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WMO-IOC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JCOMM)提出了在新海洋气象资料系统(MCDS)下建立海洋气候和海洋气象资料中心(CMOCs)发展策略。在2012年5月召开第四届JCOMM大会上,中国被批准候选成为CMOC中国中心,并开展试运行工作。本论文通过介绍目前国际上重点发展海洋资料和服务系统和合作项目,分析了未来几年我国在CMOC中国中心建设和发展设想。

  • 标签: 海洋 资料和服务 国际合作 未来发展
  • 简介:提出了种改进Curvelet变换融合算法,以IKONOS影像为样本数据,融合过程中将原全色波段与多光谱影像中未参与HIS分解波段进行加权组合,形成新全色分量,再将此分量与明度分量分别进行第二代Curvelet变换,以形成新明度分量,HIS逆变换后形成融合影像.并与改进HIS变换融合、传统HIS变换与Curvelet变换结合融合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能增加融合影像信息量,降低光谱扭曲度,提高融合影像与原多光谱影像相似度.

  • 标签: 遥感影像 融合 定量评价
  • 简介:针对数字地图特点,探讨数字测图中坐标变换方法,总结了套作业思路和方法,使外业测图不需提前单独进行控制测量,且设站灵活,内业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满足精度要求测量数据和数字图进行数字化成图.配以少量控制点,该模式也可在大面积数字测图中使用.从而可减少外业工作量,显著提高工效.

  • 标签: 坐标变换 数字测图 电子速测仪
  • 简介:在多源遥感影像融合中,基于传统PCA变换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光谱分辨率受到较大影响。提出了种新基于PCA变换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方法,通过在传统PCA变换融合算法基础上引入小波变换融合,保留了多波段遥感图像光谱特性有用信息,进步提高融合后遥感影像效果。给出实验融合结果,并与传统PCA变换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有效性。

  • 标签: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 主成分分析变换 小波变换
  • 简介:三佛齐地处东西水道之要冲,两宋时期南海强国及东南亚贸易中心。本文以《诸蕃志》《宋史》等文献为中心,结合国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三佛齐在10至13世纪称霸南海主客观因素,考察它与宋代中国海上交往情况,探讨三佛齐在中国与南印度、中东海上贸易中所起作用,揭示三佛齐对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价值。

  • 标签: 三佛齐 宋代 海上丝路 节点
  • 简介:联合国赔偿委员会对于环境索赔影响深远,环境有效索赔程序需要从传统国内观点向注重有关社区群体健康利益和受损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变,因为环境索赔有别于其他索赔。从联合国赔偿委员会处理海湾战争范围内环境损害索赔中可以获得六点经验,这可以为将来环境索赔提供有益指导。

  • 标签: 环境索赔 联合国赔偿委员会 基本经验
  • 简介:本文根据反射地震、折射地震、磁力等资料,结合周边地质,探讨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在海槽周边东海陆架盆地、台湾褶皱带和琉球岛弧褶皱带,均出露不同程度变质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早第三纪地层。多道反射地震表明,海槽南段沉积盖层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声学基底由下第三系及更老地层构成。邻近海槽折射地震揭示,除第四系-中新统速度层之外,还存在纵波速度分别为4.7~5.3km/s和6.3km/s下第三系和中生界速度层。磁异常分析和正反演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海槽磁性基底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次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和喜山期中基性岩浆岩,磁性基底大部分相当声学基底。综合分析表明,海槽南段基底主要由不同程度变质下第三系、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构成;在海槽某些构造部位,已有喜山期基性岩浆岩形成。

