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了“学讲话、找短板、定任务、强保障”系列活动。9月28日,该局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的新闻,随后,陆续开展了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党员学习、报告会、讲党课、撰写学习心得等活动,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决策部署上来。

  • 标签: 自然资源系统 国土资源局 党员干部 牡丹江市 习近平 黑龙江
  • 简介:鹤岗市国土资源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动员宣讲视频会议精神,近日,鹤岗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召开动员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情神,全系统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做出具体安排,动员系统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高质量高标准抓好起步开局。

  • 标签: 自然资源系统 国土资源局 视频会议 鹤岗市 质量 黑龙江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现代化新龙江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10月11日,省国土资源厅开展了“新时代、新作为、新风采——做新时代不懈奋斗者”主题日活动。

  • 标签: 新风 国土资源厅 党员干部 现代化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8号)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自然资源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 标签: 政务公开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 组织领导 办公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机构设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调整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相应调整。

  • 标签: 国务院办公厅 国土调查 调整 机构设置 土地调查 人民政府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等系列文件要求,自然资源部党组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特提出如下意见。

  • 标签: 科技体制改革 自然资源部 科技创新 中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现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已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开展调查的地区,请依本方案,对调查成果予以调整和补充。

  • 标签: 国土调查 办公室 领导 印发 国务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司局,各单位:2018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条例》的第二次修订,进一步表明了用铁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纪律处分 自然资源部 修订 学习 中共
  • 简介:本刊讯(记者焦思颖)近日,全国省级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在京召开,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调”工作重要要求、扎实推进“三调”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陆昊出席会议并讲话。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广华主持会议。

  • 标签: 国土调查 办公室 与时俱进 主任 省级 自然资源部
  • 简介:一、新时代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的40年,是地质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创造辉煌成就、作出巨大贡献的40年。的十九大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新时代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既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稳定的资源保障,也要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全方位服务。

  • 标签: 矿产资源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油气 全方位服务
  • 简介: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农业发展影响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旱涝灾害农业发展的影响,为防灾减灾保护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根据2005-2015年安徽省各地市旱涝灾害相关数据,计算安徽省受灾系数和胁迫指数,并运用ArcGIS标注农业胁迫指数的重心位置,以此分析旱涝灾害空间特征及其农业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1)安徽省旱涝灾害受灾率较高,旱灾平均受灾率高达13.19%,涝灾平均受灾率为11.31%。旱涝灾害受灾率的区域差异性较大,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而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受灾率相对较小。(2)安徽省旱涝灾害农业的胁迫指数空间分异明显,淮河以北地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旱涝灾害胁迫指数相对较大,江淮地区和沿江以南地区受胁迫程度较轻。(3)2005-2015年,农业胁迫指数的重心集中在合肥和巢湖两市,除2007年、2009年、2013年之外集中于巢湖市,其他年份重心位置聚集在合肥市。安徽省粮食产量与农业胁迫指数显著负相关,根据胁迫指数测算阈值,划分为轻度(0.58~0.85)、中度(0.86~1.19)、重度(1.20~1.51)。(4)在不同尺度下,胁迫指数的阈值旱涝灾害有比较稳定的反映。

  • 标签: 旱涝灾害 时空特征 粮食产量 农业胁迫指数 安徽省
  • 简介:通过闽东茶园黄红壤长期培肥定位试验,培肥处理包括:100%化肥(NPK)、50%化肥+50%有机肥(1/2NPK+1/2OM)、100%有机肥(OM)、100%化肥+豆科牧草(NPK+L)、50%化肥+50%有机肥+豆科牧草(1/2NPK+1/2OM+L)和未施肥对照(CK),探讨了不同培肥处理土壤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影响。结果表明:1/2NPK+1/2OM+L和OM等培肥处理下SOC、DOC和MBC含量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土壤MBC含量在2009年分别比CK增加了2.59、2.58、2.62倍,2011年增加了1.89、1.50、1.27倍。同时,不同处理的茶叶产量比CK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以处理OM和1/2NPK+1/2OM+L的增幅较大,分别高达104.46%和128.26%,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产。此外,茶叶产量与MBC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直线关系。因此,处理OM和1/2NPK+1/2OM+L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总量,而且提高活性碳含量,为茶叶增产奠定基础。

  • 标签: 黄红壤 培肥处理 土壤碳组分 茶叶产量
  • 简介: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增温和养分有效性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对于理解林木养分吸收、生产力和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内设置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双因子试验,研究杉木幼树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土壤增温、氮沉降分别对总细根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土壤增温与氮沉降的交互作用总细根生物量则无显著影响。2)增温4月、7月、11月份细根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增温细根总生物量的抑制效应以7月最大;氮沉降7月和11月细根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7月份的促进作用大于11月份。3)土壤增温0~1mm细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1~2mm细根,表明0~1mm根系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4)土壤增温对表层0~10cm细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较深层的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只对表层土壤细根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均能显著改变细根的垂直分布。结论表明,土壤增温显著抑制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显著促进细根生物量,并引起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径级、不同土层分配格局的变化,从而可能对杉木适应性和生长产生影响。

  • 标签: 土壤增温 氮沉降 杉木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 简介:IPCC2014综合报告指出亚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这会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200年生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在实验样地布设原位隔离降雨实验,共设置隔离30%降雨、隔离60%降雨和对照3种处理。2017年4月不同处理进行土壤采样,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隔离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隔离降雨(30%和60%)显著降低了0~1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氮(TN)和土壤水分含量(SWC);但对10~20cm土层影响较小。隔离30%降雨处理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分别比隔离60%降雨处理增加了20.73%和15.71%;10~20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MBC含量及MB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TN和MBC是促使0~10cm土层酶活性发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其解释度分别为43%和16.5%;1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MBC,其解释度是58.1%。2个隔离降雨处理均增加0~10cm土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过氧化物酶(PEO)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却降低了10~20cm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和酸性磷酸酶(ACP)的酶活性。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隔离降雨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 简介:以闽江河口感潮段塔礁洲野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每月小潮日定期向试验样地施加0、60和120kgS·hm-2·a-1的K2SO4溶液,探讨闽江河口感潮段淡水湿地CO_2排放通量特征SO_4~(2-)沉降的响应,并同步观测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对照(CK)和2个SO_4~(2-)沉降处理CO_2排放通量具有相似的月变化动态,夏秋季节排放通量较高,冬春较低。2)除夏季60kgS·hm-2·a-1的SO_4~(2-)输入显著降低CO_2排放通量外(P〈0.05),2种SO_4~(2-)处理均未显著影响河口感潮段淡水湿地CO_2排放通量(P〉0.05)。3)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处理下的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

  • 标签: CO2排放通量 SO42-沉降 感潮段淡水湿地 闽江河口
  • 简介:为了研究滨海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沉积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化工园区排污附近沉积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影响,同时也为揭示滨海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选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椒江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的沉积物中,共鉴定出古菌和细菌16门43科76属176种,其中,变形菌门丰度最高,其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62.4%;ACE指数和Chao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32和233,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4.44,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33,表明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高,化工园区南、北端附近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小;沉积物中绿弯菌门、浮霉菌门物种数量等与多数环境指标显著负相关,装甲菌门、脱铁杆菌门和待定菌群OD2、TM8物种数量则与多种重金属、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化合物含量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潮间带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椒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