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猎手裕强死了,由于死的突然,谁也不相信。他的死在一段时间里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说起裕强,那可是勒草原响当当的人物。一手好枪法使他每次打猎回来行囊不空,大的有熊、麝香、狍鹿、马鹿,小的有兔、鸡、鸭……直叫那些父老乡亲眼馋。长时间的瞄枪,裕强的左眼常常紧闭,时间长了,无论干啥,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走路也闭着一只眼。打猎时,极少浪费子弹,常常将猎物一枪毙命。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姓焦的裕强叫成了“就一枪”。

  • 标签: 草原 时间 打猎 马鹿
  • 简介:利用2013年台风"力"的监测资料、台风灾情资料、2000年后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台风"力"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网络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相似分析法的上下限区间估算法,预评估台风"力"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并利用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对台风"力"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台风"力"预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相符,台风"力"灾害风险分布与实际灾情分布大部分一致,风险等级高的县市,实际灾情重,高风险区的大部县市直接经济损失均为1000万元以上。应用台风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三级指标体系,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可知,指标体系中的各级各项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和评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的防御行为效益,政府主导在各类减灾行为中作用最大。

  • 标签: 台风“苏力” 灾害评估 风险区划 效益评估
  • 简介:利用1961—2009年浙沪地区144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和2008—2010年浙沪地区社会经济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度、承灾体易损性及抗灾能力4个方面综合评估和分析了浙沪地区高温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961—2009年浙沪地区高温致灾因子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浙江地区高温致灾因子危险性明显大于上海和江苏地区;孕灾环境敏感度指数呈北部和中部地区高、南部地区低的分布,高温灾害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及浙北的平原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和规模较大的浙沪核心城市多为高温灾害承灾体高易损性区,苏北和浙南相对欠发达地区多为高温灾害承灾体低易损性区、次低易损性区或中等易损性区;沪宁杭地区高温灾害的抗灾能力最强,对应的抗灾能力风险较低,而苏北地区和浙南山区高温灾害的的抗灾能力风险较高。综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度、承灾体易损性和抗灾能力4个方面,浙沪地区高温灾害综合风险总体呈中南部地区风险高、北部地区风险低的分布,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大部及上海、苏南部分地区,高温灾害低风险区或次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和浙江沿海地区。

  • 标签: 高温 致灾因子危险性 孕灾环境敏感度 承灾体易损性 抗灾能力 风险区划
  • 简介:1引言在目前我国的气象站网条件下,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范围区域内往往无气象测站,对此类小范围区域强降水的定时定量的预报水平明显偏低,极易出现漏测、漏报。如9914台风,我市圳库区的西北部山区出现24小时雨量极值高达637mm(水文资料),而莆田市三个气象站的24小时雨量均小于250mm,雨量差异悬殊。所以有必要开展小范围区域面雨量预报,尤其是开展重要大型水库的面雨量预报研究,

  • 标签: 面雨量预报 莆田市 库区 气象站 预报水平 定时定量
  • 简介:通过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副高强弱变化、温度场的分布以及物理量场的研究表明,影响201209号台风“拉”路径的主要因素是副高南侧东南气流为引导气流,另外双台风效应对“拉”路径作用明显;西南季风活跃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以及出现了Ekman抽吸作用,使得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慢,强降水维持,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 标签: 台风“苏拉” 移动路径 降水 分析
  • 简介:利用疆地区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6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序列资料,分析了疆地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6a来,疆地区汛期PCD平均为0.35,呈逐年微弱减小趋势(-0.02·(10a)^-1),表明汛期降水趋于均匀化;汛期PCP平均为35.0候,呈逐年推迟趋势(0.45候·(10a)^-1),表明汛期降水有所推后。汛期PCD和PCP空间分布不均匀,南部平原大、北部山区小,最小值均出现在天山北麓巴里坤。汛期PCD和PCP在整个时段内都存在13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且前者在1996年发生突变,以下降趋势为主,表明降水集中度逐渐减弱,趋于均匀化。通过汛期降水量与汛期PCD、PCP的相关合成分析,发现少水年PCD较多水年偏大,而多水年PCP较少水年偏晚。

  • 标签: 汛期 降水 集中度 集中期 时空分布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2000—2012年4—6月850hPa层位势高度差异常(上海宝山或大陈岛站850hPa层位势高度值比贵阳站大7gpm或以上)形势下低空环流与江西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形势下,700hPa高度层上均有西南低涡活动。近50%的个例江西省上空850hPa层出现风速16m/s以上的低空西南急流,约40%的个例有切变线活动;若去除850hPa无切变线影响和切变线出现较晚的情形,江西省出现10站以上暴雨过程的比例为85.7%。

  • 标签: 暴雨 位势高度 异常 低空环流.
  • 简介:从2005年-2008年,项目工程立项、实施、建设、应用开发过程始终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领导的各方面指导与大力支持。郑国光局长多次亲自出席中日合作JICA项目实施协议签约仪式、项目计划启动与计划实施协调(JCC)会议。局监测网络司、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与计划财务司等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与卓有成效的管理。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平台建设 综合观测 青藏高原 预警 系统
  • 简介:利用40a(1961—2000年)的海温资料和同期NCEP资料以及高原51个测站的降水资料,探讨了赤道太平洋平均海温增暖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在这种相关影响下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增暖(SSTA≥0.5℃)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场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相关关系,这种滞后性相关不但影响到高原高度场,还影响到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使高原500hPa气象场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与高原东部地区表征旱涝状况的Z指数的时空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增大及气流动能减小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涝(多雨)的几率较大;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减小及气流动能增大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旱(少雨)的几率较大。

  • 标签: 赤道 东太平洋 海温增暖 降水资料 青藏高原 500hPa月平均高度