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GPS气象学(GPS/MET)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大气遥感技术。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GPS/MET技术正逐步从科研走向业务应用。介绍了地基GPS/MET遥感大气水汽含量的基本原理,简单回顾了地基GPS/MET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现状,对地基GPS/MET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地基GPS/MET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加强中尺度站网建设、发展和完善斜路径基础上的层析技术,以及资料产品在天气预报(尤其是临近预报)、气候监测和评估、中尺度数值模式等方面的应用。

  • 标签: GPS/MET 水汽探测 延迟 层析技术
  • 简介:通过对浙江气象实力发展实践的概述,总结出实力建设的四个做法和启示,深刻剖析浙江气象实力内涵,提出它是浙江气象事业的感召力、气象文化的凝聚力、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以及开放合作的影响力的总和,并凝练出浙江气象实力四层次构建模型——资源层、目标受众层、表现层和功能层,提出要通过战略管理和形象管理提升气象实力的科学化水平,以及发展浙江气象实力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气象事业 浙江 管理体系 气象文化 构建模型 目标受众
  • 简介:本文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实力的重要价值,以及具有的超强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说明了新世纪新形势下气象工作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福祉安康的重要作用,以及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所限,目前气象服务与社会经济生活、党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存在的巨大差距,加强气象实力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特别对气象服务理念、气象文化、凝聚力、运行机制、管理水平和社会信任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因素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引用一些具体事例说明加强气象实力建设,对于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效果的重大意义。

  • 标签: 气象工作 公共服务 社会经济生活 人民群众 经济全球化
  • 简介:陕西气象部门继承延安气象精神,实践陕西气象实力建设,采取项目带动、南北互动、文化助推等方式,更加注重以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工作,更加注重文化对事业的推动作用,走出了独树一帜的实力建设之路。本文全面总结了陕西气象实力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对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了探索,并提出对西部气象实力建设的思考。

  • 标签: 气象部门 陕西 文化 加注
  • 简介:湖北气象实力的历史表明,湖北省气象事业发展与气象实力关系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湖北气象实力对湖北气象事业发展有七大具体作用。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提升湖北气象实力的基本对策、湖北未来气象实力发展的战略领域及八大重点战略任务。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湖北省 历史 设计 正相关关系
  • 简介:1引言青海省恢复高空资料审核已有十三年,通过对高空记录及报表的审核,纠正了大量计算、抄录和技术性错误,从而使高空气象资料得到全面提高。在大量的错情中,技术性错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台站很少组织业务学习,在值班中偶尔迁到一些较为特殊记录无法独立处理;二是上级业务部门在各个时期下发的业务文件保管不善,以至丢失不全,处理技术问题时无章可依;三是探空员调动频繁和不断的新老交替,使原本执行正确的规定不能延续下去,所以造成了一些混乱。另外,由于规范和技术问题解答的条文是原则性的东西,有时不可能阐述得详细、具体,所以在执行中由于理解不同,各执一词,无法统一。但是,应该说正确的结论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我们如何去正确理解。现

  • 标签: 对流层顶 技术问题 处理方法 空记录 全面提高 正确理解
  • 简介: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活动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是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速度的重要途径之一。1997—2001年,经历了长达4a的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第一承诺期附件一国家利用LULUCF的规则。2008年开始,国际社会开始磋商第二承诺期附件一国家如何利用LULUCF活动的规则。主要缔约方就第二承诺期LULUCF规则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发达国家的观点主要包括提高开展碳汇活动的积极性、降低LULUCF规则的复杂性和减少成本、增加《京都议定书》3.4条款下的合格活动等,其目的是在第二承诺期能够利用更多的碳汇完成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主要提出要系统地考虑土地利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CO2的吸收。最后,针对附件一缔约方在第二承诺期利用LULUCF活动规则,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第二承诺期 LULUCF 规则 对策建议
  • 简介:浙江省气象局高清视频会商系统从先进、可靠、稳定、实用的角度进行整体构架设计,基于全省气象部门视频专网,综合应用高清视频、高分辨Pc信号及音频信号的双向传输技术,实现全方位的实时高音质、高画质多媒体会议,满足日常天气预报会商、电视电话会议、学术交流及技术培训、应急指挥等业务需求。软件终端技术的充分应用,实现厂气象会商向乡镇基层防灾减灾部门的有效延伸。

  • 标签: 高清视频会商系统 构架 软终端
  • 简介:一、引言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以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特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生活水准为依据,在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合理状态下,某个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产

