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近些年来陆地和近海现存资源的开发和消亡速度日益增加,人类对潜在资源的渴求推动了国家海洋战略和深海科考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勘探活动层出不穷。我国作为参与深海矿产开采活动的主要国家之一,《深海法》的出台既是履行国际义务的表现,更有利于对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合理管控。为了有效加强对深海海底区域环境的保护,针对与国际上相关海洋立法可能出现的衔接问题,国内立法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深海勘探与开发 国际海底区域 海洋环境保护
  • 简介:1995年我国正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这是我国海洋渔业管理领域一项最为重要的制度。这是主要针对近海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了缓解不断增多的渔船数量以及捕捞强度过高等现象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造成的压力,而采取的专门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是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对环渤海区域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进行专门的法律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 标签: 伏季休渔制度 渔业资源 海洋环境 责任主体
  • 简介:人类对南极大陆的探索与争夺已持续两个多世纪,在南极问题上各国经妥协和合作形成了"南极条约体系"。《南极条约》并不排斥其他国际公约在南极海域的适用,而相关国家利用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南极条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大陆架等区域的规定提出了划界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南极海域外大陆架划界争端的历史原因、法律体系以及内容冲突,认为外大陆架划界面临法律障碍和委员会障碍,虽然南极地区外海域主权要求与"南极条约体系"在主权上冲突,但与资源开发勘探兼容。中国应一方面积极参与南极相关条约的协商和制定,另一方面应加强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 标签: “南极条约体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外大陆划界 争端 应对措施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陆上资源日趋紧张,人类的海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目光逐渐投向海洋,沿海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海洋边界的确定不仅对各国国家主权和管辖范围内的海洋区域有直接影响,也关系到这些国家在海洋渔业、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生物资源、矿物和石油资源、航海与其他海洋利用方面的权利.因此,了解海洋划界的方法,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的一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海域划界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科学研究 社会经济 海洋意识 直接影响
  • 简介:美国联邦法院在《1990年油污法》通过后的近三十年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作出判决。该法适用于与可航水域实际相邻的非可航区域或湿地发生的溢油。在两船发生碰撞导致一船漏油的情况下,如果责任方主张由碰撞他船承担责任,则必须证明碰撞完全由于他船过错导致,并且与碰撞他船之间没有合同关系。溢油船舶一方作为责任人仍需负责清污,并且有权基于分摊或代位向他船索赔清污费用。美国法院就依据《油污法》索赔的步骤和材料提交作出裁决。此外,美国法院在重大油污事故案件中,依据普通海商法支持惩罚性损害赔偿。美国油污法司法实践对于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1990年油污法》 船舶油污 损害赔偿 第三人
  • 简介:在分析岛屿的制图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岛屿自动综合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了研究成果应用情况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取得突破的方向。

  • 标签: 制图综合 岛屿 地图数据库 自动化
  • 简介:目前最常用的雷达图像模拟方法有两种:以信号为基础的模拟方法和以特征为基础的模拟方法。首先介绍了雷达图像模拟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给出了各自的模拟流程,最后根据某一场景的DEM数据实现了该场景雷达图像的模拟,讨论两种模拟方法的侧重点和应用范围。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模拟 原始信号 后向散射系数 小面单元模型
  • 简介: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洋灾害之一,是现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热点问题.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重要的基础设施,私人和公共财产以及经济发展等构成了重大风险.本文通过对域外国家沿海地区适应海平面上升的法律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对可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适应海平面上升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海平面上升 沿海区域 气候变化适应 法制保障
  • 简介:针对数字地图的特点,探讨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方法,总结了一套作业思路和方法,使外业测图不需提前单独进行控制测量,且设站灵活,内业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数据和数字图进行数字化成图.配以少量控制点,该模式也可在大面积数字测图中使用.从而可减少外业工作量,显著提高工效.

