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远洋渔业是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远洋渔业大国之一。近年来,由于产业自然规律受到国内外的影响,我国远洋渔业便面临着成本上升、世界渔业资源竞争力加大和渔业装备落后等困境,此时远洋渔业的发展出现了重重困难。因此,本文通过对钢制和玻璃钢制远洋渔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已达到为我国远洋渔船发展的新方向提供理论支持的目的。其中,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从维修费、折旧费、油耗和作业效果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增收降耗,保护资源环境,保障渔民海上安全,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以及推进渔船船型标准化等方面。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充分证明玻璃钢渔船的优越性和明显的增益效果,使承建船厂和使用单位更加完善的认识玻璃钢远洋渔船,促进远洋玻璃钢渔船的发展。

  • 标签: 玻璃钢渔船 远洋渔船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 简介:通过构建测度经济发展和休闲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我国2000-2015年数据实证测度了二者发展状况;对测度结果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静态分析其现有关系;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动态预测未来受到冲击所做出的反映及贡献度。得出结论:(1)二者存在长期协整作用;(2)经济发展是引起休闲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3)休闲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冲击所做响应为正响应,反之却为负响应;(4)经济发展对休闲产业发展贡献度较大,而休闲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贡献度较小。并从休闲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两方面给出建议,以期促进二者良好发展。

  • 标签: 经济发展 休闲产业发展 熵值法 VAR模型
  • 简介: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五大发展理念,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通过对标美国,指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与比重虽均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必须坚持生态和谐与创新发展的理念。本文重点聚焦于我国滨海城市如何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更好地发挥海洋经济的直接经济贡献,针对海洋经济主要产业门类发展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与优良范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八项对策建议:设立具有综合协调力的国家海洋经济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开展海洋水质指标修订与生态修复工程;围填海科学化与生态化可为滨海城市发展继续做出新贡献;尽快实现海洋港口绿色化与效能化;重点打造海洋不可培养微生物作为海洋药物的新源头;进一步提升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与高效海水养殖;注重培育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创意,大力打造高端旅游业;我国海洋科研机构要聚焦产业链创新。

  • 标签: 海洋经济 发展战略 对标研究 对策建议
  • 简介:从信息经济学视角来看,商事主体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产品”,商事登记构建的登记信息市场是各类商事主体资信信息的汇集点与交换场所.信息公示制度的建立不等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与交换.登记信息市场信息不对称将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阻滞信息的传播与交换.为更好的实现信息公示,商事登记信息公示规则的设计,应遵循信息经济学的规律,构建高效的登记信息市场,及时、准确地公示商事主体资信,加快信息的传播和交换,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促进市场竞争,提升社会福利,完成制度使命.

  • 标签: 商事登记 信息公示 公示功能 公示规则 信息经济学
  • 简介:围绕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这一目标,借鉴英国高校在商务语言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探索地方性海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融合"。"融合"的一方面要坚持商务英语专业的"本色",即商务英语专业的共性之处:教学内容体现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和商务两个属性的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各种师资类型的融合;各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以及各种评价考核方法的融合。"融合"的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各个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即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融合。

  • 标签: 地方性海洋高校 商务英语 区域海洋经济 复合型 应用型 融合
  • 简介:本文首先对潮汐研究和应用中常见的“误差”概念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从而消除了使用上的模糊性;其次较系统地分析了海洋扰动因素给潮汐调和常数的提取所造成的误差,并分析了振幅、振幅误差及迟角误差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调和常数误差对潮汐预报的影响。

  • 标签: 调和常数 潮汐分析 误差分析 潮汐预报 平均海面 观测误差
  • 简介:目前最常用的雷达图像模拟方法有两种:以信号为基础的模拟方法和以特征为基础的模拟方法。首先介绍了雷达图像模拟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给出了各自的模拟流程,最后根据某一场景的DEM数据实现了该场景雷达图像的模拟,讨论两种模拟方法的侧重点和应用范围。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模拟 原始信号 后向散射系数 小面单元模型
  • 简介:对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50年-2008年,59年的潮汐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分析了其分潮调和常数的变化曲线,并利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其调和常数的变化周期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应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去除天文潮后的余水位进行分解,分析了近50多年来年平均余水位的多层次周期分布,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分析分析了天津近海平均海平面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津沿岸潮汐M2分潮振幅变化存在20年、4—6年、2—3年的周期,且明显受到改革开放后工程建设的影响:余水位变化包含着20年、5—6年、2—3年、1年等不同周期的时间尺度变化,天津近海海平面呈逐渐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3.4mm/a,主要受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两部分因素影响。