  • 标签: 土地资源承载力 宝鸡地区 动物性食物 生产潜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人口数量
  • 简介: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极为严重。本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其成因作了具体分析,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提出了河西地区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的途径,针对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土地荒漠化 灾害性天气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河西地区
  • 简介:利用地表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对LongandAckerman(2000)的云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云判别的准确率。首先采用比值概率密度峰值法,初步选出晴天时刻。然后根据晴天时刻的地表太阳总辐射和太阳天顶角余弦值,拟合得到该日晴天总辐射近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各时刻实际观测值与用该拟合式估计的总辐射的比值,并再次利用比值概率密度峰值法,判断该时刻的天空状况。最后利用全天空成像仪观测资料和站点天气记录结果检验算法,结果表明,在天顶角小于75°条件下,本算法判断准确率平均达90.9%。改进的云检测算法减少了因水汽柱总量、气溶胶浓度和系统测量偏差的日变化及天顶角变化造成的误差。应用该检测算法,得到了香河和太湖两地云El发生频率并分析了云地表辐射强迫季节变化特征。两地云出现频率和云地表短波辐射强迫均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太湖站云出现频率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及香河。香河云地表短波辐射强迫年平均为-39.5W·m-2,春夏秋冬季节平均分别为-25.9W·m-2、-70.9W·m、-51.1W·m-2、-10.8W·m-2。太湖云地表短波辐射强迫年平均为-66.2W·m-2,春夏秋冬季节平均分别为-84.6W·m-2、-89.1W·m-2、-50.2W·m-2、-44.1W·m-2。

  • 标签: 辐射 云检测 概率密度峰值 云辐射强迫
  • 简介:利用淮南气候环境综合试验站2015年1月云雷达观测资料,对淮南地区冬季云的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淮南地区冬季云云底高度在0.21~11.0km,其中0.5km和2.0km高度云底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16.7%和11.3%;云顶分布在0.36~11.3km,其中5.0km和5.5km处云顶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9.25%和10.0%。云层厚度为0.1~8.3km,73.4%的云层厚度在2.0km范围内。(2)低云、中云、高云分别占全部云系的44.0%、29.4%和26.6%,平均厚度分别为2.4km、0.8km和0.6km。(3)该地区冬季总云量较少,为13.7%~21.8%。单层云出现频率占总云量的45.2%~77.8%,多层云出现频率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 标签: 淮南 云雷达 冬季云 宏观特征
  • 简介:主要介绍了日本数值预报格点资料以及资料下载、解压、格式转换、图形生成等业务化处理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和技术细节,半年多的业务运行表明,日本数值预报格点资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格点资料 数值预报 日本 技术 格式转换 处理过程
  • 简介:为满足人类对食物、纤维、水和居住地的需求,全球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2007)指出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影响气候的重要强迫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分为生物地球物理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分别对有关生物地球物理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热点进行了综述;并从定量评估两者对气候影响的相对贡献以及两者共同效应的角度,回顾了辐射强迫计算和耦合模式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森林恢复、人工造林以及碳封存等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可行性评估中的应用。最后分析和展望了当前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相关研究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地球物理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模拟
  • 简介:通过揭示定西地区历代土地不断开垦导致气候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提出了改善气候生态环境的措施,旨在从中记取教训——不能以毁林毁草为代价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要重视对气候生态环境的保证

  • 标签: 土地 开垦 生态 气候
  • 简介:根据兰州区域气象中心预报业务的需要,采用当前国内外原始气象报告预处理的最新方法,设计编制了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实时气象资料预处理软件。通过对气象报文的检索、筛选、纠错、选站、编辑、极值检验和分解等处理,输出规格化的实时气象资料,为数值天气增强预报业务系统及其他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信息。

  • 标签: 数值天气增强预报 资料预处理
  • 简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了一台双波长偏振激光雷达,在格尔木市气象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不连续观测。本文选择了其中一天的观测个例,分别从雷达硬件结构、数据类型、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观测个例中,卷云位于地表以上4.7km-7km处,光学厚度均小于0.1,532nm和1064nm上的平均激光雷达比分别为24.3Sr(激光雷达比)和29.9Sr,色比多集中在0.8-1之间,此外532nm波长上的退偏比多集中在0.25-0.3之间。此雷达对高空卷云能进行有效探测,为下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卷云长期时空分布特征奠定基础。

  • 标签: 双波长 偏振 激光雷达 青藏高原 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