  • 标签: 坐标变换 数字测图 电子速测仪
  • 简介:海浪通常以风浪和涌浪混合的形式存在,如何进行分离风浪和涌浪一直是海浪理论研究和海洋工程应用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模型试验和实测资料,对目前提出的一种二维谱风涌浪分离方法(2D法)和三种一维谱风涌浪分离方法(PM法、WH法、JP法)进行了检验,分析发现:2D法给出的结果整体而言最为可靠,与2D法相比,PM法明显高估了风浪成分,WH法低风速时高估了风浪,高风速时跟2D法比较接近,而JP法在整体上高估了风浪成分。通过调整分割频率的比例系数,改进了PM法,改进后的PM法给出的分离结果与2D法最为一致。

  • 标签: 风浪 涌浪 分离 海浪频谱
  • 简介:提出用反距离插值法将多波束离散数据点插值成规则格网DEM数据,再根据海图生产规范自动绘制不等间距相对光滑的DEM。将自动绘制的等深线与一般软件生成的等深线、海底地形图成果等深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中方法绘制的等深线相比以前有较大改善且更符合地形,可作为人工绘制的参考线。

  • 标签: 多波束测深 空间差值 等深线 自动绘制
  • 简介:海图生产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以后,海图生产的概念、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陈旧的制图技术和方法已不适应海图生产的要求.依据这些形式与内容的变化探讨海图生产技术变化的实质,通过建立海图生产新思路,调整制图过程和工艺,缩短生产周期,不断提高海图质量水平.

  • 标签: 海图制图 数字海图 纸质海图 生产流程 数字技术
  • 简介:为检验多波束测深成果质量,需对测深数据处理结果作精度评估.国内诸多规范规定了利用主检测线交叉点不符值计算均方根差的评估方法,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均方根差值受水深深度影响异常明显,无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的好坏,对测量精度评估意义不明显.为更客观反映多波束测深成果精度,提出统一采用相对误差作水深测量精度评估指标的方法,对主检不符值具体计算方法给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多波束测深 精度评估 主检不符值 均方根差 相对误差
  • 简介:针对当前水深自动选取中水深点与岸线的协调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与岸线协调的水深自动选取方法。通过分析资料水深点与岸线的平面位置关系,提取出与岸线协调的待选水深点;从航海安全角度考虑,优先选取浅水深点;在此基础上,分别定义水深点与岸线弯曲处、平直处的协调度,并建立协调度评估模型;通过定量计算协调度,选取出与岸线协调匹配的水深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岸线弯曲处优先选取出协调的水深点,同时能保证在岸线平直处附近所选取的水深点分布合理;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地考虑水深点与岸线的图上位置关系,避免水深注记中断岸线、水深注记"上陆"的情况出现。

  • 标签: 制图综合 水深自动选取 岸线 海图 协调度
  • 简介:目前,DGPS验潮是GPS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它的成功应用可极大地提高海道测量的作业效率和精度.本文就DGPS验潮的理论和方法作了探讨,给出不同情况下的验潮数学模型,以及实例数据.

  • 标签: 海洋测量 潮汐观测
  • 简介:首先介绍了相对GPS(RGPS)概念与工作原理,进而提出了三种RGPS的精度校验方法,即移动法、半移动法与静态法。通过分别研究三种方法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得出了由于时间延迟的影响,采用第二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校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效率。

  • 标签: 相对全球定位系统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尾标 精度校检 中误差
  • 简介:对各国目前出版的《航路指南》和现代航海技术发展对《航路指南》功能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编制国外海区《航路指南》的新设想,创新了国外海区《航路指南》的编制思路,对目前国外海区《航路指南》编制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航路指南 分册 航行图
  • 简介:基于S-100的产品规范为各类用途的海上产品和服务提供了生产和应用标准。然而,S-100产品规范在开发编制过程中未充分考虑产品之间的互操作问题,会导致终端应用在"S模式"下处理S-100数据时出现要素和图示的混乱。依据IHO互操作目录规则,从基于航行用途的产品预置模式和融合等级两方面,说明S-100产品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为互操作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 标签: 电子海图 S-100 数据融合 叠加显示 预置模式
  • 简介: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二维平面电子地图正在向直观、形象的三维电子地图方向过渡,而原来的二维地图符号已难以满足三维场景逼真性的要求,它必然要求与之配套的三维符号理论和技术的产生。由于三维符号如何构成及怎样标注尚无标准可遵循,在对三维符号的构成、分类及建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模型符号的两种建模方法,实验表明它们切实可行,能较好地表达三维实体模型。

  • 标签: 电子地图 三维符号 三维实体模型符号 三维建模
  • 简介:提出了利用动态距离加权对海底地形数据进行格网DEM内插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在真实表现海底地形特征的同时,节省了计算机的大量内存,提高了执行效率,可以容易地获取不同分辨率的DEM文件.

  • 标签: 海底地形 地形高程模型 动态距离加权 内插方法 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