-气界面甲烷排放通量低于非涨落潮阶段;温度和潮水水位是控制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 标签: 潮汐沼泽 甲烷排放通量 日变化 小潮日 闽江口
  • 简介: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聚集分维、分形结构因子和均衡度计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维数,并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由于生态系统边缘效应和交通通信网络的发达而表现出内部空间结构的紧致性;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其城市空间亦趋于集聚和整合;环渤海经济圈则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集中于渤海湾地区而形成了差异较大的内外圈层,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最为松散.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3个经济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 标签: 分形理论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 简介: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按照市委要求和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讨论活动安排,1月23日,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召开了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阶段研讨会议。

  • 标签: 自然资源系统 质量 牡丹江市 领导班子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的毛薹草(Carexlasiocarpa)沼泽中,建成了水位增温协同控制样地。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沼泽湿地中的原位水位控制,在保持微气候与天然湿地一致的同时,可以对水位进行精确的控制。同时,为了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水位与气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选择了4种水位(-20cm、-10cm、0cm和10cm),采用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被动增温方法,进行水位增温协同控制。在该控制样地中,设置了包括水位与增温交互控制在内的6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布设5个样方,共计30个样方,每个样方的水位独立控制。该控制样地的建成将为湿地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 标签: 水位增温协同控制 水位自动控制设备 开顶箱 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