  • 标签: 冲绳海槽 基底组成 磁性基底 反射地震
  • 简介:介绍了AutoCAD2000环境下基本线型、复合线型及形文件使用及开发方法,并选取测绘行业中有代表性几种线状符号,对线型定制作了详细论述,最后编写程序代码以说明线型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 标签: 地图制图软件 图形 线型 定制 ObjeetARX AUTOCAD
  • 简介:分析了GIS中用解析几何法求解空间关系特点和缺陷,并提出了采用图形几何变换法克服它缺点。根据图形几何变换原理,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实现了用于平移、比例、旋转等各种几何变换转换矩阵类,最后用实例检验了这种方法优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关系求解 解析几何法 图形几何变换 转换矩阵
  • 简介:针对传统陆地边界划界中边界区域评价存在层次性较差、详细程度不高、评价模型针对性不强、赋权方式过于主观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六角格边界区域重要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六角格陆地边界环境模型为基础,包括区域重要性定量评价和区域重要性综合评价两部分.其中区域重要性定量评价主要是以统计图表方式直观地展示出边界区域内资源占有情况;区域重要性综合评价选取基于熵权_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定性地得出多个区域重要程度次序.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较好地解决陆地边界区域重要性评估问题,提高辅助决策效率.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边界 六角格 熵权
  • 简介:利用基于树型框架小波变换和尺度共生矩阵方法对遥感影像中居民地进行识别提取。通过非完全树型框架小波变换把图像变换到不同尺度层上,然后在不同尺度层之间,提取相互依存尺度共生矩阵信息,进而形成居民地纹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用基于小波尺度共生矩阵方法对居民地有较好提取结果。

  • 标签: 遥感影像 树型小波变换 离散框架小波变换 尺度共生矩阵 图像分割
  • 简介:2004年9月到10月间在南海北部海区对微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同期运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监测对象,估计了该海区内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和摄食压力水平。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区纤毛虫群体中以多膜纲寡毛日为主,有16种,其中寡毛亚目纤毛虫4种,砂壳亚目纤毛虫11种。各站纤毛虫丰度比较低,在9~102ind/m^3之间。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k)在0.03/d-2.13/d之间;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g)在0.01/d~1.06/d之间。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摄食压力(只)在0.089%-65.23%之间,对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Pp)在33.63%~86.04%之间。微型浮游动物摄食水平主要受丰度影响,同时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显示,在南海北部海区微型浮游动物在初级生产力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 标签: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稀释法 南海
  • 简介:在多波束换能器系列指标检测中,需要控制多波束换能器在不同方向进行声波发射与接收。介绍了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伺服电机为执行机构多波束换能器水平旋转控制系统。经过实际运行,该系统实现了对多波束换能器在水平面内旋转角度、速度良好控制和显示,并利用该系统对多波束测深仪进行了声学指标检测。

  • 标签: 多波束测深仪 单片机 伺服电机 编码器 声学指标
  • 简介:2007年8月夏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在北纬18°-22°,东经107°-122°范围内使用"实验三号"科考船进行了水体中沙壳纤毛虫采样研究,探讨了沙壳纤毛虫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在36站位中共鉴定出24属44种沙壳纤毛虫,其中优势种为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longa和根突拟铃虫Tintinnopsisradix,沙壳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2200cell/L,平均丰度为221cell/L,从沿岸向外海方向,沙壳纤毛虫种类和丰度逐渐减少,其中A1站丰度最高(2200cell/L),种类数最多(10)。夏季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夏季南海北部上升流和珠江冲淡水携带营养盐刺激了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着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

  • 标签: 沙壳纤毛虫 种类组成 空间分布 南海北部
  • 简介:本文阐述了对海底沉积物样品在应力-应变过程中进行同步声学测量实验工具和方法,分析了采自南海45站位海底沉积物样品实验数据资料,结果表明,沉积物颗粒越粗、孔隙越小、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声速越高。沉积物样品在受力应变过程中,声速具有明显随应力而变化特征。进步探讨了不同应变阶段沉积物声学特征以及应力所导致沉积物微结构变化对声速影响过程,这研究将在石油地质测井和海底工程基底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 标签: 海底沉积物 应力-应变 微结构特征 声速 抗压强度
  • 简介:由于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陆源污水排入渤海湾,渤海湾生态环境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本文建立了渤海湾生态环境多级指标体系,并根据2003年至2005年多次渤海湾监测资料对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进步研究了由于围海造地、海水淡化等开发工程引起近岸海域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输移变化。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大量排放、沿海开发活动加剧影响渤海湾水生态环境主要原因。沿海围垦不仅导致潮通量减少,潮流作用减弱,而且影响近岸海域污染物输移和分布。海水淡化高浓度盐水排放也对近岸海域水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 标签: 渤海湾 水生态环境 指标体系 围海造地 海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