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当前航标选取主要依靠经验和手工方法实施,选取时难以将航标各属性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的现状,分析了航标空间属性的关联性,构建了航标的空间影响模型,并探索了其在航标自动选取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构建空间影响模型来定量化表示航标的有效影响范围;空间影响模型可以用来实现航标的自动选取。

  • 标签: 海图制图 制图综合 航标 空间影响域 自动选取
  • 简介:-生态足迹模型是基于能理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区域能密度将各项消费项目转换为可以直接相加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并以此来反映区域发展对区域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衡量和评价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将能-生态足迹模型应用到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海洋能-生态足迹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海洋能-生态足迹模型,并以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总能-生态足迹为1.74×106hm^2,海洋生态系统总能-生态承载力为1.60×107hm^2,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反映出山东海洋经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 标签: 海洋系统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能值 山东省
  • 简介:范围内的港口资源整合已渐成我国港口领域改革的主流趋势,这是我国港口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多重因素共同驱动而导致的必然产物。具体来看,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根本;全面深入改革和经济新常态是时代背景;效益驱动是直接动力;战略驱动是牵引力量;行政驱动是关键支撑;情境驱动是经验借鉴。就实践模式而言,从主体、地域、路径三大视角来分析我国当前的省港口资源整合实践模式,可以较好地把握其发展脉络,对各省港口资源整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省域 港口资源 整合 驱动机制 实践模式
  • 简介:-生态足迹模型是基于能理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区域能密度将各项消费项目转换为可以直接相加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并以此来反映区域发展对区域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衡量和评价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将能-生态足迹模型应用到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海洋能-生态足迹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海洋能-生态足迹模型,并以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总能-生态足迹为1.74×106hm~2,海洋生态系统总能-生态承载力为1.60×107hm~2,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反映出山东海洋经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更多还原

  • 标签: 海洋系统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能值 山东省
  • 简介:首先对周跳的产生和常用的探测与修复周跳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其次,详细介绍了综合利用双频P码伪距法和载波相位变化率法来探测和修复周跳的方法.通过数据模拟计算分析,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周跳 双频P码 载波相位变化率
  • 简介:对顾及系统误差的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几何法定轨做了初步探讨,给出顾及系统误差的GEO卫星几何法定轨数学模型,推导了参数解算公式,提出PDOP加权的几何法定轨方法,并讨论了权函数的选取。最后以卫星钟差为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顾及系统误差的GEO卫星几何法定轨,可大大减弱系统误差对定轨结果的影响;基于PDOP加权的几何法定轨,可进一步提高系统参数解算精度和定轨精度。

  • 标签: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几何法定轨 系统误差 位置精度因子值加权
  • 简介:分析了海底地形测量成果的多源异构和海量特性,指出合理构建交叉点不符数列是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及精化处理的关键.为避免格网法结果自身失真可能对评估造成的不确定性,充分准确挖掘交叉点不符所隐含的粗差及系统性偏差等信息,提出应基于三角网构建海底地形曲面并计算全部水深交叉点不符.结果表明,交叉点不符数列构建结果具有唯一性,基于此可对海底地形成果可能隐含的误差作进一步探测并削弱.

  • 标签: 海底地形 多源 异构 粗差 系统性偏差 交叉点不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