  • 标签: 天津 潮汐 调和分析 谱分析 海平面
  • 简介:较之潮汐分析、预报的研究而言,目前关于潮流的计算还相对落后。简要论述潮流准调和分析与预报的基本原理,编程实现了潮流准调和分析、准调和预报以及潮流椭圆绘制,并具体给出了实际算例,用以说明该程序的可用性和正确性。

  • 标签: 水文观测 潮流准调和分析 潮流调和常数 潮流椭圆要素
  • 简介:实时差分GPS在海上动态定位的精度,一直是海道测量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利用两台AshtechM-Ⅻ型GPS接收机进行实时差分定位精度比对的情况。结果表明,这套仪器海上实时差分GPS定位精度达到了3m以内,完全能够满足海道测量的要求。文章的最后还分析了在实时差分GPS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实时差分 精度分析 差分GPS GPS定位 定位精度 中误差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沿海RBN/DGPS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系统的精度问题。在分析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该系统是一个节约大量投资、用户广泛、效益显著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系统的精度与用户到基准台的距离、用户收到差分信息的时间以及接收机的性能有关。系统的覆盖范围为距基准台200海里(海上),定位精度优于5m(2DRMS,95%置信度)

  • 标签: 定位精度 中国沿海 基准站 基准台 GPS接收机 伪距差分
  • 简介:在理想情况下,海洋重力仪的测量数据经厄特弗斯校正和交叉耦合改正后应不受载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即与仪器的运动状态没有任何的相关性。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当海况较差时,载体的运动状态对S型海洋重力仪的测量数据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对实测重力数据和仪器运动状态的相关分析,指出仪器原来交叉耦合改正的不足,并且利用线性回归进一步对重力数据进行了改正。

  • 标签: 海洋重力测量 S型海洋重力仪 交叉耦合改正 相关分析 线性回归
  • 简介:模块化海洋数据同化系统(MODAS)通过同化卫星遥感测得的海面温度和海面高度,产生一种动态气候态,能够更接近地预报出海洋的真实状况。介绍了MODAS基本原理,并选择试验海区,对MODAS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 标签: 动态气候态 同化 遥感 模块化海洋数据同化系统
  • 简介:在磁力测量过程中,地磁日变观测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改正磁力测量实施过程中地磁场短期变化的基础.测量成果质量的优劣与地磁日变观测站原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一套地磁日变数据改正公式,同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改正方法.

  • 标签: 地磁日变观测站 海洋磁力测量 磁异常 地磁场短期变化
  • 简介:随着各国海岸附近海港工程逐渐增多,部分国家存在将领海基线向海-侧调整的倾向,进而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划定产生重要影响.选取24处典型海港工程样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4处样点中,5处会造成各划界海域面积显著扩大.多数情况下,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面积依次扩大.模拟实验表明,划界海域面积变化量与海港工程的形态、位置及其周边关系等多个因素有关.

  • 标签: 海洋划界 海港工程 领海基线 正常基线 直线基线 影响因素
  • 简介:基于2006至2007年“908”项目执行期间春夏秋冬共四个航次的CTD温盐数据,针对四个季节底层大面及大连一成山头断面温度和盐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北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初步探讨了其消长过程,并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发现了关于北黄海冷水团的新问题。研究表明:夏季,北黄海冷水团温度和盐度与历史资料相比,低温中心位置存在东偏,但低温中心温度和盐度变化不大。春季,32.8psu高盐水舌主轴位置较冬季偏西约75km,123.5°E以东的原冬季盐度高值区的范围向北延伸的势力大减,退化为较弱的小高盐水舌冬。冬季,北黄海冷水团已经消失,黄海暖流呈舌状向北延伸。秋季,减弱的北黄海冷水团存在两个中心温度约9℃的低温中心。

  • 标签: 北黄海冷水团 季节变化 温盐分布 黄海暖流
  • 简介: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Heat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地表反照率可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 标签: 卫星遥感 MODIS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植被归一化指数 地表反照率
  • 简介:运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MM5模式结合Q矢量计算NCEP资料、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999年9月4日凌晨在远离9909号热带风暴中心的浙江省温州市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了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的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ConvectiveComplex,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从计算得出的Q矢量散度分布看,本次特大暴雨降水发生时间和量级与该时段内温州经历的强Q矢量散度梯度发展有密切联系。同时,温州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海岸线及境内雁荡山脉有利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本次热带风暴倒槽降水中局地特大暴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 标签: 远距离台风暴雨 台风倒槽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Q矢量散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